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赵地的百姓轻叹一声:
“那就信一回秦人吧,也信一回天上那位扶苏公子。”
“愿这场战争止于我们这一代,愿我们的后代能过上平安喜乐的生活。”
原燕地的百姓眼中闪着光:
“如今秦已灭六国,统一天下,我们真的能过上安稳日子了吗?”
原魏地的百姓仰望天幕,高声呐喊:
“我们想要休养生息!”
“我们渴望和平!”
“我们可以放下对秦人的仇恨!”
……
项梁、魏咎、田儋等六国旧贵族,听着四周百姓此起彼伏的呼声,脸色顿时大变。
尽管他们自诩高贵,看不起这些平民,但他们心知肚明,若真想推翻暴秦,还得仰仗这些百姓的力量。
而若六国百姓不再憎恨秦国,不再抗拒嬴政的统治,那么仅凭他们这些人,是绝无可能推翻暴秦的。
想到此处,项梁、魏咎、田儋等六国旧贵族皆忍不住破口大骂:
“可恶的扶苏!”
先是动摇了他们身为贵族的权威与正统地位,接着又否定了他们血统高贵的说辞,如今更是令六国百姓逐渐放下对秦的敌意。
这简直是要彻底断送他们复国的希望,将他们逼入绝境!
……
【“天下百姓或许期盼安定,但六国诸侯与士族却未必愿见安定。”】
【“而六国百姓又皆在诸侯与士族的统治之下,自然听命于他们。”】
【“若换作你,你又该如何绕过六国诸侯与士族,直接赢得六国百姓之心,使他们归附大秦?”】
秦王嬴政望着扶苏,进一步考问他。
扶苏并未立刻作答,而是低头沉思片刻。
对此,嬴政也并未催促。
先前听扶苏提出“人心思定”之时,他心中便已有所思量。
剩下的,等廷议之时再与群臣共商,逐步完善便可。
此时再问扶苏,不过是想再试探一番,看看他究竟能展现出怎样的才智,是否还能带来新的惊喜。
即便扶苏的回答与他所想一致,也足以令他欣喜。
即便扶苏一时无言,仅凭今日所提的两点,嬴政也敢断言:六国之中,无一公子能及扶苏之聪慧!
有此长子,大秦下一代足以安稳!
至此,秦王嬴政也不禁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确实,从天幕上所见扶苏的表现来看,六国之中,无人可与之相较。
大秦的下一代,也确实可期安稳。
不过,那是指另一个大秦的安稳。
而他的大秦呢?
念及此处,嬴政目光落在扶苏身上,语气平和地问道:
“扶苏,若换作你,又当如何收服今日六国百姓之心,使其归附大秦?”
如今秦虽已灭六国,却只是覆灭其国,尚未真正收服其民,更未使六国百姓从身份上转变为大秦之民。
故而嬴政也想听听扶苏对此问题的看法。
听闻此问,扶苏几乎不假思索便答道:
“推行仁政,减轻徭役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如此便可收服六国百姓之心。”
嬴政未评价扶苏的回答对错,转而望向其余诸公子与公主,问道:
“你们又有什么想法?”
诸公子、公主没想到父王竟会征询他们的意见,加之平日里也从未深思过此类问题。
虽有几位公子试图开口作答,但一时语塞,不知从何说起。
最终,要么支吾附和“大哥所言极是”,要么沉默不语。
见此情形,嬴政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无论是扶苏,还是其余诸子诸女,眼下皆未达到他心中继承人的标准。
若真要比较,此时的扶苏与其他公子、公主,甚至还不如天幕中那个年仅五岁的小扶苏更令他满意。
于是嬴政也不再将目光停留于扶苏等人身上,转而抬头继续凝视天幕,期待看到那个“扶苏”会作何回应。
【沉思良久后,扶苏抬起头,直视父王答道:“宣传,造势!”】
【“以往秦国虽有统一天下之志,但为防六国联合抗秦,未曾将此意明示天下。”】
【“即便秦国心中确有统一六国之念,也未曾真正将其广而告之。”】
【“因此,虽六国诸侯与士族或已知秦国之志,但百姓却毫不知情。”】
【“他们不知秦欲建立的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也不知在这国家之中,他们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大秦的一切,在六国百姓眼中皆是极为陌生。”】
【“而陌生,往往滋生畏惧。”】
【“畏惧之下,便会生出排斥与抗拒!”】】
【“因此我认为,自今日起,我们便应向六国,乃至天下宣扬大秦之名。”】
【“要让六国之民,乃至天下人知晓,大秦不仅有虎狼之师,更有仁义之师!”】
【“要使六国之人明白,大秦灭六国,并非为夺其土地、毁其家园、掠其财富。”】
【“而是为终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战乱纷争!”】
【“是要建立一个没有国界之分、语言之隔、战火之扰的伟大国度,使七国百姓皆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
【“是要实现天下一统,归于秦!”】
【“是要为万世开太平盛世!”】
【扶苏这番言辞刚落,秦王嬴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激动,猛地一拍案几,起身喝道:“妙极!”】
【随即,他更情不自禁地将对面年仅五岁的扶苏抱起,高高举起,放声大笑:“我有麒麟儿扶苏,必能光大大秦之门!”】
天幕之上,秦王嬴政心潮澎湃;天幕之下,现实中的秦皇嬴政与文武百官亦听得热血沸腾。
他们灭六国,究竟是为了什么?
统一六国?
若是在以往,大秦君臣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正是为了统一天下,否则为何劳师动众、耗费国力去灭六国?
然而如今,听罢天幕中扶苏的一番话,众人顿觉此举意义远不止于灭国、统一这般“浅显”。
那真正深远的目标,是终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动荡乱世!
是缔造一个无国界隔阂、无语言分歧、无战争侵扰的强国,使七国百姓皆能安享太平、和乐共处!
是实现天下一统,归于秦制!
是为万代子孙开创和平盛世!
正是因为怀抱如此崇高而伟大的理想,秦国历代先君、贤臣良将与老秦之人才能坚定不移地推行变法、励精图治、东出函谷、并吞六国!
再看那六国诸侯与贵族,或沉溺享乐、醉生梦死,或割据一方、苟且偷安,从未真正以统一天下为己任。
相比之下,大秦之志如日中天,光芒万丈;而那六国诸侯则如萤火之光,渺小不堪,如何能与大秦相提并论?亡国灭族,实属理所当然。
待日后更应大力宣扬此等理念,削弱六国遗贵残存之名望,减轻六国民众对大秦统治的抗拒情绪。
……
一众公子、公主望着天幕上“父王”将年仅五岁的“扶苏兄”高高抱起、连连夸赞的画面,皆惊愕不已。
自众公子、公主记事以来,对父王最深的印象,便是冷峻威严、令人敬畏。
别说如天幕那般亲昵之举,就连一句温言嘉许都难得一闻。
甚至于父王露出笑容的次数,也是寥寥无几。
上次众人见到父王展露笑容,还是在六国尽灭、天下初定之时。
由此可知,想见父王展颜一笑,是何等难能可贵。
因此,扶苏、将闾、嬴阴嫚等一众公子、公主,皆带着几分羡慕、几分酸涩地注视着天幕中的小扶苏被高高举起的身影。
待心中激动之情稍稍平复,现实中的秦皇嬴政斜眼一瞥,便察觉到诸子诸女脸上那掩不住的羡慕之意。
但他并未多言,只是淡淡扫过一眼,便收回目光。
他虽不至于如天幕中那般亲昵地将子女抱起,但若有机会,他何尝不愿将他们视若“麒麟儿”,称作“大秦之门”?
可惜的是,自今日之扶苏起,其余诸子诸女,谁又有那般德行与才具,配得上如此称誉?
谁又能真正肩负起光耀大秦的重任?
无一人。
至少眼下来看,一个也没有!
天幕之上那个年幼的扶苏,才真正称得上是“天纵英才”,堪称“大秦之光”!
当众多公子、公主对天幕中的小扶苏投以艳羡,甚至隐隐夹杂着嫉妒的目光时,他何尝不是也在心底对那位“天幕之上的自己”生出几分羡慕与不甘?
同样都是“嬴政”,同样胸怀大略、英明果断。
甚至他心中暗自认为,比起天幕上的那个“嬴政”,自己更具雄才伟略。
可为何自己的长子扶苏,却是个一味沉浸于儒学、执拗迂阔之人?
为何他没有一个如天幕上那般出类拔萃的儿子?
再想到正是因为没有如天幕小扶苏这般优秀的继承人,导致大秦未来的江山危如累卵。
一念及此,秦皇嬴政眉头紧锁,几乎能夹死一只飞虫。
而像项梁这样的六国旧贵族,则是愤愤不平地怒斥道:
“全是借口!”
“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说什么终结春秋战国数百年的纷争,说什么要建立一个伟大的统一之国,全都是虚言!”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