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世界的六国,切不可掉以轻心,务必提防秦国商人进入六国境内蛊惑百姓!”
“当年我等联合过迟,若另一世界中的六国现在便能联手,则秦国覆灭之日可待。”
……
一群六国贵族望着天幕上提出行商之计的扶苏,纷纷出言讥讽、怒骂。
尽管在这个世界中,六国早已覆灭,但在另一个世界里,六国尚未灭亡。
若彼时六国贵族能及时联合,或许便可逆转局势,覆灭秦国。
可惜的是,天幕无法将他们的话语传至彼方。
于是这些六国遗老也只能寄希望于另一个世界的六国贵族能够早日觉醒,认清秦国的图谋。
【重新落座的秦王嬴政,面露喜悦之余,仍觉意犹未尽,转头望向自己的长子问道:“可还有其他见解?”】
【小扶苏沉吟片刻,答道:“有,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此言一出,坐在天幕下方的儒家博士淳于越再也按捺不住,冷声斥道:
“荒唐!”
“天子之位,惟有德者方可居之!”
“仅凭兵强马壮之人,其德行是否足以担当天子之责?”
“纵然一时强盛,若无德行,终究难以长久!”
儒家一向主张:天子之位,当由有德之人占据。
而所谓“有德者”,应当修养自身品德,克制私欲,为百姓树立道德楷模;同时以仁政教化百姓,施行善政,安抚民心。
说的直白一点,那就是采用儒家治国理念来治理国家的人,才称得上是“有德之人”,才有资格成为天子!
反之,若不是如此,那便是“无德之人”,自然也就不配称天子!
站在前方的秦始皇嬴政听到这话,目光顿时一冷,周围空气仿佛都随之凝固。
淳于越这番话,是冲着天幕上那个年幼的扶苏说的吗?
是,也不完全是。
他不只是在说天幕中的扶苏,更是在影射眼前的秦始皇嬴政。
众所周知,秦国向来被称为“虎狼之邦”。
“德”?
那是什么东西?
秦国素来以法为纲,而非以儒家之德治国。
因此,淳于越表面上在说天幕上的扶苏,实际上是在委婉地批评秦始皇“无德”,甚至在暗示秦国的国运将不久长。
倘若是在以前,秦始皇嬴政听了这话,大概只会一笑置之,毫不在意。
毕竟在那时看来,这不过是一些儒生的空谈罢了,就如同人类听闻蚂蚁口出狂言要推翻人类一般。
谁会把蚂蚁的言论当真?
更多的,恐怕只是轻蔑与无视罢了。
然而,如今的情况却不同了。
自从嬴政通过窥探另一个“长公子扶苏”的天幕,得知了大秦终将灭亡的结局之后,淳于越的这番言语,简直就像是踩在了他的心头雷区上跳舞。
正所谓“谎言无害,真相才是利刃”,便是如此。
正当秦始皇暗自思忖,是否是自己过去太过宽容,才让这些儒生们有胆量在一旁含沙射影、暗讽不断之时,天幕上的“秦王嬴政”也在回应小扶苏的言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所谓天子,应是兵强马壮者方可为之。”】
【秦王嬴政低声重复了一遍,沉思片刻后反问:“为何会有这样的看法?”】
【“难道不该是:天子,当由有德者居之吗?”】
【在当下这个时代,“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说法尚不流行,主流的观点仍是“天子,应由有德者担当。”】
【这是因为周天子的统治基础,正是建立在“礼”与“德”之上。】
【小扶苏轻轻摇头,反问:“周天子身为天子,按理说应是德高望重之人,可如今他的德,还能号令天下诸侯吗?”】
【“当今天下诸侯,又有谁真正尊重周天子?”】
【“若周天子拥有如今秦国这般国力,天下诸侯又有谁敢不尊?”】
【“据说孔子、孟子、颜子等儒门贤者皆为德行高洁之人,他们虽有德,便可为天子乎?”】
【“再说春秋五霸,他们的霸业,又是凭借德行而成就的吗?”】
【说到底,周天子乃天子,依礼应有大德,否则岂能为天下共主?】
【但如今的周天子,能否凭其所言之德,统摄秦、赵、燕、韩等七国?】
【显然是不能的。】
【现今的诸侯列国,又有谁将周天子放在眼里?】
【可若周天子拥有如今大秦的军力,那天下诸侯谁又敢不听其号令、不敬其威严?】
【再者,若真讲究“天子应由有德者居之”,那么孔子、孟子、颜子等人,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富德行之人。】
【那他们为何没能成为天子?】
【是他们不愿为天子?】
【还是他们根本无法成为天子?】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些最被儒家推崇的圣贤最终也未能成为天子。】
【这本身,就是对“天子应由有德者居之”这一说法最有力的反驳。】
【至于春秋五霸,又有哪一国是靠仁义道德打下霸业的?】
【没有!】
【一个都没有!】
【若他们真是以德服人,那他们的称号不该是“春秋五霸”,而应是“春秋五德”才对。】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春秋五霸”,正是因为他们凭借强大的军力,让其他不服从的诸侯俯首称臣,从而确立了自身的霸主地位。】
【在这样的前提下,其余诸侯才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地位,如同父兄般尊崇,这才成就了他们的霸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所谓的“春秋五霸”,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春秋五霸”。
换言之,他们的称号本身就已经非常直白地揭示了他们以强权、武力称雄诸侯的事实。
此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冷知识:所谓“春秋五霸”,并非仅有五位。
依据不同史书所采用的标准各异,曾主持过诸侯会盟这一重要霸主标志的诸侯国,前后共有大约十三位。
换句话说,“春秋五霸”其实是一个笼统的称呼,真正的数量远超五位。
……
“呵呵,淳于博士,贵派不是一直推崇孔子、孟子、颜子为世间至德之人吗?”
“既然如此,为何不见孔子、孟子、颜子取周天子而代之,登临天子之位?”
“难道‘天子,惟有德者居之’这句格言只是虚言?”
“噢,抱歉,我差点忘了,这句话也正是出自贵派之口。”
“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是贵派所信奉的‘天子,惟有德者居之’是虚假的?”
“还是你们所说的孔子、孟子、颜子并非如你们所言那般,是真正具备至高德行之人?”
在一旁的墨家相里氏学派博士,看着脸色通红的淳于越等人,语气中带着讥讽地说道。
“啧啧啧,我以前还一直在想,你们儒门一面称孔子、孟子、颜子为至德之人,一面又推崇‘天子,惟有德者居之’的说法,究竟是何用意。”
“没想到,原来儒门先贤心中,竟然藏着取代周天子的心思!”
“这还真是闻所未闻,我等诸子百家确实低估了儒门的志向!”
“难怪此前淳于博士对诸子百家多有贬低,看来确是我等见识浅薄,不及儒门高远。”
“至少我们这些学派,没有儒门这般敢想!”
一旁的名家博士也装出一副惊愕的模样,大声说道。
此前在“长公子扶苏”的天幕显现中,淳于越在讲授课程时有意抬高儒门、贬低百家的言行,早已引起其他学派博士的不满。
如今机会难得,诸子百家纷纷趁势发难。
无论是质疑儒家先贤并非至德之人,还是暗示儒门有僭越之心,又或者是动摇“天子,惟有德者居之”这一信条的真实性,只要能坐实其中一点,对儒门而言都将是一记重创。
譬如,若儒门先贤并非如其所言那般道德高尚,而是汲汲于名利之辈,那么日后再有士人欲研习儒道,恐怕也会因此却步,转而投向百家之门。
再如,若儒门先贤本有取周天子而代之的野心,才会提出“天子,惟有德者居之”的说法,并自诩为“至德之人”,那么一旦这一说法被广泛接受,不仅儒门学子将大受影响,就连在座的始皇嬴政恐怕也难以容忍如此学说继续流传。
届时,别说儒门是否还能继续与法家争锋,恐怕连自身的存续都将成问题。
更进一步,如果儒门被迫承认“天子,惟有德者居之”本就是一句空谈,那么百家便可借机质疑儒门其他主张的真实性,最终将整个儒门定性为虚妄之学。
即使儒门不至于彻底湮没于历史之中,也势必在百家面前失去话语权。
可以说,一旦牵涉到学统存续之争,诸子百家之间,谁也不会手软。
其实这也并不奇怪,毕竟儒门的创始者孔子,也曾有过类似之举。
比如当年孔子与少正卯同在鲁国设馆讲学,传授学问。
由于少正卯所讲更为吸引人,不少学子纷纷前去听讲,反倒冷落了孔子。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