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修写完折子,花了几秒钟时间考虑是直接呈上去,还是自己拿去给李二,最后爽快地决定,自己送过去。
呈递上去,经过一层层官员,最后这法子是他提的,肯定会传出去,那他想让李二替他背锅,就不成了。
庆修随意找了个借口溜达进皇宫,踱步到李二处理政务的宫殿外时,也不打算让人通传求见。
他从怀里掏出折子,塞到了殿外一个比较眼熟,平时跟着侍候李二的内侍手里,顺便再塞了张纸币。
“麻烦公公帮我将这个折子递给陛下,就说是我递来的。”
内侍一手拿着纸币,一手拿着折子,满脸懵逼。
他回过神,急忙想要将东西塞回庆修手里,“使不得!庆国公,这折子不能由我给您递,不合规矩,您要先递到门下省那边……”
“这里面事关重大。”庆修一本正经地夸大,“关系到大唐危急存亡,所以才麻烦你特别行事。”
“无碍,你直说是我让你这么干的,陛下不高兴也只会找我算账。”
说着,庆修拍拍内侍肩膀,没有商量余地地道:“去吧。”
内侍欲哭无泪地看着庆修,只好一步三回头地进了殿内。等看到内侍进殿,庆修果断转身溜了,不给李二逮住他的机会。
反正所有问题,那份厚厚的折子已经写得很清楚了,不需要再找他了解详细情况也可以。
至于蒸汽农具,他拉了工部进来,李二想了解更多蒸汽农具,只管将工部尚书阎立德召去问就行了。
庆修自问没什么必须要召见他才能解答的问题了,于是就带着苏小纯众女,出城踏春游玩。
明日不用上朝,李二十有八九也不会这么快将能搞定,在朝会上透露风声。
想到这里,庆修决定这两天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露营,等李二差不多搞定了,再抓他算账也没用了,然后再回去。
……
李二看着匆匆走进来的内侍,满脸忐忑,手里还拿着份折子,顿时眉头皱起。
“这折子,谁让你递来给朕的?”
“回陛下,是庆国公刚刚在外面交给小人,说是关系到大唐危急存亡,所以让小人直接将折子递给您。”
内侍说着,小心翼翼地呈上折子。
李二看着这份足有半指厚的折子,眼皮跳了跳。
庆修?关系大唐危急存亡?
明明他应该立刻打开折子,看看是什么重要的事,但是……李二莫名觉得不对劲。
和庆修认识这么久,李二对这小子的德性,不说一清二楚,也能摸清七八分。
真是十万火急,事关大唐危急存亡,他能不来找他亲口说?
李二隐约有种预感,吩咐道:“你去看看,庆修还在不在外面,在的话让他进来。”
“应该还在,小人这就去。”内侍连忙去将庆国公叫进来。
他压根没想过庆修会直接走,关系大唐存亡的大事,庆国公至少应该会等他送折子的结果。
然而,内侍出来,看着只有禁卫和宫人的殿外,顿时傻眼了。
“庆国公呢?”
旁边一个侍立的宫人应道:“你刚进去,庆国公便走了。”
啊?他刚进去庆国公就走了?
内侍表情一片空茫,只好哭丧着脸回禀了李二这件事。
果然!
李二如临大敌地看着这份折子,挥手将内侍斥退了。
盯着折子许久,他最终还是妥协地打开了折子。
再怎么样,能让庆修花费这么多笔墨,费精力写这么一份厚厚的折子,即便不是事关大唐存亡,肯定也很重要。
罢了,也不是头回被这个臭小子坑了。
李二看了前面,越看越入神,里面详细写了蒸汽农具的种种好处。
再在去年,庆修第一次让蒸汽农具面世时候,他就看出了这种农具的好处,而如果像庆修这里所说的那样。
大唐只需要花费更少的人力,便能获得更多的粮食。如果田地足够多,大唐所有百姓估计都能依靠耕种变得富裕了。
可惜……田地有限。
李二遗憾地摇摇头,继续往下看,见如今推广蒸汽农具的危害,神情顿时变得凝重。
推不推广,两个念头一时在脑海里拉扯,他边出神琢磨着,边往下看。
当看到庆修提出法子,可以由朝廷命令,只有普通农户和佃户可以购买蒸汽农具,地主则不允许购买。
李二眼睛微亮,这办法说不上多精妙,但极有用处。
直接釜底抽薪,断掉了那些地主得到蒸汽农具后,大量开除佃农,导致大唐短时间内涌现过多的没有田地的流民,造成哀鸿遍野的可能。
就是刚开始需要用比较严厉的手段,才能让这些地主不敢轻易违反。
李二琢磨了半晌要用哪些手段,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庆修为什么要这样递交折子。
直接禁止地主购买蒸汽农具,效果很明显,能直接了当解决推广蒸汽农具带来的不利之处。
但是提出的人,势必会被这些地主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恼恨不已。
而大唐只要家中资产比较充裕的,上到达官显贵,下到大小富商,都能算得上是地主。
这和之前庆修第一次让蒸汽农具显露人前,限制对蒸汽农具的租赁不同。
那毕竟是短期的,这是长期的,一旦定下,便是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更改。那些达官显贵和富商,肯定没办法接受这种结果。
他顿时气笑了。
庆修这是要将这件事推给他,让他来提出,承受一众达官显贵和富商的怨气,自己美美隐身幕后啊!
“这小子,真够狡猾不要脸啊!”李二猛地合上折子,骂骂咧咧。
让他这个皇帝来当挡箭牌,让这小子不用跟他客气,他还真是完全不客气啊!
李二气得不行,合上折子后,在殿内将庆修从头到尾骂了一遍。
殿外的内侍听着里面动静,愈发惶惶不安,同时后悔莫迭,早知庆国公这份折子会惹得陛下大动肝火,他就不答应庆国公了!
内侍不知道的是,李二在骂完庆修,觉得神清气爽后,重新坐回龙案后,再度打开了折子。
既然蒸汽农具这般有用,禁止地主购买蒸汽农具的规矩有用,那他当次挡箭牌,也不是不行。
李二斟酌了会,挑了一个魏征不当值的日子,再暗中安排了下,让当日的门下省也好、中书省也好,值日的皆是较为好说话,不敢过于与他争执的人。
然后他将值日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官员叫了过来,又召了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
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值日官员一进来,看见长孙无忌这三位陛下的心腹、朝中数一数二的大能,心里顿时直打鼓,愈发小心翼翼起来。
“今日将你们叫来,是有一件事。”
李二将蒸汽农具的事缓缓道来,与庆修折子不同的是,他将提出蒸汽农具推广带来不利影响和想出解决办法的人,如庆修所愿,安在了自己身上。
下面几人,神情各异。
真论起来,他们家中一样有不少田地,也有佃农,也属于是会为了自家利益,解雇佃农的那部分达官显贵。
李二屈指敲了敲龙案,“几位爱卿莫要忘记了,此事是能造福无数百姓的,莫要为了那一点私利,置所有百姓的福祉于不顾。”
这话,里面的敲打意味分外明显。
长孙无忌三人率先附和了起来。那四位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值日官员面面相觑。
他们其实不太愿意,凭什么要他们让出这点私利?
只是长孙无忌三个在场的重臣点头了,李二也把话说到这份上,他们几人没必要和陛下争执,索性应下来算了。
反正等陛下拿到朝会上一提,多的是人反对,用不着他们冒着触怒陛下的风险来提醒这件事。
四人这么想着,也紧跟着出言附和了。
李二就等着他们开口,闻言立刻将早已经拟好的圣旨,吩咐内侍递给他们。
“既然都没有意见,那这份圣旨,你们都拿回去,加盖上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印章吧。”
四人齐齐愣住,他们看向内侍递来的圣旨,上面的内容正是禁止地主购买蒸汽农具!
四人冷汗瞬间冒了出来,陛下……陛下这是早就挖好了坑,就等着他们跳呢!
他们要是加盖了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印章,这份圣旨就可以直接发出去,哪怕满朝文武皆反对,也拦不住这道圣旨发出了。
到时候朝中官员一查,发现印章是他们加盖的……
四人被吓得眼前阵阵发黑,等到那时候,他们四个定然不会过了!
“四位爱卿可还有什么问题?还是说……你们并不同意?”
闻言,四人刚想顺势接过话,点头称是,便听见了李二不紧不慢的警告。
“那刚刚点头同意,你们岂不是在骗朕?”
一顶大锅从天而降,直接盖在了四人头上!
他们点头也不是,盖章也不是,捧着圣旨面色惨白,进退维谷。
盖章吧,以后朝中官员定然会找他们算账。
不盖章吧,那刚刚同意附和,就是假的,只要陛下想,完全可以治他们一个欺君之罪。
欺君之罪可大可小,小的话,可能陛下训斥几句,便轻飘飘放过了。但陛下有意放大的话……
几人面色更白了几分,陛下有意追究他们的欺君之罪的话,可是能够让他们被抄家杀头的。
权衡利弊下,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四个当值长官,硬着头皮将圣旨带回去盖章,又在陛下的催促下,将圣旨交还给陛下。
这日一下值,四人毫不犹豫地上折子称病,请了一个大长假。
鉴于刚刚坑了他们,又多亏了他们,将这封圣旨盖章,免了他不少麻烦。于是李二大手一挥同意了。
……
朝会。
等大大小小事情商议得差不多,朝臣们只等着退朝时,李二风轻云淡地将蒸汽农具的推广,以及禁止地主购买蒸汽农具的消息抛出。
满朝顿时哗然!
“不可!陛下!比起普通百姓,这种蒸汽农具明显更适合田地更为广阔的地方,这些地主才是有广阔田地的。”
“倘若禁止地主购买,难免会引得他们心生不满,这对大唐江山社稷不利啊!”
“正是!臣认为,不仅不能禁止他们购买,还应该给予他们优惠才是!”
一直默不作声,假装事不关己的庆修,听了这话,也忍不住投去视线。
还给予优惠?
这脸皮比他还厚。
李二在上面听着他们争论,因为事情已成定局,他实则也没怎么认真听,剜了几眼装模作样的庆修后,便开始光明正大的走神。
朝臣们几乎一面倒地抗议李二的提议,但是他们噼里啪啦说了一大通后,恍然发现,陛下一直没有说话,还有庆国公也没有说话。
不少人眼神在李二和庆修身上徘徊,这看上去,莫非陛下早便和庆修串通好了?
许多人警惕起来,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李二和庆修的反应上。
朝堂上的嘈杂声渐渐安静了下来,李二这才回过神来。
“说完了?说完了就退朝吧。”
魏征瞪大眼,严声道:“陛下!那禁止地主购买蒸汽农具一事,陛下打算如何?”
“不是已经说过了吗?”李二奇怪地瞥他一眼,招招手,示意内侍宣读圣旨。
“好了,事情便这样定了,退朝。”
满朝百官目瞪口呆,圣旨?陛下已经拟好了圣旨?
还有人想要抓这份圣旨的毛病,但李二早有准备,让内侍念完,便将圣旨下传,所有人皆清晰地看见了那上面的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印章。
众人一脸懵逼。
敢情这根本不是和他们商量,而是早就准备好了,只是拿到朝堂上走走形式,他们是反对还是同意,根本不会有什么改变。
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官员更加懵逼。
这圣旨是什么时候盖章的?他们怎么不知道?
然而,这些呆愣在殿内的朝臣们,还没有想通其中关节时,李二和庆修就已经偷偷溜了。
等满朝文武反应过来,再去查两省的文书记录,找到给李二圣旨加盖印章的四个官员时,才发现他们早已经告病归家了。
魏征怒气冲冲,“我倒是要看看,他们能请假到什么时候!等他们回来,我必要问问,他们为何要在这份圣旨上盖章!同意这种荒唐事!”
就在这时,一个小吏快步走入。
“魏大人,徐大人和林大人称病请求致仕了!”
徐大人和林大人,正是那两个在圣旨上盖了印章的门下省官员。
魏征:……
喜欢大唐:开局发老婆,我赚大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唐:开局发老婆,我赚大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