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孩子们游戏选择不多,捉迷藏算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这项游戏既不需要复杂的道具,男孩女孩也都能一起参与。
话说虎子和小三丫上次在鬼屋玩捉迷藏被吓坏后,孩子们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敢再玩这个游戏。而真正让三子这群孩子彻底告别捉迷藏的,是分产到户那年八月发生的事。
那时家家户户刚承包土地,不少人家一半种小麦,一半种其他作物。小麦成熟早,大田作物收获晚,刚刚脱离生产队大锅饭的村民们担心人手不足,这样安排正好分散了劳动强度。
那年每户都种了十几亩小麦,收成后堆起高高的麦秆垛,既解决了烧柴问题,也成了孩子们玩捉迷藏的绝佳场所。
这天白天,二小家刚打完麦子,麦秸秆还没堆成垛。晚饭后,孩子们又开始玩捉迷藏。这次只有四个人:二小和李家三丫头一伙,小三和小秋燕一伙。
轮到二小他们藏身时,自然首选他家新堆的麦秆垛——新脱粒的麦秸秆十分松散,容易在里面挖藏身的洞。
三子他们也猜到二小会藏在这里,但二小早有准备。他先在垛里挖好洞,还特意拐了几个弯。等三丫头钻进洞后,二小细心地把洞口铺平。
就算三子猜到他们藏在垛里,面对偌大的麦秆垛也很难找准位置。这里既安全又隐蔽,再不会像上次鬼屋那样吓人。
说话间二小已挖好洞,三丫头钻进来后,他把洞口收拾平整,自己则躲到最里边。由于洞口狭小,两人无法并排而坐,二小便让三丫头坐在自己腿上,这样更能隐蔽身形,避免被小秋燕和三子发现。
三丫头未作多想,依言坐下。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们听见三子在外来回寻找的脚步声,却始终没被发现,不禁暗自得意。外头渐渐安静下来,再过几分钟若三子认输,就该轮到他俩去找藏身之处了。
就在这静待胜利的时刻,狭小的空间里,两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紧靠在一起,正值情窦初开的年纪。
二小闻到三丫头身上若有似无的清香,不自觉地凑近她的发丝轻嗅。青涩的冲动让他轻轻碰了碰三丫头的脸颊。
第一次触碰时,三丫头只当是不小心碰到。可当二小再次靠近,这个同样萌动着朦胧情感的少女也没有躲闪。
仿佛受到看过的印度电影的启发,他们生涩地亲吻起来,双手也不知所措地探索着。两个沉醉在青春悸动中的孩子,完全忘记了游戏,连外面三子认输的喊声都没听见。
恰在此时,外边传来三丫头父亲的呼唤——他是来叫女儿回家睡觉的。听到三子他们说三丫头和二小在一起,这位父亲顿时紧张起来:\"是不是又去鬼屋藏猫猫了?\"
柴火垛里的两个孩子这才惊醒,听到父亲焦急的声音,他们又羞又怕。三丫头慌忙往外爬,钻出洞口时满头满脸都是麦秸,衣裳也有些凌乱。
虽然什么都没发生,但两人都吓坏了,二小更是不敢出去。
三丫头父亲见女儿这般模样,厉声质问:\"还有谁在里边?\"
三丫头吓得直哭,这一哭反而让父亲误会更深,以为出了大事,急忙扒开柴垛寻找。
二小见藏不住,一边往外爬一边解释:\"我们就是在玩捉迷藏,什么都没做!\"
不料这番辩解更让三丫头父亲认定女儿受了欺负。他气得浑身发抖,抬手就给了二小一记耳光,又狠狠踹了一脚。
旁边的小三子和秋燕吓得大叫救人,动静引来了二小的父母。
眼见儿子在哭,三丫头父亲还要动手,二小父亲也急了。眼看两个家庭就要爆发冲突,闻声赶来的人们赶紧劝架。
三子的爷爷正好来找孙子,见状连忙呵斥着分开众人,向三子问清缘由后,老人心里明白了八九分。
\"都散了吧!这事我来处理。\"三子爷爷驱散人群,先送三丫头父女回家,随后来到二小家仔细询问。
起初二小羞于启齿,在父母逼问下才嗫嚅道:\"就是亲了嘴,摸了摸手......\"
\"混账!这么小就耍流氓?\"二小父母又气又急。
三子爷爷喝止道:\"别这么骂孩子!谁没年轻过?这个年纪懵懵懂懂的,又不是什么大事。\"他安排道,\"一会儿你们带二百块钱去赔个礼,看看他们怎么说。\"
三人来到三丫头家,三子爷爷说明了情况。但三丫头父亲——那个山东籍的倔脾气汉子仍觉女儿吃亏,余怒未消。
二小母亲赶紧掏出钱放在炕上:\"给孩子道个歉,是我们没管教好孩子。\"
当时二百元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普通工人两个月工资。没想到这更激怒了大老李,他一把将钱摔回去,把三人轰出门外。
三子爷爷只得劝二小父母:\"话都说开了,先这样吧。别再打孩子,免得留下阴影。\"
这场风波过后,孩子们再也没玩过捉迷藏。不久,三丫头全家悄悄搬离了靠山屯——在那个注重名声的年代,大老李觉得换个环境对女儿更好。
而那次鬼屋经历和二小家的麦秆垛,成了靠山屯孩子们记忆里永远的秘密。
喜欢东北那些灵异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东北那些灵异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