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凛冬长夜战场合同工诡三国水浒:我带着梁山好汉以德斧人扶明录汉道天下藏国邪王追妻三国小霸王封侯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98章 冻饿不辞忠勇在,守关终得太平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史?兵志》载:“德佑十五年四月十二,大同卫经瓦剌袭扰后,余兵四千(多带伤),由副将周毅统领,奉陈安令驰援居庸关 —— 时瓦剌游骑窥伺居庸关,守关兵力仅三千,急需援兵。然居庸关守将赵承(前镇刑司书吏石迁旧僚),得迁密令,诬周毅所部为‘瓦剌伪兵’,以‘无兵部双勘合’为由拦于关下,扣压粮草三日,残兵多冻饿。主和派户部侍郎李嵩(赵承姻亲)递奏‘周毅部不明,需勘验后放行’,拖延时日。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察得异常,率文勘房赴关勘验,七日破获赵承通迁、李嵩包庇罪证,援兵方得入关。”

《玄夜卫档?奸佞录》补:“赵承拦兵时,所持‘勘验令’为石迁伪造 —— 仿兵部‘边兵调遣勘合’,墨为松烟墨(兵部用桐烟墨),印为私刻‘居庸关守御印’(真印边缘有‘元兴二十年铸’阴纹)。秦飞勘验时,于赵承宅中搜出石迁密信,言‘拦援兵,乱居庸关防务,待瓦剌再攻,京师必慌’;又查得李嵩收赵承贿银两千两,供词与贿银皆存诏狱署东库第四十柜,入《赵承李嵩通敌拦兵案勘卷》。”

残兵带创赴危关,奸将拦门诬伪蛮。

扣粮冻饿军心困,受贿包庇朝论艰。

墨验密书追佞迹,言陈实据破谗奸。

终教援兵登戍垒,再护山河守险艰。

带创驰援赴险关,奸门拦路陷厄难。

血书报信惊朝阙,勘案明冤破佞奸。

冻饿不辞忠勇在,守关终得太平还。

如今边垒安稳处,犹记残兵战泪潸。

德佑十五年四月十二的大同卫城外,风沙比往日更烈,卷着未散的血腥气,打在周毅的甲胄上,发出细碎的 “沙沙” 声。他看着面前四千残兵,心里像压了块铅 —— 这些兵卒,有的左臂缠着染血的破布(是瓦剌刀砍的伤),有的一瘸一拐(是守城时被攻城车砸伤的腿),还有个十六岁的小兵王阿福,右手冻得肿成了馒头,却仍紧紧攥着那把豁了口的弯刀。

“弟兄们,” 周毅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陈将军有令,居庸关守兵不足三千,瓦剌游骑已到关下,咱们需即刻驰援 —— 早到一日,居庸关就多一分安稳,京师就少一分危险!” 他从怀里掏出陈安的手令,展开在残兵面前 —— 纸上 “驰援居庸关,听候守关将调度” 的字迹,还带着陈安昨日守城时溅上的血痕。

兵卒们齐齐躬身,声音虽弱却齐整:“愿随将军驰援!” 周毅心里一暖,转身对军需官道:“粮草还有多少?” 军需官低头道:“回将军,仅够三日 —— 瓦剌袭扰时,粮囤被烧了大半,咱们带的,还是百姓捐的麦饼,掺了不少沙土。” 周毅皱眉:“无妨,到了居庸关,自有粮草补给。出发!”

残兵的队伍缓缓向居庸关方向移动,风沙里,他们的身影歪歪扭扭,却始终保持着队列 —— 这是谢渊练京营时传下的规矩,“就算带伤,队列不散,军心就不散”。周毅看着身边的兵卒,想起谢尚书在大同卫时说的 “边兵是京师的屏障,哪怕只剩一人,也要守住防线”,握紧了腰间的佩刀。

同日午时,居庸关守将赵承正在关城楼上,手里捏着一封密信 —— 是石迁派人送来的,用的是镇刑司旧存的松烟墨,字里行间满是狠戾:“周毅残兵赴关,可诬为‘瓦剌伪兵’,以‘无兵部双勘合’拦之,扣压粮草,待瓦剌攻关,援兵不得入,关必破。事成后,保你升都督佥事。”

赵承的手指反复摩挲着密信,心里又贪又怕 —— 贪石迁许的 “都督佥事”,怕事情败露,落得王显、赵安的下场。他转身对亲信副将孙奎道:“石迁的密信,你也看了 —— 拦不拦?” 孙奎是赵承的小舅子,也是石迁旧僚,立刻道:“将军,这是好事!拦了援兵,瓦剌破关,主和派定会保您;就算败露,李嵩侍郎是您姻亲,定会替您说话!”

赵承点头,心里的贪念压过了恐惧:“好!你去准备 —— 让守关兵卒守住关门,凡周毅部来,一律说‘无兵部双勘合(兵部勘合 + 玄夜卫印),疑似伪兵’,不许入关;再把关下的粮草囤起来,一粒米、一口水都不给他们!” 孙奎躬身:“将军放心,属下这就去办!”

赵承站在城楼上,望着大同卫方向,嘴角勾起冷笑 —— 他早就不满谢渊掌权,若能借石迁的手,让居庸关破、谢渊失宠,他就能踩着残兵的尸骨升官。风里带着关下的寒气,却吹不散他眼底的贪婪。

四月十四清晨,周毅带着残兵终于到了居庸关下。关城紧闭,城楼上的守兵弯弓搭箭,对准了他们。“城上的弟兄,” 周毅上前一步,举起陈安的手令,“我是大同卫副将周毅,奉陈安将军令,率部驰援居庸关,快开城门!”

城楼上,赵承探出头,目光扫过残兵,故意提高声音:“周将军?可有兵部的‘边兵调遣双勘合’?—— 按大吴《兵律》,边兵跨镇调动,需有兵部‘堂印勘合’与玄夜卫‘北司印勘合’,双印齐全,方可入关。你只持陈安手令,谁知道是不是瓦剌假扮的伪兵?”

周毅心里一慌 —— 陈安将军催得急,只来得及写手令,没来得及向兵部请勘合!他急忙道:“赵将军,瓦剌游骑已到关下,情况紧急!陈安将军的手令上有他的私印,您可验看;我部兵卒多带伤,甲胄上还有瓦剌的刀痕,怎么会是伪兵?”

赵承冷笑:“私印可伪造,刀痕可作假!谁知道你是不是拿陈安的手令骗关?我奉李嵩侍郎令,‘不明兵卒,需勘验后放行’—— 你部就在关下等着,待我派人去京师请旨,验明正身后,再放你们入关!” 说完,便转身下了城楼,任凭周毅在关下呼喊,再不应声。

关下的风越来越冷,残兵们站在风沙里,冻得瑟瑟发抖。王阿福的嘴唇冻得发紫,怀里的麦饼早就吃完了,他拉了拉周毅的衣角:“将军,我饿……” 周毅摸了摸怀里,只有半块干硬的麦饼,递给王阿福:“吃吧,我不饿。”

军需官凑过来,声音带着慌:“将军,咱们的水只剩不到一桶了,粮也没了,再这样下去,兵卒们会冻饿而死的!” 周毅看着身边的残兵 —— 有的靠在城根下,闭着眼睛发抖;有的望着京师方向,眼里满是绝望。他心里像被刀割一样:“不行,得派人去京师报信,找谢尚书求援!”

他叫来亲信校尉张勇,递给他一封血书 —— 是用自己的指尖血写的,写着 “赵承拦关,诬为伪兵,粮水断绝,速援”。“你从后山绕过去,快马加鞭去京师,找玄夜卫秦飞指挥使,把这血书给他,让他转交给谢尚书!” 周毅的声音带着急,“一定要快,晚了,弟兄们就撑不住了!”

张勇接过血书,揣在怀里,翻身上马,从后山小路疾驰而去。可他刚跑出十里地,就被赵承派来的伏兵拦住 —— 孙奎带着五十骑,举着刀喊:“拿下!别让他去京师报信!” 张勇拔刀反抗,却因寡不敌众,被砍中左臂,摔下马来。就在孙奎要补刀时,一阵箭雨突然袭来,将伏兵射倒大半 —— 是玄夜卫北司的暗探,奉秦飞令,在居庸关附近巡查。

玄夜卫暗探救下张勇,带他去了京师城郊的暗点。张勇忍着臂伤,把血书交给暗探:“快…… 快给秦指挥使,周将军和弟兄们…… 快撑不住了!” 暗探不敢耽搁,立刻快马加鞭,将血书送到秦飞手中。

秦飞看着血书,指尖的血痕还未干,心里瞬间明白 —— 赵承拦兵,绝不是 “勘验” 那么简单。他立刻带着血书,去兵部找谢渊。谢渊正在看大同卫的防务记录,见秦飞进来,还没开口,就看见他手里的血书,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谢尚书,” 秦飞递上血书,“周毅副将带大同卫残兵驰援居庸关,被赵承拦在关下,诬为伪兵,扣压粮水三日,张校尉报信时还差点被追杀!” 谢渊接过血书,指尖触到干涸的血迹,愤怒得袍角发抖:“赵承!他竟敢拦援军、害残兵!这是通敌!”

他立刻起身:“走,去御书房,找陛下请旨,即刻去居庸关勘问!” 可刚到宫门口,就遇见了李嵩 —— 李嵩手里捧着奏疏,看见谢渊和秦飞,故意拦住:“谢尚书、秦指挥使,这是要去哪?陛下正召臣议居庸关的事呢。”

谢渊冷声道:“赵承拦杀援军,李侍郎还有心思议‘居庸关的事’?” 李嵩却笑了:“谢尚书这话可不对 —— 赵将军是按《兵律》办事,无双勘合的兵卒,本就该勘验,免得瓦剌伪兵混入。臣已递奏疏,请陛下命赵将军仔细勘验,待验明后,自然会放援兵入关。”

谢渊气得手指发抖:“勘验?残兵冻饿三日,再勘验下去,兵卒都要死光了!李侍郎,你是不是收了赵承的好处,才替他说话?” 李嵩脸色微变,却强辩:“谢尚书休得诬陷!臣只是按律办事,若谢尚书再胡言,臣可要参你‘诽谤大臣’!”

御书房里,萧桓看着谢渊递的血书,又看着李嵩递的 “勘验奏疏”,心里再次犯了难。“陛下,” 谢渊躬身道,“赵承拦兵三日,残兵粮水断绝,若再拖延,居庸关必破!臣请旨,率玄夜卫去居庸关勘问,若赵承真通敌,立刻拿下!”

李嵩立刻上前:“陛下!谢尚书太心急了!赵承是居庸关守将,若贸然拿下,居庸关无人守,瓦剌趁机攻关,后果不堪设想!臣请陛下再等三日,待赵将军勘验完毕,若真有问题,再处置不迟!”

萧桓看着两人,手指捏着龙椅扶手 —— 他信谢渊的判断,可李嵩说的 “居庸关无人守”,也让他顾虑。他沉默片刻,道:“这样吧,秦飞,你率玄夜卫文勘房去居庸关,只勘问,不拿人,三日之内,必须查明真相!谢尚书,你在京师协调粮草,若勘验属实,立刻调粮去居庸关,安抚残兵。”

谢渊还想再劝,可看着萧桓的眼神,知道帝王已做决定,只能躬身:“臣遵旨。” 秦飞也躬身:“臣定三日之内查明真相!”

离开御书房后,谢渊拉住秦飞,声音压低:“赵承是石迁旧僚,李嵩是他姻亲,你去居庸关,定要小心 —— 他们定会销毁证据,你要从墨色、纸张、人证入手,别让他们钻了空子。” 秦飞点头:“谢尚书放心,文勘房已备好兵部勘合样本、玄夜卫印鉴底册,定能找出破绽。”

四月十六,秦飞带着文勘房属吏,抵达居庸关。赵承听说秦飞来,心里慌得厉害,却仍强装镇定,带着属吏在关下迎接:“秦指挥使,远道而来,辛苦了。不知您来,是要勘验周毅部?”

秦飞冷笑:“不止勘验周毅部,还要勘验赵将军的‘勘验令’—— 按《兵律》,守关将勘验边兵,需有兵部‘勘验授权勘合’,赵将军可有?” 赵承心里一紧,忙道:“有…… 有,在关城的书房里,我这就去拿。”

他转身跑回书房,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 石迁伪造的 “勘验令”,根本没有兵部授权,若秦飞验出是假的,他就完了!他急忙找出 “勘验令”,想烧掉,可刚划着火柴,孙奎就跑进来:“将军,秦飞的人已经到门口了!”

赵承只能把 “勘验令” 藏在袖中,走出书房,递给秦飞:“秦指挥使,您看。” 秦飞接过 “勘验令”,递给文勘房主事张启。张启展开,先闻了闻墨味,又对着天光看了看,道:“赵将军,这‘勘验令’的墨是松烟墨,兵部用的是桐烟墨;纸张是镇刑司旧纸,边缘有‘镇刑司万历库’暗记,兵部的勘验令用的是竹纸;印鉴‘居庸关守御印’是私刻的 —— 真印边缘有‘元兴二十年铸’阴纹,这印没有。”

赵承脸色瞬间惨白,强辩:“这…… 这是兵部给的,怎么会是假的?张主事是不是验错了?” 张启拿出兵部勘合样本,递到赵承面前:“赵将军,您自己看 —— 样本的墨色、纸张、印鉴,跟您这‘勘验令’,哪一点一样?”

秦飞上前一步,声音冷得像冰:“赵将军,还有什么话说?把石迁给你的密信交出来吧 —— 你以为藏在床底的暗格,我们就找不到了?” 赵承吓得瘫坐在地上 —— 他没想到,秦飞的人早就潜进他的宅中,找到了密信。

玄夜卫卒从赵承宅中搜出密信,递给秦飞。秦飞展开,上面石迁的笔迹清晰可见:“拦援兵,乱居庸关,瓦剌必攻,京师慌则谢渊失宠。” 秦飞看着赵承:“赵将军,这密信,你还有什么说的?”

赵承 “扑通” 跪地,哭着求饶:“秦指挥使,我错了!是石迁逼我的!他说若我不拦兵,就杀了我全家!我也是被逼的!” 秦飞冷笑:“被逼的?李嵩侍郎收你两千两贿银,也是被逼的?”

赵承浑身一颤,再也说不出话 —— 他知道,自己的罪证已足,再狡辩也没用。秦飞命玄夜卫卒把赵承押起来,然后去关下见周毅。周毅带着残兵,看见秦飞,激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秦指挥使,您可来了!弟兄们…… 好多人都冻饿得站不起来了!”

秦飞看着关下的残兵 —— 有的躺在地上,嘴唇发紫;有的靠在同伴身上,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他心里一疼,立刻道:“张启,去开粮仓,给残兵发粮发水!周将军,你部即刻入关,休整后,协助守关!”

周毅躬身:“谢秦指挥使!谢谢尚书!” 残兵们听到能入关、有粮吃,虚弱地欢呼起来,声音虽小,却满是劫后余生的喜悦。

四月十八,秦飞带着赵承、密信、贿银,回到京师。御书房里,萧桓看着罪证,脸色铁青:“赵承!李嵩!竟敢通敌拦兵、害我残兵!传朕旨意,押李嵩下诏狱署勘问!”

李嵩被押进来时,还在狡辩:“陛下!臣冤枉!是赵承诬陷臣!那两千两银子,不是贿银,是他借臣的!” 秦飞递上赵承的供词:“李侍郎,赵承供认,这两千两是你包庇他拦兵的贿银,还有你给赵承的书信,说‘若秦飞勘验,我会在京师拖延’—— 书信的笔迹,跟你递的奏疏笔迹一致,你还想狡辩?”

李嵩看着书信,终于瘫在地上,哭着求饶:“陛下,臣错了!臣不该收贿银,不该包庇赵承!求陛下饶命!” 萧桓冷声道:“按大吴律,通敌拦兵、包庇奸佞,当斩立决!押下去,明日午时问斩!”

谢渊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周毅部已入关,协助居庸关守兵,瓦剌游骑见援兵到,已退走。臣请旨,命陈安将军再派两千兵,加固居庸关城防;同时,修订《边兵调遣制》,规定‘边兵驰援,可持边将手令先入关,后补勘合’,避免再出现今日之事。”

萧桓点头:“准奏!谢尚书,此事你办得好,若不是你及时察觉,居庸关就危险了。” 谢渊躬身:“陛下过奖,此乃臣的本分。”

四月二十,赵承斩立决,曝首居庸关下,警示守关将 “勿通敌、勿拦兵”。周毅部因驰援有功,萧桓下旨:周毅升都督佥事,残兵每人赏银三两,战死兵卒的家属,由户部按月发放抚恤金。

同日,谢渊主持修订《边兵调遣制》,写入《大吴兵律》:“边兵因战事驰援,可持边将手令(需附边将私印、兵卒名册)先入关,三日内补兵部双勘合;守关将若无故拦兵,斩立决;若勘验时故意拖延,罚俸一年,降职调边。”

玄夜卫继续清查赵承、李嵩的同党,共抓获户部小吏三人、居庸关守兵十人,皆判流刑,发配九边充军。同时,秦飞命玄夜卫暗探加强对石迁的追捕,在漠南独石口设卡,严禁石迁与内地旧党往来。

瓦剌左贤王闻知赵承、李嵩伏诛,援兵入关,居庸关防务加固,遂彻底放弃袭扰居庸关的念头,率部退回漠北。京师的烽燧燃起平安火,一串接一串,从居庸关连到大同卫,像给大吴的江山系了条红绸,那是残兵的忠勇、查案的坚定、君臣的同心,在春风里,温暖了整片土地。

片尾

德佑十五年四月廿五,萧桓下旨:周毅任居庸关副总兵,协助守关;陈安升大同卫总兵官,节制大同、宣府二卫兵马;玄夜卫北司增设 “边关密探千户所”,专司巡查边关守将动向,防奸佞通敌;户部拨粮五万石、银十万两,用于加固居庸关、大同卫城防。

谢渊亲自去居庸关慰问残兵,见周毅正在教兵卒练 “火器拒骑” 之术,王阿福的手已消肿,正拿着新领的弯刀,跟着练得认真。谢渊走上前,拍了拍王阿福的肩:“好好练,守住居庸关,就是守住京师。” 王阿福躬身:“谢尚书放心,俺定守住!”

李东阳在《内阁记事》中写道:“居庸关之厄,非秦飞勘案之严、谢渊持正之坚,残兵必陷,关必破。帝王之明,在信忠良、诛奸佞;社稷之安,在兵勇、臣忠、君明 —— 三者缺一不可。”

玄夜卫将《赵承李嵩通敌拦兵案》卷宗抄送九边各镇,边将皆上书 “愿守边地,勿负陛下、勿负忠良”。德佑十五年夏,九边无警,京师安定,大吴边防遂入鼎盛之期,时人谓 “残兵不残,忠勇可安边;奸佞虽狡,律法可诛奸”。

卷尾

《大吴史?谢渊传》载:“德佑十五年四月,赵承拦大同卫残兵于居庸关,诬为伪兵,嵩包庇。渊察之,奏帝命秦飞勘,获承、嵩罪证,诛之。援兵入关,居庸关得安。渊乃修订《边兵调遣制》,边兵驰援之制始完善。帝赞曰:‘渊能察奸、能护兵,非此臣,边关难安。’”

《玄夜卫档?奸佞录》补:“赵承李嵩案后,帝命玄夜卫‘凡边关守将,每三月需递 “防务实讯”,由北司核验,防欺瞒’;又命兵部将‘边兵手令先入关’之制推行九边,凡守关将违制拦兵,无论官阶,皆交诏狱署勘问。德佑十五年秋,大同卫、居庸关皆加固完毕,瓦剌再不敢窥伺,大吴边患遂息。”

时人有《赠周副将》诗记残兵之功: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玄桢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修仙,全能之神是器修一班小师弟一世容晴窥命救赎你找到我了带着霸总去逃荒,我造反称王了!海贼之疾风剑豪团宠三岁半,全宗门最会御兽的崽灵植空间:仙途种田录无敌从仙帝传承开始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六个哥哥很护短:离我家奶包远点炮灰小师妹发疯后,全宗门求放过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叶凡唐若雪医婿无限流:病娇男主总粘人诡仙族四合院:傻柱偷偷结婚,众禽傻眼我有修真界绿卡刀与剑的征程茅山升棺人张初九
经典收藏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穿越皇朝:如履薄冰不是我的风格在下九千岁戒爱此妖:蛇王,别咬我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药满田园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三国第一奸贼陛下,臣只想吃软饭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三国崛起并州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明末不求生开局播放鸦片战争,古人疯了苏丹的新月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全日谈说唐演义大明忠勇侯
最近更新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岂独无故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锦衣血诏铜镜约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明朝的名义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万浪孤舟,沧海一粟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