“自春秋以来,各国各行其政,百姓自安其业,又何须暴秦横加干涉!”
“无非是想将六国之权尽归一人之手,将天下财富聚于秦廷!”
“为了一己私欲,攻伐六国,致使诸侯覆灭、生灵涂炭,这又怎能称得上‘为万世开太平’?”
“秦灭六国,必将为后世埋下战乱之根!”
“暴君之子,不过是巧言令色罢了!”
……
而如张良这般少数的六国智者,虽不至于如市井之徒般破口大骂,但也对天幕中小扶苏那句“大秦为万世开太平”的言辞感到一丝不安。
他深知,这番话一旦传入百姓耳中,恐怕将更难激起他们对暴秦的愤恨,进而动摇秦之根基。
“为何秦太宗扶苏的影像还未结束?”张良凝视着天幕,低声咬牙道。
他现在已不愿再看这位“秦太宗”的影像了,他更想看到那个最终导致秦国灭亡的长公子扶苏的真实模样。
他已经看明白了,这天幕上的扶苏,不过是在为大秦歌功颂德,争取民心罢了。
若再继续看下去,怕是这位扶苏还要将大秦描绘得如何仁德、如何英明呢。
想到这里,张良心头烦闷不已。
至于天下的黎民百姓,则是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过了许久,方才有个皮肤黝黑的百姓迟疑开口:
“原来秦灭六国,是为了结束连年战乱,让我们能安心过日子,不用再上战场了吗?”
旁边一个瘦高的百姓也犹疑地附和:
“大概是吧。”
“秦不是已经统一六国了吗?”
“现在天下就剩这一个国家了,难道还能自己打自己不成?”
一个矮壮的百姓却不以为然地反驳道:
“六国是没了,可四方蛮夷还在呢!”
“万一秦国要我们去征讨蛮夷怎么办?”
一位年长的百姓却望着天幕,眼中透着希望地说:
“天幕知道我们想要安定,天幕也说了,我们该休养生息了。”
“咸阳的陛下和各位大人,应该也会听到这些话吧。”
“他们应该会听从天幕的意思吧……”
只要朝廷不再强征他们入伍打仗,让他们安心种田过日子,那他们也不是不能接受、拥护大秦。
他们没有什么高远志向,只求一家人能安稳度日,妻儿老小吃饱穿暖,便已心满意足。
若真无法吃饱穿暖,哪怕只能安稳活着,他们也能忍受。
只要谁能给他们这份安稳,他们便愿意誓死效忠,拼尽一切去扞卫谁!
毕竟,那种朝属赵、夕属韩、明日又属楚的日子,他们已经过怕了,整日提心吊胆,唯恐战火波及家人。
更何况,在天幕不断播放诸如“伐无道,诛暴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厉王奔彘,国人逐君”、“权力源于百姓”、“贵族与黎民同为诸夏血脉,无贵贱之分”等话语的冲击下。
各地百姓对贵族阶层曾有的敬畏,如今已悄然减弱,内心深处更似燃起了一丝星火般的反抗之意。
更有一股难以言说的怨气,积压在胸中久久难平。
倘若此时再有贵族或官吏对百姓恶言相向,甚至妨碍他们安生度日,
难保他们不会一时激愤,做出极端之举,干脆揭竿而起!
……
【“父王,把我放下,我话还没说完呢。”】
【被举在半空的小扶苏蹬了蹬小脚,见无从借力,只得低头看向神情激动的父亲,语气中透出些许无奈。】
【听闻此言,秦王嬴政这才将扶苏轻轻放下。】
【若是在平日,他断然不会如此情绪外露。】
【自登基以来,历经多年磨砺,他早已练就隐忍克制的性情。】
【然而,方才扶苏所言之语,着实触动了他的内心。】
【秦国为何要灭六国、一统天下?】
【是因为这是历代先王与无数老秦人世代坚守的信念。】
【这个理由,够不够?】
【够!】
【至少足以激励秦国上下,齐心协力。】
【但若放在整个天下的格局上来看,这个理由未免显得过于“狭隘”。】
【足以支撑秦国一统的信念,却未必足以承载天下归一的伟业。】
【而扶苏刚刚提出的理由,却恢宏深远,真正堪为天下统一之大义!】
【秦国攻灭六国,是为了终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乱世纷争!】
【秦国一统天下,是为了建立一个没有国界之分、语言之隔、战乱之忧的国家,使七国百姓皆可安居乐业,和睦共处!】
【他嬴政,是为了使天下归于一统,定鼎于秦!是为了开创万世太平之基业!】
【有这样的大义在前,今后谁还敢说秦军是不义之师?】
【被放回地上的扶苏,脸上还带着些许红晕。】
【深吸几口气后,他才继续说道:“不过,若现在秦国便高举这样的统一旗帜,恐怕会促使六国再度结成合纵之势。”】
【“以秦国当前的实力,要独自对抗六国联军,恐怕力有未逮。”】
【“即便最终能胜,也必然是惨胜。”】
【“所以我建议,这样的统一口号,可等到秦国先灭掉两三个诸侯国之后再正式提出。”】
【“如此即便其余诸侯联合,也无法阻止秦国一统天下。”】
【“在此之前,父王可先派人组建商队,以经商为名,深入六国腹地。”】
【“假借行商之机,适当接济六国百姓。”】
【“并在救济之时,向他们多加宣传秦国百姓的生活状况,以及秦国为何执意统一。”】
【“这样,当六国百姓面对秦国统治时,抵触情绪便会大大减少。”】
【“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如今在宣传中的承诺,必须在秦国统一之后如实兑现。”】
【“比如,统一后必须让六国百姓确实免于战乱之苦。”】
【“因此,在统一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决不能因秦国的原因,让六国百姓再陷战火。”】
【“否则,便是失信于民,届时必然激起六国百姓的强烈反弹。”】
【“所以在向六国百姓宣传秦国之时,务必要区分哪些承诺可以做出,哪些则不可轻言。”】
【“总而言之,凡是在统一之后,秦国无法确保兑现的事,就不应轻易向他们宣扬。”】
【秦王嬴政轻抚扶苏头顶,满意地说道:“很好,此事寡人会与朝中大臣共同商议,待有结果,也会告诉你。”】
天幕之下,廷尉李斯忍不住感慨:“此策甚为精妙。”】
虽说眼下尚不清楚另一个世界中秦国吞并六国的具体情形,但仅从天幕之上扶苏所提出的这个策略来看,至少具备两个显着特点。
其一,此计确有可施行之处。
其二,倘若真能推行此策,暂且不论其他方面的成效如何,至少在另一个世界中,六国百姓对秦国统治的抗拒情绪,恐怕就不会像他们这个世界的大秦这般强烈。
换句话说,另一个世界的秦国在治理原六国百姓时所面临的阻力,相较之下应当要小一些。
此外,虽然他们如今已经完成了六国的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条计策便已无用武之地。
他们同样可以借鉴这一思路,向原本属于六国的百姓广泛宣传大秦统一之后为他们带来的种种益处。
暂且不论其他方面,至少这些百姓从此不再需要忧虑某一天是否会突然有别国的军队来袭扰家园。
以六国百姓以往动荡不安的生活,与大秦统一后安定的生活作对比,或许能有效缓解部分百姓对秦国统治的抵触心理。
而无论这种心理的缓解程度如何,对于大秦而言,都是推动原六国百姓尽快实现身份转变、认同秦制的关键一步。
想到此处,李斯转头望向始皇,拱手进言道:“陛下,此计于我大秦亦可施行。”
秦王嬴政自然也洞察了这一策略背后的深远意义,微微颔首,随即下令道:
“此事记下,待天幕演示结束之后,务必要拿出一个详尽可行的计划。”
言罢,秦皇嬴政抬头凝视天幕中的小扶苏,眼中满意之色愈浓。
虽说此时的扶苏年仅五岁,但他所提出的策略不仅使另一个世界的秦国受益,也开始对这个世界的大秦产生积极影响。
何谓“大秦之门的麒麟子”?这便是!
虽然天幕上的这位“麒麟子”是另一个“秦王嬴政”的儿子,但那位嬴政与他嬴政同名同姓,四舍五入之下,天幕中的小扶苏也可视为他的亲子。
身为“父王”,借此机会沾一沾“麒麟子”的光彩,又有谁能说些什么?
念及此处,秦皇嬴政对天幕中扶苏未来的成长越发感兴趣,也更加期待他能继续展现出更多值得借鉴的治国方略。
……
“果然是不懂礼仪的蛮夷之邦,尽用些旁门左道!”
“若有真本事,秦国何不堂堂正正与我六国一较高下?”
“如此卑劣手段,即便能灭我六国,又岂能服众?”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