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看我这榆木脑袋,我都忘了教宁陵用电脑了,只以为她会用平板电脑,电脑肯定会用,忘记教她打字了,也忘记教她拼音。”朱吾能打了自己嘴两下,对宁陵拱拱手:“老婆,对不起,都是我的错。”
“没关系,没关系,你又不是特意的。”宁陵吸了一大口杨枝甘露,酸甜的滋味在舌尖炸开,一天的疲惫仿佛都消散了。
她本来是想给朱瞻壑喝的,看他抱怨朱吾能,她不高兴了,不给了。
回去的路上,宁陵笑着对朱吾能说:“今天我给一个术后腹胀的病人开了中药方子,朱主任同意了。还有,下周我要独立管病床了。”
“我就知道你最棒。”朱吾能腾出一只手,亲昵的揉了揉她的头发。
后座的朱瞻壑急忙道:“大哥哥,我还是未成年呐,不要做未成年不应该看到的画面。”
“你一个小鬼,你不说话,没人会觉得你是哑巴。宁陵,晚上想吃什么?庆祝一下。”朱吾能问。
“不用出去吃了,随便吃点。晚上我还跟着壑儿学习怎么用电脑开药方,而且我还想看会书。”宁陵晃了晃手里的《临床营养学》,“朱主任说,管床不仅要学会治病,还得懂得怎么给病人配餐,食道癌术后的饮食得特别注意。”
朱吾能失笑道:“我老婆真是个好学的学生。行,听你的,回家看书。”
第二天,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会诊室里,几位老中医围着宁陵开的方子低声讨论。
“这方子对路。”白发苍苍被反聘的原中医科主任捻着胡须点头,“这3号床的病人术后气血亏耗,单用理气药会伤正气,单用补药又会做胀,这样的配置正好。”
他抬头看见站在一旁的宁陵,眼里带着赞许,“小姑娘看着年轻,对虚章的辩证倒是透彻,小朱,你捡到宝了。”
宁陵被夸的脸颊微红,欠了欠身:“是朱主任指点的好,让我从患者体质入手考虑。”
她没说,她可是3岁就跟着父王背《汤头歌》,又跟着太医院的很多名家学习过中医的。
拿着会诊通过的方子回到病房时,朱瞻壑正帮3号床的病人调整床头角度。
见宁陵进来,少年朝她比了个“ok”的手势,“堂姑,我问过药房了,药已经在煎,一个小时左右就能送来。”
3号床的病人看到宁陵,眼睛亮了亮:“宁医生,刚才张主任来看过,说你的方子好,连中医圣手都夸赞,我这心里踏实多了。”
“您放心,喝上几天看看效果。”宁陵帮他掖了掖被角,又叮嘱:“药要温着喝,喝完别立马躺下,稍微坐会,让气顺顺。”
正说着,护士推着医疗车进来,“宁医生,该给三床换药了。”
宁陵应了声,接过无菌包。
3号病人的手术切口在左胸,长约10cm,她小心翼翼的拆开缚料,动作很轻怕碰疼了病人。
消毒棉球从切口中心向外螺旋式擦拭,范围精准控制在直径15cm,这是朱瞻壑曾经跟她反复强调多次的无菌原则。
“比上次换药的小护士轻多了。”3号床病人舒服的叹了口气,“你这手法,跟我老家那个专治跌打损伤的老大夫似的,让人放心。”
宁陵笑了笑,手里的动作没有停。
持针器夹着无菌纱布覆盖切口,胶带固定时特意避开了皮肤褶皱处。
她记得朱瞻壑和自己说过,老年人皮肤脆弱,胶带粘的太紧容易起水疱。
换完药刚走出病房,朱主任就迎面走来,手里拿着一份新的病历:“宁医生,从今天起,你接管七床,患者是个18岁的小姑娘,自发性气胸,昨天刚做完闭式引流,你去熟悉一下情况。”
宁陵没想到朱主任这么信任自己,接过病历夹的手都有些微微发颤。
7号床就在她所在位置的斜对门,她探头看了眼,小姑娘正靠在床头玩手机,脸色有些苍白,胸口插着引流管,连接着水封瓶,气泡随着呼吸轻轻冒起。
“别紧张,基础护理为主。”朱主任看出她的局促,补充道:“重点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没有皮下气肿。有不懂的就问护士长,或者找朱瞻壑。病理上有不懂的找我。”
“是,谢谢主任。”宁陵深吸一口气,走向7号病床。
“你好,我是宁陵,接下来由我负责你的护理。”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和。
小姑娘抬头瞥了她一眼,语气淡淡的:“哦。”
宁陵没在意她的冷淡,拿起听诊器:“我先听听你的肺音。”
听诊器的胸件刚贴上后背,小姑娘就色说了一下:“凉。”
宁陵赶紧把胸件捂在手心捂热,再贴上去时,明显感觉到对方放松了些。
左肺呼吸音清晰,右肺下部呼吸音弱,符合气胸后的表现。
她又检查了引流管固定情况,水封瓶里的液面波动正常,没有异常气泡。
“感觉怎么样?有没有觉得胸闷加重?”
“还好,就是躺着难受。”小姑娘滑着手机屏幕,语气闷闷的,“同学们都在紧张的备战高考,我却在这儿住院,烦死了。”
宁陵知道高考在现代是很重要的环节,听朱吾能说,很多人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人生,心里顿时多了份理解:“你可以让同学把复习资料送过来,我帮你看看重点。”
小姑娘愣了一下,抬头看她的眼神柔和了些,“你懂?”
“略懂些。”宁陵笑了,“我以前也准被先生逼着背书。”
“先生?”小姑娘一脸疑惑。
正聊着,朱瞻壑拿着检查单过来,“堂姑,七床的胸片结果出来了,左肺复张的不错,可以考虑夹管了。”
“太好了,是不是夹管了就能早点拔管?”小姑娘眼睛都亮了起来。
“得观察24个小时,没什么问题才行。”朱瞻壑耐心解释,又对宁陵说:“夹管后的护理要点我写在便签纸上了,你看看。”
宁陵接过便签,上面字迹工整,一项一项的罗列着注意事项,她心里一暖,知道是朱瞻壑怕她记不全特意准备的。
傍晚查房时,朱主任特意来看七床,见小姑娘正和宁陵讨论一道古言题,忍不住笑道:“看来你们相处的不错。”
“宁医生比护士姐姐好说话。”小姑娘难得露出笑容,“还给我讲怎么咳嗽不疼,还教我她们老家的顺气法。”
朱主任检查完引流管,对宁陵点了点头:“做的不错。记住,管床不只是换药,写病历,更要懂得病人的心思,尤其是年轻患者,情绪影响恢复。”
喜欢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