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首页 >> 古典白话合集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藏国凛冬长夜忘气境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穿越战国之打造地球村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策行三国郭嘉霸蜀
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 古典白话合集全文阅读 - 古典白话合集txt下载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二十五回 鲍文卿南京遇旧 倪廷玺安庆招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鲍文卿一心想着在城北寻找合适的孩子学戏。当他走上鼓楼坡时,正巧遇见一个人下坡。鲍文卿打量此人,头戴破旧毡帽,身穿褪色的黑绸长衫,脚下是一双破烂的红鞋,花白的胡须,看上去约摸六十多岁。此人手中拿着一张破损的琴,琴上贴着一条白纸,上面写着“修补乐器”四个大字。

鲍文卿赶忙快走几步,拱手问道:“老爹,您是会修补乐器的吧?”那人点头回应:“正是。”鲍文卿热情邀请:“既然如此,还请老爹到茶馆里坐坐。”两人一同走进茶馆,坐下后要了一壶茶。鲍文卿主动搭话:“老爹贵姓?”对方答:“贱姓倪。”鲍文卿又问:“府上在哪里?”倪老爹说:“远着呢!我家在三牌楼。”鲍文卿接着问:“倪老爹,像三弦、琵琶这些乐器,您都能修吗?”倪老爹肯定地说:“都能修。”

鲍文卿表明来意:“在下姓鲍,家住在水西门,从事梨园行当。家里有几件乐器坏了,想麻烦老爹帮忙修修。您看是劳烦您到我家去修,还是我把乐器送到您府上?”倪老爹询问:“长兄,您一共有几件乐器?”鲍文卿回答:“大概有七八件。”倪老爹考虑后说:“有七八件就不好拿了,还是我去你家修吧。用不了一两天,我只麻烦你一顿早饭,晚上还能回家。”鲍文卿连忙说:“那太好了。只是招待不周,还请老爹别见怪。不知您几时能去?”倪老爹回复:“明天没空,后天吧。”两人就此约定好。这时门口有人挑着一担茯苓糕路过,鲍文卿买了半斤,与倪老爹一起吃了,随后各自道别,鲍文卿还特意叮嘱:“后日清晨,我专门等您。”倪老爹点头应下离开了。

鲍文卿回家后和妻子说了此事,并将乐器擦拭干净,搬到客座摆放好。到了约定的那天清晨,倪老爹准时到来,吃过茶点后,便开始专注地修补乐器。修了一阵,鲍文卿家里两个学戏的孩子端出一顿素饭,鲍文卿陪着倪老爹一同用餐。下午,鲍文卿外出归来,对倪老爹说:“实在太怠慢您了,家里没什么好菜,不成敬意。我想请您去酒楼上坐坐,乐器先放着,明天再接着修。”倪老爹推辞:“怎么又要让你破费?”但还是跟着鲍文卿出了门。

两人来到一家酒楼,选了个安静的座位坐下。堂倌上前询问:“还有别的客人吗?”倪老爹说:“没了。你们这儿都有什么菜?”堂倌掰着指头数:“肘子、鸭子、黄闷鱼、醉白鱼、杂脍、单鸡、白切肚子、生烙肉、京烙肉、烙肉片、煎肉圆、闷青鱼、煮鲢头,还有便碟白切肉。”倪老爹对鲍文卿说:“咱们自己人,点个便碟就行。”鲍文卿觉得不够恭敬,便让堂倌先上一份鸭子下酒,再炒盘肉片配饭。堂倌应声而去,很快端来一份鸭子和两壶酒。

鲍文卿起身给倪老爹斟满一杯酒,坐下后问道:“我看老爹您像个文化人,怎么会干修补乐器这行呢?”倪老爹长叹一声:“长兄,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从二十岁考中秀才,到现在做了三十六年秀才。都怪我读了这些书,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日子一天比一天穷,儿女又多,没办法,只能靠这手艺糊口!”鲍文卿惊讶道:“原来您是读书人,是我太冒昧了。请问您有几个儿子?老太太还健在吗?”倪老爹说:“老伴还在。原本有六个儿子,现在……唉,不说也罢。”

鲍文卿追问缘由,倪老爹说着说着,不禁潸然泪下。鲍文卿又斟了一杯酒递过去,劝说道:“老爹,您有什么心事,不妨跟我说,或许我能帮您想想办法。”倪老爹犹豫道:“这话还是不说了,说了怕你笑话。”鲍文卿诚恳地说:“我怎么会笑话您呢?您尽管说。”倪老爹这才开口:“不瞒你说,六个儿子,死了一个,现在只剩最小的儿子在家,那四个……”说到这儿又停住了。鲍文卿继续追问,倪老爹无奈之下吐露实情:“长兄,你不是外人,我就直说了。那四个儿子,都因为家里没吃没穿,被我卖到外地去了!”

鲍文卿听了,忍不住流下眼泪:“这四个孩子太可怜了!”倪老爹悲伤地说:“不仅那四个卖了,这个小的,恐怕也留不住,早晚也要卖掉!”鲍文卿不解:“您和老太太怎么舍得?”倪老爹无奈道:“家里实在太穷,留他在家也是饿死,不如给他一条活路。”

鲍文卿伤感许久,犹豫着说:“关于这事,我有个想法,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倪老爹催促:“长兄有话直说,有什么关系?”鲍文卿欲言又止:“还是不说了,怕您怪罪。”倪老爹连忙说:“怎么会!你尽管说。”鲍文卿这才鼓起勇气:“老爹,要是您打算把小公子卖掉,卖到外地,以后就和其他几个孩子一样难以见面了。我今年四十多岁,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您要是不嫌弃我的行当,把小令郎过继给我,我给您二十两银子,一定把他抚养成人。平日里逢年过节,他还能回来看您;以后您日子好过了,我再把他送回来。您觉得这样行吗?”

倪老爹感动地说:“要是能这样,那是我小儿子的福气!我怎么会不愿意?不过既然过继给你抚养,我怎么还能收你的钱?”鲍文卿坚持:“这是什么话,银子我一定给。”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结了账。此时天色还没黑,倪老爹便回家了。鲍文卿回去和妻子说了这事,妻子也很高兴。

第二天一早,倪老爹来接着修补乐器,见到鲍文卿就说:“昨天商量的事,我和老伴说了,她也很感激。咱们就这么定了,选个好日子,我带儿子来办过继。”鲍文卿大喜过望,从此两人便以亲家相称。

过了几天,鲍家准备了一桌酒席宴请倪老爹,倪老爹带着儿子来签订过继文书,还请了左邻开绒线店的张国重、右邻开香蜡店的王羽秋做见证人。文书上写道:“立过继文书倪霜峰,今将第六子倪廷玺,年方一十六岁,因日食无措,夫妻商议,情愿出继与鲍文卿名下为义子,改名鲍廷玺。此后成人婚娶,俱系鲍文卿抚养,立嗣承裆,两无异说。如有天年不测,各听天命。今欲有凭,立此过继文书,永远存照。嘉靖十六年十月初一日。立过继文书:倪霜峰。凭中邻:张国重、王羽秋。”众人都在文书上画了押,鲍文卿拿出二十两银子交给倪老爹,又感谢了两位邻居。此后,两家人来往密切。

倪廷玺改名鲍廷玺后,十分聪明机灵。鲍文卿因为他出身正经人家,没让他学戏,而是送他读了两年书,还让他帮忙打理戏班事务。鲍廷玺十八岁那年,倪老爹去世,鲍文卿拿出几十两银子帮他操办丧事,自己更是多次痛哭吊唁,还让鲍廷玺披麻戴孝,送倪老爹入土为安。从那以后,鲍廷玺在戏班事务上越发得力。鲍文卿的妻子对这个继子有些疏远,更疼爱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但鲍文卿却把鲍廷玺视为己出,甚至比亲生儿子还看重。平日里喝茶饮酒,都会带着他;外出谈生意也带着他,让他能赚些钱添置衣物;还盘算着要为他娶个媳妇。

一天早上,鲍文卿正要带着鲍廷玺出门,门口来了一个人骑着骡子,到门口下骡后走进来。鲍文卿认出是天长县杜老爷家的邵管家,便打招呼:“绍大爷,您什么时候过江来的?”邵管家说:“专程过江来找鲍师父。”鲍文卿与他作揖,也让儿子行礼,接着请他坐下,打水洗脸,端茶递上。喝茶时,鲍文卿问道:“我记得杜老太太今年该满七十岁了,您是来定戏的吧?杜老爷还好吧?”邵管家笑着说:“正是。老爷吩咐要定二十本戏。鲍师父,你家有戏班子吗?有的话,就定你们的班子过去。”鲍文卿回答:“我家有个小戏班,一定去伺候。不知什么时候出发?”邵管家说:“下月初就走。”说完,邵管家让跟骡的人把行李搬进来,打发骡子回去,又从包袱里取出五十两银子递给鲍文卿:“这是定银,其余的等班子过去再付。”鲍文卿收下银子,当晚准备丰盛的酒席,热情款待邵管家直到半夜。

第二天,邵管家上街采买物品,忙活了四五天后,雇了牲口先过江回去。鲍文卿也开始收拾准备,带着鲍廷玺领着戏班前往天长杜府演出。这一去就是四十多天,回来时赚了一百多两银子。父子俩一路上都对杜府的恩情感激不尽。戏班里十几个小戏子,还每人得到杜府老太太额外赏赐的一件棉袄和一双鞋袜。孩子们的父母得知后,也十分感激,纷纷前来感谢鲍文卿。之后,鲍文卿继续带着戏班在南京城里演出。

有一天,鲍文卿带着戏班去上河唱夜戏,一直演到五更天才散场。戏子们和戏箱先回城了,他和儿子鲍廷玺则去上河澡堂子里洗了个澡,吃了些茶点,慢悠悠地往家走。走到家门口时,鲍文卿突然想起:“咱们先别回家了。内桥有户人家定了明天的戏,我和你现在就去把银子收回来。”于是,鲍廷玺便跟着父亲,两人走到坊口。

就在这时,只见对面来了一队人马,打头的是一把黄色的伞,两对戴着红黑帽子的衙役,后面跟着一柄遮阳伞,还有一顶大轿子。鲍文卿一看就知道是外地的官员经过,他和儿子便站在屋檐下避让。等那队人马走近,鲍文卿看清遮阳伞上写着“安庆府正堂”。他正仰头看着遮阳伞,轿子也到了跟前。

没想到,轿子里的官员看到鲍文卿,竟露出惊讶的神色。鲍文卿也回过脸去看那官员,仔细一瞧,原来是曾经在安东县任职的向老爷,如今已经升官了。轿子刚过去,官员就吩咐身边的青衣随从,让他到轿前说了几句话。那青衣随从立刻飞奔到鲍文卿面前,问道:“太老爷问你是不是鲍师父?”鲍文卿连忙回答:“我就是。太老爷可是之前做过安东县县令,后来升官的那位?”青衣随从说:“正是。太爷现在住在贡院门口张家的河房里,请鲍师父过去见面。”说完,又急忙跑着去追轿子了。

鲍文卿带着儿子来到贡院前的香蜡店里,买了一个手本,上面写着“门下鲍文卿叩”。他们走到张家河房门口,得知向太爷已经回到寓所,便把手本递给守门的人,说道:“劳驾大爷通报一声,我是鲍文卿,来拜见太老爷。”守门人接过手本,说:“你先等着。”鲍文卿和儿子就在板凳上坐着,等了一会儿,里面有小厮出来问:“门上的,太爷问有个鲍文卿来了没有?”守门人回答:“来了,手本在这里。”赶忙将手本传了进去。只听里面喊道:“快请!”鲍文卿让儿子在外面等着,自己跟着守门人进去。

走进河房,只见向知府已经换下官服,穿着便装迎了出来,面带笑容地说:“我的老友来了!”鲍文卿赶忙跪下磕头请安,向知府双手将他扶起,说道:“老友,你要是一直这么拘礼,咱们可就不好相处了。”他再三拉鲍文卿坐下,鲍文卿又跪下请求才敢在旁边的一个凳子上坐下。向知府也坐了下来,感慨道:“文卿,自从和你分别后,不知不觉已经十多年了。我现在老了,你的胡子也白了不少啊。”鲍文卿站起身说:“大老爷升官,小的都不知道,还没来得及恭喜您呢。”向知府说:“快坐下,我跟你说说。我在安东做了两年官,又去四川当了一任知州,后来转任通判,今年才升到这里。自从崔大人去世后,你回家都做些什么呢?”鲍文卿回答:“小的本就是戏子出身,回家也没别的事,还是带着一个小戏班过日子。”向知府又问:“刚才和你一起走的那个年轻人是谁?”鲍文卿说:“那是我的儿子,他在公馆门口,没敢进来。”向知府说:“怎么不进来?快去把鲍相公请进来!”

不一会儿,一个小厮领着鲍廷玺进来了。鲍文卿让儿子给向知府磕头,向知府亲手将他扶起,问道:“你今年多大了?”鲍廷玺回答:“小的今年十七岁了。”向知府夸赞道:“气质不错,一看就像正经人家的孩子。”还让他坐在父亲旁边。接着,向知府问鲍文卿:“文卿,你这儿子也学唱戏这行吗?”鲍文卿说:“小的没让他学戏,他读了两年书,现在跟着戏班记账。”向知府点点头:“这样也挺好。我现在还要去各个上司衙门拜访,你们先别走,和令郎就在我这儿吃顿饭,等我回来还有话跟你说。”说完,向知府换了身衣服,上轿离开了。

鲍文卿和儿子来到管家们住的房间,管宅门的王老爹原本就认识鲍文卿,两人相互作揖,鲍文卿也让儿子给王老爹作揖。他看到王老爹的儿子小王都已经三十多岁,满脸胡子了。王老爹非常喜欢鲍廷玺,拿出一个大红缎子订金线的钞袋,里面装着一锭银子,送给了他。鲍廷玺作揖道谢,大家便坐着聊起了家常,还一起吃了饭。

向知府一直到下午才回来,他换下正式的官服,依旧坐在河房里,把鲍文卿父子俩请进来,说道:“我明天就要回衙门了,没时间跟你细聊。”说着,他让小厮从房里拿出一锭银子递给鲍文卿,“这是二十两银子,你先拿着。我走之后,你回家收拾一下,把戏班托付给别人带着,半个月内,带着令郎到我衙门里来,我还有话跟你说。”鲍文卿接过银子,谢过向知府的赏赐,说道:“小的一定在半个月内,带着儿子到太老爷衙门里来请安。”当晚,向知府又留他们吃酒。

第二天一早,鲍文卿和儿子又到公馆去送向知府。回家后,鲍文卿和妻子商量,把戏班暂时托付给女婿归姑爷和教师金次福带领。他自己则开始收拾行李衣物,还买了一些南京的特产,像头绳、肥皂之类的,准备带给衙门里的各位管家。

过了几天,鲍文卿和儿子在水西门乘船出发。到了池口,又上来两个人搭船。大家在舱内闲聊,鲍文卿说起要去向太爷衙门的事。那两人原来是安庆府的书办,一听这话,一路上就开始讨好鲍家父子,还买酒买肉请他们吃。到了晚上,等其他客人都睡着了,这两个书办便悄悄对鲍文卿说:“有件事,只要大爷你在太爷面前说句话,批个‘准’字,我们就送你二百两银子。还有一件事,县里呈上来的文书,只要太爷驳回去,这事成了能送你三百两。你就在我们大老爷跟前帮着求求情吧!”

鲍文卿连忙说:“不瞒二位老爹,我就是个老戏子,身份低微,承蒙太老爷抬举叫我去衙门。我哪有那个胆子在太老爷面前说情?”两个书办急忙说:“鲍太爷,你可别不信我们。只要你肯说情,一上岸就先给你五百两银子。”鲍文卿笑着拒绝:“我要是贪图银子,当年在安东县太老爷赏我五百两,我就收下了。我知道自己命穷,只有靠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才踏实。我怎么能瞒着太老爷拿这种钱呢?再说了,要是事情有理,他们肯定不会拿出几百两银子来求情。要是我帮这边说了情,另一边就得受委屈,这不是损阴德吗?依我看,我不能管,二位老爹也别管。自古说‘公门里好修行’,你们伺候太老爷,可别坏了太老爷的清名,也要为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这番话把两个书办说得心里发毛,他们讨了个没趣,随便聊了几句就不再提这事了。

第二天早晨,船到了安庆。鲍文卿到宅门上递了手本。向知府吩咐把他们父子俩的行李搬到书房里住,还让他们每天和自己的亲戚一起吃饭,又拿出许多绸缎和布料,给他们父子俩里里外外做新衣裳。

一天,向知府来到书房,坐下后问鲍文卿:“文卿,你儿子成亲了吗?”鲍文卿说:“小的家里穷,还没钱给他办婚事。”向知府说:“我有句话,说出来怕你不高兴。但要是你愿意,也算了却我一个心愿。”鲍文卿赶紧说:“太老爷有什么吩咐,小的哪敢不依?”向知府接着说:“我家总管姓王,他有个小女儿,长得很乖巧,我老伴特别疼她,一直带在身边,梳头、裹脚都是我老伴亲手照料。她今年十六岁,和你儿子同岁。这姓王的在我家已经三代了,我把他的卖身契都查出来赏给他了,他现在都不算我家的管家了。他儿子小王,我还给他买了个部里书办的名字,等五年考满,就能选个典史之类的小官。你要是不嫌弃,就让你儿子娶他女儿做媳妇。以后那做官的就是你儿子的舅舅了。你看怎么样?”

鲍文卿又惊又喜:“太老爷这是天大的恩情,小的感激不尽。只是我儿子不懂事,不知道王老爹愿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向知府说:“我跟他说过了,他可喜欢你儿子了。这事你不用花一分钱,你明天拿个帖子去给姓王的拜个礼,所有的床帐、被褥、衣服、首饰还有酒席的费用,都由我来置办,帮他们把婚事办了,你就等着当现成的公公吧!”鲍文卿激动地跪下感谢,向知府连忙将他扶起,说:“这都是小事,以后我还会照应你们的。”

第二天,鲍文卿拿着帖子去拜会王老爹,王老爹也回拜了。可到了晚上三更时分,突然来了一个抚院的差官,骑着马,还跟着一位通判,抬着轿子直接来到大堂,让人去请向太爷出来。整个衙门的人都慌了神,纷纷说道:“不好了,这是来摘印撤职的!”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似乎预示着向知府的命运将发生巨大转变。荣华富贵或许转瞬即逝,而未知的困境与波折又将接踵而至。至于这位来的官员到底是不是来摘印的,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古典白话合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假死多年不回家,带娃和离跑路啦让你游神,你把真神请来了?神霄赵十八传奇你找到我了全球战国太子女儿身?九千岁助我当女帝斗罗之我莫名其妙的穿越了听说我要出门,百鬼取消今晚夜行恃美而娇,纨绔世子他宠妻无度救命!小透明玩家被冰山大神狂追海贼:十二符咒,成为草帽团双皇血月临,僵尸出我有修真界绿卡我家银毛刀娘怎么会是病娇?!豪门步步惊情:第一少夫人龙舞九天绝宠毒妃:魔帝,很傲娇四合院:傻柱偷偷结婚,众禽傻眼一夜之间,我竟要成为拯救者灵植空间:仙途种田录
经典收藏大庆风云录惑世歹妃明末不求生三国群雄乱舞穿越皇朝:如履薄冰不是我的风格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药满田园重生之再造华夏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红楼:逐出家门后,上演龙王归来我在大唐搞农庄陛下,臣只想吃软饭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南宋弃子史上最强太子!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穿越成了王子,没有系统怎么办?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
最近更新大梁辽王重生之项羽崛起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小强逆袭记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红楼之皇权枯骨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帝匪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大唐仵作笔记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大秦:寒门小娇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
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 古典白话合集txt下载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 古典白话合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