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首页 >> 古典白话合集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霸蜀宠妻无度:金牌太子妃神三群聊:三国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明朝伪君子大唐修仙:公主居然是我的小师妹生子当如孙仲谋忘气境策行三国三嫁夫君超宠的
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 古典白话合集全文阅读 - 古典白话合集txt下载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牵连多讼事 鲍文卿整理旧生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牛浦入赘到安东的黄姓人家后,黄家把临街的三四间屋子都给了他住。他便在门口贴了张告示,上面写着“牛布衣代做诗文”。一天早上,牛浦正悠闲地在家中坐着,突然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来人竟是芜湖县的一位老邻居。这人叫石老鼠,是当地出了名的无赖,如今也上了年纪。牛浦见到他,心里“咯噔”一下,却也只能强装镇定,与他作揖后请进屋坐下,自己则转身去屋里倒茶。

牛浦的妻子在屏风后面看到这一幕,迎上来对他说:“这就是去年来过的你长房舅舅,今天又上门了。”牛浦连忙解释:“他算哪门子舅舅!”随后端着茶出来,递给石老鼠。

石老鼠开口道:“牛相公,听说你喜事连连,又在这儿成了亲,日子过得很得意啊。”牛浦敷衍着问:“老爹,好几年没见了,您现在在哪里发财?”石老鼠厚着脸皮说:“我也就是在淮北、山东一带四处奔波。这次路过你这儿,盘缠用光了,特地来拜访你,想借几两银子救急,你可一定要帮我这个忙!”牛浦推辞道:“虽说我和老爹是老邻居,但从来没有过钱财往来。而且我现在寄住在亲戚家,哪来的银子借给您?”

石老鼠冷笑一声:“你这小子太没良心了!想当年我花钱如流水的时候,你不知用了我多少钱。现在看你在别人家成了亲,给你留些面子,不想说得太直白,你倒好,还跟我装糊涂!”牛浦急得涨红了脸:“这说的是什么话!就算你以前挥金如土,我什么时候见过你的金子,又什么时候见过你的土?您这么大年纪了,不做点正经事,反倒想着骗人!”石老鼠威胁道:“牛浦,你别嘴硬!想想你小时候干的那些丑事,瞒得了别人,还能瞒得过我?再说了,你先是抛弃原配,骗了卜家女儿,现在又在这里骗黄家女儿,这该当何罪?你要是不乖乖拿出几两银子,我就跟你去安东县衙门理论!”牛浦也火了,跳起来喊道:“我怕你不成?走,现在就去县衙!”

两人扭打着出了黄家大门,一路来到县衙门口,拉住县里的两个衙役评理。这两个衙役认识牛浦,赶忙上前拦住,询问发生了什么事。石老鼠便把牛浦小时候的各种不光彩事抖了出来,包括骗婚、冒名顶替等。牛浦反驳道:“他就是我们那儿有名的无赖石老鼠,现在老了更是不知羞耻!去年他跑到我家,趁我不在,冒充我舅舅骗吃骗喝。今年又无缘无故来跟我要银子,哪有这么不讲理的人!”

几个衙役出来打圆场:“牛相公,他年纪大了,虽说不是亲戚,但好歹是老邻居。估计真的是没盘缠了。俗话说‘家贫不是贫,路贫贫杀人’,你要是不愿意拿出钱,我们大家凑几百文给他,打发他走吧。”石老鼠还想争辩,衙役们警告道:“这儿可不是你撒野的地方!牛相公和我们老爷交情很好,你这么大年纪了,别闹得没脸没皮,到时候吃了亏!”石老鼠听了这话,才不敢再多说,接过几百文钱,谢过众人后离开了。

牛浦也谢过衙役们,准备回家。刚走几步,一位邻居迎面走来,把他拉到僻静的巷子里说:“牛相公,你快回家看看,你娘子正在家里与人吵架呢!”牛浦忙问:“和谁吵?”邻居说:“你刚出门,就来了一乘轿子、一担行李,还有一位女眷。你家娘子把她迎了进去,听那女的说她是你的前妻,非要见你,正和你家黄氏娘子吵得不可开交。你娘子让我给你带信,叫你赶紧回去。”

牛浦一听,心里顿时凉了半截,暗自寻思:“肯定是石老鼠那个老东西,撺掇卜家的前妻贾氏来闹事了!”但事已至此,他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往家走。到了家门口,他停下来听了听,发现里面争吵的不是贾氏的声音,而是一个带着浙江口音的人。他敲开门走进去,和那位妇人打了个照面,两人面面相觑,都不认识对方。黄氏对那妇人说:“这就是我家,你看看他是不是你丈夫?”那位妇人,也就是牛奶奶,问牛浦:“你怎么叫牛布衣?”牛浦答:“我怎么不是牛布衣?只是我不认识你这位奶奶。”牛奶奶喊道:“我是牛布衣的妻子!你冒用我丈夫的名字在这里招摇撞骗,肯定是你把我丈夫谋害死了,我跟你没完!”牛浦辩解道:“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了,怎么就说是我谋害了你丈夫?这也太莫名其妙了!”牛奶奶哭诉道:“怎么不是!我从芜湖县一路问到甘露庵,又从甘露庵问到安东。你既然敢冒用我丈夫的名字,就得把我丈夫还给我!”说着,她哭喊起来,让随行的侄子揪住牛浦,自己上了轿子,一路吵嚷着去县衙告状。

正巧向知县出门,牛奶奶便拦路喊冤。知县让她补交状纸,随后安排差役拘齐相关人等,挂牌通知第三天中午开庭审理。

到了开庭那天,向知县要审理三个案子。第一个案子是“活杀父命事”,原告是个和尚。和尚称在山里砍柴时,看到一群牛,其中有一头牛一直盯着他,还流下眼泪。他认为这头牛是父亲转世,便向牛的主人求情,将牛带回庵里供养。没想到牛被庵里的邻居牵去杀了,所以前来告状,并把施舍牛的人作为证人。

向知县听完和尚的口供,传邻居上堂询问。邻居说:“几天前,是这和尚把牛牵来卖给我的,我买回去就杀了。昨天和尚又来找我,说这牛是他父亲转世,之前卖便宜了,要我补钱。我不答应,他就跟我吵起来。我听人说,这和尚经常用盐抹在头上,去哄骗牛舔他的头,牛一舔盐就会流泪,他就借此骗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次他又拿这事来告我,求老爷做主!”向知县又问施舍牛的人:“这牛真的是你白送给他,没收钱?”那人回答:“是的,我一分钱没收。”向知县听后说道:“轮回转世的事本来就虚无缥缈,哪有这种道理?既然说是父亲转世,又怎么能卖钱?这和尚太可恶了!”随即下令打了和尚二十大板,把他赶出了公堂。

第二个案子是“毒杀兄命事”,原告胡赖状告医生陈安。向知县问胡赖:“他是怎么毒杀你哥哥的?”胡赖说:“我哥哥生病,请陈安来看病。他开了一剂药,我哥哥第二天就变得狂躁,跳进水里淹死了,肯定是他毒死的!”向知县又问:“你们平日有仇吗?”胡赖回答:“没有。”向知县传陈安上堂,问道:“你给胡赖的哥哥治病,用的什么药方?”陈安说:“他得的是寒症,我用的是荆防发散药,里面放了八分细辛。当时他家有个圆脸矮个子的亲戚在旁边多嘴,说细辛超过三分就能毒死人,《本草》里根本没这种说法。而且他哥哥是过了三四天才跳河死的,跟我有什么关系?医生讲究的是救死扶伤,怎能被他这样诬陷,求老爷做主!”向知县说:“这确实太荒谬了。医生本就有救死扶伤之心,而且你家有病人,本该好好看守,为什么让他出去跳河?这和医生有什么关系?这种没道理的案子也来告状!”于是把两人都赶出了公堂。

第三个案子就是牛奶奶状告牛浦“谋杀夫命事”。向知县先让牛奶奶陈述情况,牛奶奶把从浙江到芜湖,再到安东寻找丈夫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坚持认为:“他挂着我丈夫的招牌,我丈夫的下落不问他问谁?”向知县问:“这又如何证明呢?”接着转向牛浦:“牛生员,你以前认识这个人吗?”牛浦回答:“生员不仅不认识这妇人,也不认识她丈夫。她突然跑到我家来要丈夫,这简直是天大的冤枉!”向知县对牛奶奶说:“很明显,这位牛生员叫牛布衣,你丈夫也叫牛布衣,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他不一定知道你丈夫的下落。你还是去别处找找吧。”

牛奶奶在堂上哭哭啼啼,坚持要向知县伸冤。向知县被缠得没办法,只好说:“这样吧,我派两个衙役把你送回绍兴,你回当地去告状,我可管不了这种没有头绪的案子。牛生员,你也先回去吧。”说完,便宣布退堂。两个衙役随即将牛奶奶押解回绍兴。

牛浦冒名牛布衣引发的这场风波,传到了上司耳中。上司认为向知县结交舞文弄墨之人,却对人命大事置之不理,打算对向知县进行调查并参奏处置。按察司据此写了揭发文书呈给巡抚衙门。

这位按察司姓崔,是太监的侄子,靠荫袭的恩荫入仕,一路做到按察司的职位。这天晚上,他叫来幕僚写好揭帖文稿,拿到灯下仔细查看,只见上面写着“为特参昏庸不职之县令以肃官方事”,里面列举了安东县知县向鼎的诸多“罪状” 。崔按察司反复看了又念,念了又看。就在烛火摇曳间,突然有个人双膝跪地。他抬眼一看,原来是自己门下养的戏子鲍文卿。

崔按察司问道:“你有什么话,起来说。”鲍文卿说道:“方才小人看到大老爷要参奏的这位是安东县向老爷。这位老爷小人虽不曾相识,但自从七八岁学戏时,在师父手里就念过他写的曲子。这位老爷是个大才子、大名士,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才做到一个知县,实在太可怜了!现在又因为这件事要被参奏。况且他这件事说到底也是敬重读书人的意思,不知大老爷能不能免了对他的参奏?”

崔按察司听了,有些意外:“没想到你一个戏子,倒有爱惜人才的心思。你既有这个想法,我又怎么会不肯呢?只是现在免了他的革职,他也不知道是你救了他。我写封信,把你送到他衙门,让他谢你几百两银子,你拿回家做个营生的本钱。”鲍文卿赶忙磕头谢恩。崔按察司随即吩咐书房小厮去告诉幕僚:“安东县向鼎就不要参奏了。”

过了几天,崔按察司果然派了一个衙役,拿着书信,把鲍文卿送到安东县。向知县拆开书信一看,大吃一惊,急忙吩咐打开宅门,有请鲍相公。向知县亲自迎出门去,只见鲍文卿穿着普通的青衣小帽,走进宅门便双膝跪下,给向知县磕头请安。向知县双手去扶,想以平等的礼节相待。

鲍文卿却说:“小人是什么身份,怎敢和老爷行平等之礼!”向知县说:“你是上司衙门的人,又对我有恩,何必拘泥这些礼节?快请起来,好让我拜谢你!”鲍文卿再三推辞不肯起身。向知县拉他坐下,他也坚决不坐。向知县着急地说:“崔大老爷把你送来,我要是这么对待你,让崔大老爷知道了不好。”鲍文卿道:“虽然老爷想格外抬举小人,但这关乎朝廷的体统,小人绝不敢逾越。”他站着垂着手回了几句话,便退到廊下。

向知县请家里的亲戚出来作陪,鲍文卿也坚决不肯。最后叫管家出来陪他,他才安心,在管家房里有说有笑。第二天,向知县备好酒席,摆在书房,亲自作陪,还斟酒相敬。鲍文卿却跪在地上,说什么也不敢接酒;让他坐,他始终不坐。向知县没办法,只好把酒席撤下去,让管家陪他吃。吃完后,鲍文卿还上来谢赏。

向知县写了感谢按察司的禀帖,封了五百两银子要谢鲍文卿。鲍文卿却一厘都不敢收,说道:“这是朝廷发给老爷们的俸银,小人是卑贱之人,怎敢用朝廷的银子?小人要是拿了这些钱养家,一定会折损阳寿。还望大老爷开恩,留小人一条性命。”向知县见他如此坚持,也不好勉强,便把这些话写成禀帖,呈报给按察司。又留鲍文卿住了几天,派人送他回京城。崔按察司听说后,笑他是个呆子,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又过了一段时间,崔按察司升任京官,把鲍文卿带到京城。没想到一进京,崔按察司就因病去世了。鲍文卿在京城没了靠山,他本是南京人,只好收拾行李,返回南京。

南京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的地方,内有十三座城门,外有十八座城门,城宽四十里,绕城一周足有一百二十多里。城里大街几十条,小巷几百条,处处人来人往,楼阁繁华。城中有一条河,从东水关到西水关足有十里,这就是秦淮河。河水满涨的时候,画船穿梭,鼓乐声日夜不停。里里外外,佛寺道观林立,碧瓦红墙。在六朝时期就有四百八十座寺庙,到现在,寺庙数量何止四千八百座!大街小巷,合起来有六七百座酒楼,一千多处茶社。哪怕走进一条偏僻小巷,也总能找到挂着灯笼卖茶的地方,店内插着应季鲜花,烹煮着优质的雨水,茶社里坐满了喝茶的人。

到了晚上,河两岸酒楼上的明角灯亮起来,每条街上都有数千盏,照得如同白昼,行人都不用带灯笼。秦淮河上,月色皎洁之时,越是夜深,越有演奏着婉转乐曲的小船缓缓驶来,乐声凄清动人。河两岸的河房里,住家女子穿着轻纱衣服,头上簪着茉莉花,纷纷卷起湘帘,倚栏静听。所以,只要画船上的鼓声一响,两岸的帘子、窗户纷纷打开,河房里焚烧的龙涎香、沉香、速香,香雾喷涌而出,与河面上的月色、烟霭融为一体,远远望去,恍若仙境,如同阆苑仙宫,仙女临凡。还有那十六楼的官妓,精心梳妆,穿着华服,接待四方游客。这里的生活,每天都如同寒食节般热闹,每个夜晚都像元宵节般璀璨。

鲍文卿家住在水西门。水西门靠近聚宝门,传说当年聚宝门每日进城的有百头牛、千头猪、万担粮,到了现在,进城的牛何止千头,猪何止万头,粮食更是数不胜数。鲍文卿进了水西门,回到家与妻子见了面。他家几代人都从事戏行生意,如今依旧以此营生。

南京的戏行里,淮清桥有三个总寓和一个老郎庵;水西门有一个总寓和一个老郎庵。总寓内都挂着各个戏班子的戏子牌,凡是要预定戏班,得提前几天在牌子上写好日期。鲍文卿就在水西门总寓的牌子上挂牌。戏行的规矩十分严格,但凡同行中有人做了不公不法的事,大家就一起到庵里烧香,然后坐在总寓里评判是非,说打就打,说罚就罚,没人敢违抗。还有洪武年间创立的戏班子,一班十几个人,每班在老郎庵里立一座石碑,把十几个人的名字都刻在碑上。如果有祖宗名字刻在碑上的,子孙出来学戏,就被称为“世家子弟” ,稍微上点年纪,就被尊称为“老道长”。凡是遇到戏行里的公事,都要先向老道长禀报,得到同意后才能施行。鲍文卿祖父的名字,就刻在第一座碑上。

鲍文卿回家安排好柴米等生活琐事,就把家里的笙箫管笛、三弦琵琶都翻找出来,发现有的断了弦,有的皮面损坏,全都落满了灰尘。他把这些乐器收拾好放在一旁,然后到总寓旁边的茶馆里去见同行。刚走进茶馆,就看见一个人坐在那里,头戴高帽,身穿宝蓝色缎面长衫,脚蹬粉底皂靴,独自坐着喝茶。鲍文卿走近一看,原来是和他同班唱老生的钱麻子。

钱麻子看见他,说道:“文卿,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快请坐,一起吃茶。”鲍文卿调侃道:“我刚才远远看见你,还以为是哪位翰林、给事中、御史老爷走错地方,跑到这里来吃茶了,原来是你这个老不正经的!”两人坐下喝茶,钱麻子说:“文卿,你在京里走了一趟,见过几个做官的,回来就拿翰林、科、道的名头来吓唬我了!”

鲍文卿正色道:“兄弟,话可不是这么说。像这样的衣服、靴子,根本不是我们唱戏的人能穿的。你穿成这样,让那些读书人情何以堪?”钱麻子不以为然:“现在哪还讲究二十年前的规矩!南京这些乡绅人家办寿宴或是喜事,我们只要拿一副蜡烛去,他们就会留我们同桌吃饭。不管多大的官,在席上也只能坐在下面。要是同席有几个酸腐的秀才,我根本都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鲍文卿斥责道:“兄弟,你说这种不安分的话,别说来生还做戏子,就是变驴变马都是活该!”钱麻子笑着打了他一下,这时茶馆里端上点心,两人边吃边聊。正吃着,只见外面又走进一个人,头戴浩然巾,身穿酱色绸面长衫,脚蹬粉底皂靴,手里拄着龙头拐杖。钱麻子喊道:“黄老爹,过来吃茶。”黄老爹说:“我还以为是谁,原来是你们二位!走到跟前才认出来。难怪,我今年已经八十二岁了,眼睛也花了。文卿,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鲍文卿答道:“到家没几天,还没来得及来看您。日子过得真快,一晃我们都分别十四年了。记得我出门那天,还在国公府徐老爷府上,看您演了一出‘茶博士’才走的。老爹现在还在戏班里吗?”黄老爹摆摆手:“我早就不做戏子了。”他坐下后,茶馆又添上点心。黄老爹对钱麻子说:“前几天南门外张举人家请我和你去下棋,你怎么没去?”钱麻子说:“那天我们戏班有演出。明天是鼓楼外薛乡绅的小儿子过生日,定了我徒弟的戏班,我和您明天得去拜寿。”

鲍文卿问:“哪个薛乡绅?”黄老爹说:“他做过福建汀州知府,和我同一年的,今年八十二岁,朝廷还请他做乡饮大宾呢。”鲍文卿说:“像老爹这样拄着拐杖,举止稳重,依我说,这乡饮大宾就该是您来做!”他又对钱麻子说:“钱兄弟,你看老爹这派头,何止像知府告老还乡,就是尚书、侍郎退休,也不过如此!”黄老爹没听出这话是在调侃,反而洋洋得意。吃完茶后,几人各自散去。

鲍文卿虽然看不惯钱麻子等人的做派,但自己还想着找几个孩子组建个小戏班子,于是在城里四处找人聊天打听。这天,他走到鼓楼坡上,遇到一个人,这一次相遇,将会带来新的故事:偶然间的相逢,让旧交情增添新色彩;也因为这次际遇,婚姻有了缘分,晚辈也将蒙受恩泽。究竟鲍文卿遇到的是什么人,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古典白话合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神霄赵十八传奇王者:随便禁,禁的完算我输!血月临,僵尸出茅山升棺人斗罗之我莫名其妙的穿越了太子女儿身?九千岁助我当女帝星空奇幻科学首长红人:权力巅峰从御医开始伊庇鲁斯的鹰旗回到2002当医生农门辣妻:痴傻相公宠不停封神山河图穿成炮灰后乱发疯反而成了团宠真千金直播算命,众妖鬼跪地求饶四合院:阿瞒看了直点头轻熟变成猫后,我觉醒技能树灵植空间:仙途种田录人类天柱?别找我,不想当觉醒猎人
经典收藏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我的帝国弗利兰我真不想当圣人啊!画河山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谍战风云录:大宋大唐第一将宋晋府录天下兴亡药满田园男配个个是戏精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惑世歹妃重生之再造华夏特种兵之神级技能金融帝国之宋归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请叫我威廉三世
最近更新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小强逆袭记乱世:整活小砖家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大舜西游记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汉末听雨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
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 古典白话合集txt下载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 古典白话合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