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六有些犯怵,之前摸进村民家里偷东西,被人逮住一阵毒打。
最后闹到村长宋三那里,写了保证才算完。
李家小子看起来没啥力气,可要是真被抓住,闹起来村里就待不下去了。
孙六叹气道,“罢了,换个人吧。”
“废物!”
田媖恨道,“怎么就跟了你?!村里单身汉子一共多少人,前阵子还死了十五个,指望这个还能赚几次?你不去?呸!”
“莫骂莫骂!”
孙六安慰道,“放心,一次一两二两的有啥意思?待我物色个好对象,咱们一次赚个十两八两,再把村里田产卖了,搬去镇里住。”
“真的?”
“那还能假?”
“行,就信你一次。”
......
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
按照河口村风俗,年轻辈都要登山采茱萸,可庇佑家中长辈安康。
村里年轻后生们纷纷三五成群约好,选择河口村附近几座安全的矮山同游。
张宝禾也喊了村里几个熟识的,包括李幽虎,约着去茶山附近游玩。
李幽虎早早就换上了新洗的衣服,提着事先准备好的木杖,到村口跟张宝禾等人汇合。
其他人都已到,见李幽虎来了,纷纷招呼,“李兄!”
李幽虎跟几人见过面,“张兄!刘兄!周兄!”
此行结伴共四人,除了张宝禾,还有村里屠户的儿子刘甲、村里小有名气的书生周平。
二人均是跟张宝禾和李幽虎平日里走得近的,人品方面没有问题。
茶山山脉连绵宽广,最近的小山在河口村西北十余里外,但沿路土坡众多。
四人边走边聊,欣赏沿途景色,倒也不慌不忙。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落在金黄的落叶上,形成一片斑驳的光影。
远处的山峰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更加峻峭,山间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野外杂花繁茂,野菊最盛,一朵朵争奇斗艳,或黄或白,或紫或红,色彩缤纷。
微风吹过,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行至山脚,但见溪流潺潺自林间穿跃而下,拍打在沿途山石上发出哗哗声响。
水面上不时漂浮着几片落叶,随着水流缓缓前进。
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打破了溪流的平静。
“咦,这边有人待过。”
刘甲弯腰借着溪水洗了把脸,发现溪边青石上水痕未干。
张宝禾道,“这有甚新奇,附近村子好几个,定是有村民来爬山选了这个山头,一会上去遇到打个招呼,也是有缘。”
“张兄所言甚是。何论相逢处,或结甲子交。你我出村本少,碰到就是朋友。”
周平抚掌附和道。
刘甲笑道,“怎还文绉绉拽起来了!你怎不去县里考个秀才?”
说到秀才,周平不由急红了脸,“你怎知我考不上,我自镇里蒙学至今,读过的圣贤书比你用过的厕纸都多,多试几次,岂能不中!”
刘甲嗤笑道,“哟,到底是学子。圣贤书跟厕纸比,孰软孰硬?”
“自然是圣贤书硬。”
“啧,果然连厕纸都不如,剌屁股。”
“这......方才说错,圣贤书软,厕纸硬。”
“果真?”刘甲作大喜状,“那圣贤书更适合入厕,还请周兄送我几本,使我免得痔疮。”
“我、我......安敢辱我至此!”
周平怒发冲冠,撸起袖子就冲上去,要跟刘甲拼命。
刘甲早就习以为常,伸手护住头部,任由周平一通捶打,打在浑身腱子肉上,不痛不痒。
李幽虎跟张宝禾赶紧上前拉架,“刘兄、周兄,何苦来哉,咱们不是来登山的吗,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一番劝说下二人这才算完。
不过类似吵闹玩笑不知道都发生几百次了,二人也不是动真吵,闹完了也不会暗地记恨。
“周兄,话说明年春闱院试可有把握?”
张宝禾问道。
被张宝禾问起,周平犹豫半天,终究没好夸口。
“哎,虽苦读久矣......实是无甚把握。”
非是周平殆学,实在考取功名本就不易,村里平常人家跟大户子弟比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别的暂不提,单说传道授业一项。
周平拜镇里朱夫子为师,每三日到镇里朱夫子家中受教一个时辰。
镇里大户人家却能花钱请朱夫子到家中,每天教授族中子弟半日。
请完朱夫子还可以请孙夫子、孟夫子,镇里便如此,县城府城差距更甚。
李幽虎安慰道,“周兄莫要气馁,周兄之努力,举村皆知。曾闻村内长者言,河口村五年内若是有幸得中秀才,那必是周兄了。”
“村里果真有人说过?”
周平闻言眼睛一红,精神振奋道,“如此,周某必奋发图进,不负众望。”
“好!周兄尽管放心备考,若有所需,尽管开口。”
张宝禾拍着胸脯支持。
刘甲也不再取笑,点头附和,“俺家前几日收了只黄鼠,等回去将鼠尾给你送去,做一套上好毛笔。”
几人谈论间沿着山路而上,一路上鸟鸣幽咽。
偶尔能看见野兔山鸡,刘甲直呼可惜未带弓箭来,见猎物而不得。
茶山最东侧一脉,山麓实际上范围相当广,有大小山头几十个。
山脉深处有豺狼虎豹,除资深猎人外难以涉足。
几人选择的这处山头位于外围,大家都叫此山为炸咕山。
猎户和附近樵夫多有来往,故而大型野兽较少,安全自是没有问题。
遇到茱萸树,几人折了几枝红果插在头上。
张宝禾和刘甲身材壮硕,头上一片红色,形象似前世电影里的如花,看得李幽虎二人哈哈大笑。
而周平身材消瘦些,被刘甲戏称村里的几个村花都被他比下去了。
行至山顶,方圆数十里一览无余。
李幽虎驻足远眺,恨前世读书少,除了秋澄如洗、云净天清、青黛螺簪寥寥数词外,竟无以形容。
果如上山前猜测,山顶另有一行早到之人。
为首二男子约莫四十岁,一人身高八尺,面容消瘦颚下蓄须,身穿黑红锦袍,着员外冠,坐在山顶石亭中沐风饮酒。
另一人身高七尺,白面净须,身材肥胖,未戴头冠,正捏着石桌上摆放的点心往嘴里送。
二人身后各有一名年轻女子,均是容貌美丽,衣着鲜丽。
手持酒水提篮等物在旁伺候,似是随行丫鬟。
喜欢幽主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幽主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