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问得极为巧妙,既没有逾矩,又清晰地表达了打探意图。
陈文轩垂下眼帘,看似恭敬,
实则余光紧紧盯着林青,想要捕捉他脸上的任何一丝变化。
林青放下手中的卷宗,端起案几上的热茶,轻轻吹了吹浮沫,语气依旧平静:
“各路藩王各有优劣,陈大人久在朝堂,识人无数,不妨先说说你的看法。”
陈文轩早有准备,闻言心中一喜,
知道林青愿意听他分析,便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说道:
“靖国公所言极是,如今进京的藩王共有十位,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肃王明远与蜀王明轩。”
“肃王如今坐镇北疆,麾下有一些精锐将士,
这些年在封地整军经武,势力最为雄厚。
此次进京,带了三千护卫,仪仗煊赫,朝中不少武将都暗中依附于他,声势浩大。”
陈文轩捋了捋颌下的山羊须,语气中带着一丝忌惮,
“不过,肃王性情刚愎,野心外露,
此次进京途中,便已暗中打压了两位实力较弱的藩王,其心可诛。”
林青微微颔首,没有说话,示意他继续。
“再看蜀王明轩。”陈文轩话锋一转,
“蜀王封地富庶,粮草充足,这些年广施恩惠,暗中招揽了不少文人谋士,素有贤王之名。
他此次进京,行事低调,广结善缘,不少文官都倾向于他。
但下官暗中观察,蜀王看似温和,实则城府极深,
其封地内世家大族势力庞大,与他相互勾结,
若他登基,恐难摆脱世家掣肘,吏治清明恐难维持。”
说到这里,陈文轩叹了口气:
“其余几位藩王,要么资质平庸,要么沉迷享乐,要么势单力薄,皆难担大任。
如今朝堂之上,官员们或依附肃王,或倾向蜀王,暗中争斗已渐露端倪,
再这样下去,恐生祸端啊。”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林青:
“靖国公,这两位藩王,无论哪一位登基,
恐怕都难以延续您如今的清明吏治,
下官斗胆,想听听您的高见。”
林青手中的茶杯已经凉了些许,他却毫不在意,缓缓说道:
“陈大人分析得头头是道,却漏了一位。”
陈文轩一愣,脸上露出茫然之色:
“漏了一位?靖国公指的是...”
他在心中快速过了一遍进京的十位藩王,
除了肃王、蜀王和那些不堪大用的,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位值得关注。
林青放下茶杯,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瑞王如何?”
“瑞王?”陈文轩瞳孔骤缩,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靖国公,您说的是那位封地偏远、势单力薄,整日流连市井的瑞王?”
在他看来,明怀瑜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少年,
资质平庸,实力低微,在众多藩王中如同透明人一般,
别说争夺皇位,能不能在京城立足都成问题。
林青竟然会提到他,这完全超出了陈文轩的预料。
“正是他。”
林青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肃王强势,野心勃勃,若他登基,必会大刀阔斧行动,届时朝堂再起纷争,百姓恐难安枕。
蜀王伪善,勾结世家,若他登基,之前的扫贪成果将付诸东流,
贪腐之风卷土重来,大乾又将回到从前的模样。”
林青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些许:
“而明怀瑜的母妃早逝,封地贫瘠,在皇室中毫无根基,
正因为如此,他没有争权夺利的资本,也没有根深蒂固的党羽,心中没有那么多算计与野心。”
“靖国公,可他太过平庸,如何能执掌天下?”
陈文轩忍不住插话,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大乾刚经历扫贪平乱,正是需要强势君主的时候,瑞王...恐怕难以服众啊。”
林青转头看向他,眼神深邃:
“陈大人,本公要的不是一个强势的君主,而是一个能守住清明、体恤百姓的君主。”
“大乾的根基,是吏治清明,是百姓安乐,
如今贪腐已除,叛乱已平,朝堂有海岳等正直官员辅佐,
军中有靖安军镇守,本公掌控气运,可护大乾无虞。”
林青的声音缓缓传来,带着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
“明怀瑜虽平庸,却纯粹、无争,
他深知百姓疾苦,也明白如今的太平来之不易,
只要加以引导,便能成为一位守成之君,守住这来之不易的盛世。”
“更何况,他没有党羽,便不会偏袒,没有野心,便不会猜忌,没有根基,便会依赖清明的吏治与忠心的臣子。
这样的君主,才不会破坏如今的平衡,才能让大乾的清明延续下去。”
陈文轩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茫然渐渐褪去,
“靖国公深谋远虑,下官自愧不如。”
陈文轩站起身,对着林青深深一揖,
“下官明白了,日后礼部的相关事宜,会按照靖国公的心意筹备。”
林青微微颔首,没有再多言,
重新拿起案几上的卷宗,
仿佛刚才的谈话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陈文轩见状,知道不该再多打扰,再次躬身行礼后,缓缓退出了书房。
......
皇城深处,先帝明怀瑾的宗庙静谧幽深。
青灰色的殿宇依山而建,飞檐翘角隐在古柏之间,殿顶覆盖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光泽,透着一股肃穆与苍凉。
宗庙之内,香烟袅袅,浓郁的檀香与松烟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呛得人微微发痒,
却又不敢随意咳嗽,生怕惊扰了长眠于此的帝王。
供案之上,先帝的牌位端放中央,木质乌黑发亮,刻着“大乾烈帝明公讳怀瑾之位”的鎏金大字,在昏暗光线中闪烁着微弱光芒。
牌位前,香炉里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线香。
火焰跳跃,青烟袅袅升起,缠绕着梁木,久久不散。
案上还摆放着新鲜瓜果、糕点与清酒,
皆是按最高礼仪供奉,显然每日都有人精心打理。
虽说是先帝宗庙,香火却异常旺盛,
这皆因靖国公林青是先帝当年从武院中一手提拔,
正是这份知遇之恩,才能让靖国公得以施展抱负,扫贪腐、平叛乱,挽救大乾颓势。
百姓们感念先帝识人之明,官员们敬畏林青神威,
故而香火从未断绝。
但此刻,宗庙之内却显得格外清静,
除了几名洒扫的太监,便只有一名少年身着素色锦袍,
独自站在供案前,正是瑞王明怀瑜。
喜欢武神伐仙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武神伐仙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