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免夜长梦多,李二走完过场后,立刻将圣旨昭告天下,在一众地主里掀起轩然巨波!
自从发现庆修忙碌着建造蒸汽农具,又召集了各地负责工事的吏员,所有地主皆翘首以盼,等着蒸汽农具推广使用,好第一时间买回家。
这样一来,他们便能解雇掉家里的佃农,不用再每年分这么多分成给他们。
可他们怎么也没有料到,左等右等,居然等来了这样的一份圣旨!
众地主一片哗然,这是歧视,赤裸裸的歧视!
没有哪个地主想要遵守这样一份圣旨。然而,李二在圣旨上也说得明明白白。
倘若有地主用其他手段买入了蒸汽农具,所有人皆可告发。
告发者为普通农户或佃户,则可以拿到被告发者的所有蒸汽农具。
若告发者不愿意要蒸汽农具,或是不能购买蒸汽农具的地主,则可以拿到一笔蒸汽农具折现的银钱。
被告发者则会被抄没所有家财。
极高的奖励和极重的惩罚,一下子就镇住了所有不乐意的地主。地主间或许不会告发,但他们原本雇佣的佃农不一样。
佃农本就了解他们田地的情况,他们使用蒸汽农具根本瞒不住。一旦他们被解雇了,没了生计,绝对会不惧任何威胁,也要将他们告发。
众地主气得跳脚,却又无可奈何。
胳膊拧不过大腿,提出这个办法的是李二,他们再不满也只能受着。他们可拧不过李二这根这么粗壮的大腿。
当年四大世家还在,没有被庆国公解决前,或许有他们打头阵,还能逼一逼李二,如今,李二铁了心去办一件事,除了庆修,怕是没有哪家能阻止了。
但是,指望庆修会去劝李二收回成命,还不如指望母猪上树!
最早可是庆修不让地主租赁。搞不好,陛下还是受了庆修的启发!
众人骂骂咧咧,又不得不接受,只能在私底下抱怨非议几句。
……
商州。
一间装修得富丽堂皇的宅院里,院子中,两个锦衣华服的中年男子相对而坐。
他们俱是当地有名的富商,族内也有人在朝为官,故而在当地少有人敢惹。
这会两人神情皆不怎么好看,其中一人更是满脸怒容。
“真是欺人太甚!陛下是要和这天底下所有有点权有点钱的人为敌吗?竟然下这样一道命令。”
坐在对面,表情虽不大好看,但还算平静的男人睨了他一眼。
“慎言,当心被人听见了,治你一个以下犯上的罪名。”
满脸怒容的男子不以为然地摆手,“这是在我家中,没有其他人会听见。”不然他也不敢这么大胆。
神情平静地男人劝了两句,“事已至此,没有回转的余地,那便罢了吧。虽然少赚了些,但是真按照原来的打算,解雇掉那些佃农,他们怕是也没有活路。”
“现在,便当是给他们留条活路,也算是给自己积德。”
“嗤,他们算什么东西。”怒意满满的男人不屑道:“死了就死了,还要我给他们考虑活路?笑话。”
他烦闷地灌了口茶水,猛地搁在石桌上,“不行,我咽不下这口气,我找不了陛下麻烦,还不能拿那些佃农出气?”
“呵,既然不让我买,他们也休想买蒸汽农具。拿了我地里的分成,那便给我老老实实地耕种,别想靠其他东西偷懒。”
坐他对面的男人见状,摇摇头,不过也没再劝。
一些佃农而已,拿来出气就出气了,也没什么关系。
……
在长安工坊学习的地方管理工事的吏员,清晰地意识到蒸汽农具的用处有多大后,各个迸发出十二分热情。
得知陛下为了避免出现地主豪强使用了蒸汽农具,便解雇原本无地的佃农,只让农户和佃农购买后,他们最后一丝忧虑也没了。
各个废寝忘食地学会之后,带着工部提供的材料回到地方,立刻便召集当地工匠,日以继夜地赶制了第一批蒸汽农具出来。
他们先将第一批蒸汽农具放出,价格也只囊括了材料成本和工匠的工钱,并不高。
朝廷直接规定了蒸汽农具的价格,让不少想借此敛财的地方官员,只能悻悻作罢。
同时,朝廷还会派人到地方,教会所有买了蒸汽农具的人怎么使用。
得知消息的大唐百姓,各个欢欣雀跃。他们一家一户买不起,就整个村子一起,或者几家几户凑钱。
开卖当天,无论是普通农户还是佃农,人人皆是兴高采烈的。
然而,也有部分佃农只能羡慕地看着。
不是他们凑不够银子,而是主家规定了,他们如果敢用蒸汽农具,立刻便会解雇他们。
为了保住手里的田地,他们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眼睁睁看着别人兴高采烈地运着新农具回家,自己用着旧农具,弯腰在地里干活。
然而,饶是如此,有些地主依然不解气,不仅不准他们用蒸汽农具,甚至还要提高他们的租金。
以商州一张姓商人做得最过分。
原本佃农的租金是交六成,他不仅不准他们用蒸汽农具,反手将租金提到了八成。
租用他家田地的佃农如遭霹雳!
“八成!?”被通知了这个消息,张家所有佃农纷纷涌了过来,不满地朝管家控告,“我们交掉八成租金,剩下两成的根本不够我们一家老小吃!”
原本他们能剩下四成,勉强足够一家人用。可能会过得清贫些,但是度日不成问题。
可这一下子就没了一半,哪怕是他们一家人,一整年的口粮都不够,更何况他们还需要卖掉部分粮食,换成银钱,买其他生活所需的东西?
“吵什么吵!还给你们留了两成就知足吧!”管家背着手不耐烦地骂道:“老爷心情差着,你们再闹,小心两成也没有!”
说罢,管家便带着人走了。
聚在一块的佃农满脸愁苦,一人抹了把脸,“这可咋办是好啊,我家有五口人,两成粮食,口粮都不够。”
众人摇头叹气,他们家又何尝不是。
一个自从管家宣布了这个消息开始,便咬着牙,满面怒火的黝黑汉子再也忍不住了。
“大不了,不租他们家的地了!八成租金,他们这是成心要我们活不下去!”
旁边老汉劝道:“如今想要找地租不容易,特别是这些主家大多是认识的,只要主家开口说一句,这商州内,怕是没有哪家敢要我们。”
要不然,他们何必受这个气?
黝黑汉子不打算低头,在主家不让他们买蒸汽农具时候,他就不满意了。
这种故意折腾他们的主家,还不知道以后闹出什么事来。
他当时就开始给自己找后路,只是原本还在犹豫。没想到,还没两天,他就被逼着做下了决定。
“那就去工坊做工,修建铁路这种抢手的活,我们不一定能拿到,但是现在各种工坊越来越多,不少工坊招工。”
“大不了就不种这个地了,去工坊做工,然后拿工钱买粮食,反正现在大唐粮食充足,粮食也不贵。”
黝黑汉子本来是被激得做下的决定,这会说着说着,越发觉得这是条好出路,至少比跟着一个喜怒无常,折腾他们出气的主家强。
其他许多佃户有点意动,但很快便纷纷摇头,劝起黝黑汉子。
“做做零工没问题,但是直接不要田地去做工,这未免也太冒险了。万一哪天没有工作了,岂不是什么都没了?”
“是啊,还是要手里有地才行,手里有地,只要愿意干,怎么都不会饿死。”
众人纷纷赞同地点头。
多年来的观念告诉他们,手里有地才不慌。
黝黑汉子以前也这么觉得,但是现在……他愤愤道:“现在我们租了这地有什么用?不还是吃不饱,连口粮都不够。”
“再守着这里,不找其他出路,难道你们真的能靠地里两成的收获,坚持下去吗?”
“到时候口粮不够,不还是得要去买粮食,但是我们上哪找银子买粮食?”
说完,黝黑汉子也不再继续和他们争辩,铁了心要换条出路,快步回家去取当初租地的契书。
他奶奶的,既然不给他们活路,那他不租了!
剩下的人面面相觑,原本坚持的念头不由动摇了。
这……说得也不是没道理,等收成时候,这么点粮食,还不够口粮。
就算手里有这租来的田地,但是明年怕是饭都吃不饱了……
许多佃农犹豫着思索这件事。在看到黝黑汉子取了契书,毫不犹豫地解了契约,在城内一家工坊找到了长工做,顿时心思活泛起来。
这种长工,按时按点去工坊干活,干活就能走,或是到时间了就能走。既不是侍候人的活计,也不用太看主家的脸色,而且工钱还不少!
有人算了下,发现这工钱不仅够买一大家子人的口粮,还能剩下不少,能吃得更好,还能给家里添点东西,甚至还能再省下点钱存着。
众人纷纷动心了,越来越多人解除租地契书,去城内的工坊干活。
最开始,张员外也好,管家也好,没理会那一两个租地契书的人。
张员外不屑地想,只要他想,他可以让其他人不将地租给他们,到时候他们还是得回来求他。
然而没多久,他就发现不对劲了。
来解除租地契书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最后竟然只剩下了寥寥几个人?
张员外坐不住了,“他们这是都去租了哪家的地?”
管家苦着脸,“没有,他们没有去租地,他们去了工坊干活。”
“工坊?他们直接不要地了?”张员外愕然,“他们疯了不成!?”
“那……老爷,我们要不要把租金调回来?”
“还不调回来,难不成等人走光吗!”
管家连忙应下,匆匆忙忙地跑去通知剩下的几个佃农。哪知道,他刚找到他们,就见这几人手里拿着契书,也要找他。
他心里咯噔了下,果不其然听见他们说要解除契书。
“你们可想清楚了,老爷已经答应把租金调回以前那样,只用六成租金,你们去那工坊干活,到时候没活干了,再想回来就回不来了。”
其中一人仗着契书腰解除了,也不乐意像以前那样捧着管家,直接将契书往管家怀里一塞。
“已经想清楚了,不用再说了。”
他们算过了,哪怕是六成租金,剩下的四成粮食,也没有直接去工坊干活赚得多。
他们完全可以去工坊做个几年,省吃俭用省下一部分钱。到时候工坊不要他们做工的话,他们就去买块属于自己的地耕种。
横竖饿不死,还不用受这么多气。
几人纷纷将契书给了管家后,便收拾东西去工坊了。
在回来拿契书,解除租地契约前,他们已经找好做工的工坊了,只要收拾好东西就能直接过去。
管家抱着这几份契书,额头落下汗来。
这下真的遭了,要是不尽快找到佃农接手这些田地,他们又不能买蒸汽农具,怕是就没法完成开春前春耕的准备了。
偏偏和主家辞退佃农一样,佃农解除租地契书,也可以不用对方同意。他想强行将人留下都不成。
管家没办法,只好抱着契书回去找老爷,问问怎么办。
然而,不等他们另外找到佃农租地,商州城内,其他同样主家不让用蒸汽农具的佃农们,见着这些人在工坊做工似乎过得很不错。
打听了下,又得知不少工坊都还缺人。
于是主家不让蒸汽农具的、租金被收得比较高的佃农,纷纷解除了租地契书,跑去工坊做工。
虽然放弃田地去做长工,心里总是觉得不太安定,但是……横竖这些田地也不属于他们,干脆找条更好的出路。
以后也能存了钱,买块属于自己的田地。
一时间,商州城内的地主,竟然有不少都找不到足够的佃农耕种田地,只能眼睁睁看着开春春耕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能耕种自家地的人还没有着落。
而且,随着消息从商州向外传开,邻近州府的佃农也活泛了心思,盯上了城内的工坊。
因为大唐百姓各个皆以耕地种田为重,不可能抛下地里的活,天天去工坊上工。
许多工坊一直以来没能招到足够的人,只能多接受些零工,但是一到农忙时候,还是缺太多人手。
所以发现那些佃农的主家,居然逼得这些佃农另外出来找出路,各个工坊顿时乐了。
《大唐:开局发老婆,我赚大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大唐:开局发老婆,我赚大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唐:开局发老婆,我赚大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