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二十一年夏,北方保定府麦收丰收,农户们却陷入新愁 —— 家家户户用的老石磨,磨齿磨平近十年,一袋小麦要推三个时辰才能磨完,磨出的面粉混着粗麦麸,筛三遍仍有硬渣,蒸出的麦饼又干又剌嗓子;遇着梅雨季,磨好的面粉还容易潮结成块,敲都敲不散。
农户赵大伯蹲在自家磨盘旁,擦着额头的汗叹气:“今年收了二十袋麦,光磨面就得磨半个月!昨天帮邻村的王婶磨两袋,从天亮推到天黑,胳膊现在还酸得抬不起来。” 他妻子捧着筛出来的粗麸,皱着眉说:“这么好的新麦,磨成糙面太可惜,要是能有细面,给孙子蒸馒头多好,可咱这老磨,磨不出细面啊!”
保定府是北方产麦重地,近八成农户都面临同样的困境。有的农户为了磨细面,要把麦磨两遍,更费力气;有的干脆把粗麸混在面里吃,孩子吃了总闹肚子。知府刘大人急得上报京城:“府衙虽有两座官磨坊,可磨盘少,农户排队要等三天,麦收后磨面需求激增,若不寻良策,新麦恐因磨制不及时受潮霉变。”
萧璟渊看着奏报,想起苏砚微曾在里斯本改良石磨(第一百五十一回)、解决面粉防潮(第一百五十二回),对她说:“北方百姓以麦为食,磨面是民生根本,你那民间改磨、防潮的巧劲,定能解保定的困局。” 苏砚微当即应下:“用改良石磨提效率,建共享磨坊集中磨面,再教农户防潮储面,定能让百姓吃上细面、存好面。”
苏砚微轻车简从,再次请上里斯本老石匠托里尼(曾改良石磨齿纹)、熟悉面粉防潮的农户佩德罗,还带了 “改良磨具样本”—— 双层齿石磨(磨齿加密,上层磨粗粉、下层磨细粉)、面粉防潮瓷缸(带透气孔,内壁铺艾草层)。出发前,她特意从塞维利亚调了硬木样本(做磨轴耐磨损),从保定周边征集了青石(硬度高,适合做磨盘)。
刚到保定府最偏的西杨村,苏砚微就跟着刘大人去了赵大伯家。老磨盘转得吱呀响,磨出的面粉落在布兜里,明显能看到粗麸粒。赵大伯停下磨杆,指着磨盘说:“这磨用了十年,齿都平了,想磨细面只能多磨一遍,可咱这力气,实在扛不住啊!” 托里尼蹲下来摸了摸磨盘,又用尺子量了量磨齿间距:“磨齿太疏太浅,得重新刻‘双层斜齿’,上层齿距一寸(磨粗粉),下层齿距半寸(磨细粉),再换根硬木磨轴,推起来省劲,磨得还细。”
佩德罗则从包里拿出防潮瓷缸,对赵大伯说:“磨好的细面,装在这瓷缸里,缸底铺干艾草,缸口盖海盐布,潮天也不会结块。” 刘大人有些顾虑:“西杨村有百来户,要改多少磨盘?建共享磨坊,木料和磨盘够不够?” 苏砚微笑着说:“先在西杨村改三座磨盘、建一座共享磨坊试点,用本地青石和硬木,教农户自己参与改磨,又快又省钱。”
苏砚微带着托里尼、佩德罗和农户们,在西杨村展开 “改良磨坊” 试点:
双层齿石磨改良:
托里尼教农户选青石磨盘(硬度高,不易磨平),用錾子重新刻齿 —— 上层磨盘刻 “斜向粗齿”(齿深半寸,齿距一寸,方便咬碎麦粒),下层磨盘刻 “细密斜齿”(齿深三分,齿距半寸,将粗粉磨细);磨轴换成本地硬木(枣木,耐磨损),轴套裹一层羊毛(减少摩擦,推起来省劲);
赵大伯试着推了推改良后的磨盘,惊讶地说:“这磨咋轻了这么多?之前推一圈要使劲,现在轻轻一推就转!” 磨出的面粉筛过后,细得能透过纱布,没一点粗渣。
共享磨坊建设:
刘大人协调府衙,在西杨村中心选了块空地(靠近水源,方便清洗磨盘),用硬木和青砖建 “共享磨坊”—— 磨坊里装三座改良磨盘,每座磨盘旁配一个 “筛面架”(竹编筛子,分层筛出细面、中面、粗麸);
苏砚微组织农户成立 “磨坊管理队”:每天安排三户农户轮流管磨坊,农户磨面按 “一袋麦收两文钱”(用于磨坊维护),孤寡老人免费;磨好的面粉,当场就能用防潮瓷缸装好,不用带回家再折腾。
面粉防潮储存:
佩德罗教农户 “瓷缸三层储面法”:瓷缸底部铺三寸干艾草(晒干去杂质,吸潮气),中间装细面(用粗布袋装,袋口扎紧),缸口盖一层粗布(布上撒二两海盐,防蛀防潮),再盖紧瓷缸盖;
赵大伯按法子储面,过了十天梅雨季,打开瓷缸一看,面粉还是干爽的,没一点结块,他高兴地说:“以后再也不用怕面潮了,孙子终于能吃上细馒头了!”
试点五天后,西杨村的农户们都用上了共享磨坊。王婶磨两袋麦,只用了一个时辰,还免费磨了细面;村里的孤寡老人张奶奶,磨坊管理队帮她把十斤麦磨成细面,还送了她一只小瓷缸。刘大人看着热闹的磨坊,笑着说:“这改良磨坊,真是解了农户的燃眉之急!”
苏砚微联合刘大人,在保定府各村落推 “改良磨坊互助计划”:
磨盘改造队:选拔村里有力气、会用錾子的农户,跟着托里尼学改磨,每组负责五个村落的磨盘改造,府衙补贴錾子、硬木等工具;
磨坊建设队:由府衙出青砖、硬木,组织农户投工投劳建共享磨坊,每座磨坊配两名经过培训的 “磨坊管理员”(负责维护磨盘、教农户用防潮瓷缸);
防潮瓷缸供应:从保定本地瓷窑订购防潮瓷缸,按成本价卖给农户,贫困农户由府衙补贴一半费用。
西杨村的试点效果很快传开,周边村落的农户纷纷来学。不到一个月,保定府就改了两百多座石磨,建了三十座共享磨坊;防潮瓷缸普及后,农户们磨的细面再也没潮结过。刘大人巡查时,看到农户们捧着细面笑,高兴地给萧璟渊写了奏报:“改良磨坊、防潮瓷缸之法,让保定农户磨面省劲、吃面精细,实乃民生良策!”
到了秋末,保定府农户的细面不仅够自家吃,还能拿到市集上卖 —— 赵大伯卖了五袋细面,换了钱给孙子买了新布料,笑着说:“这改良磨坊,不仅让咱吃上细面,还能赚点小钱,真是好法子!”
民生二十一年秋,苏砚微站在西杨村的共享磨坊旁,看着农户们推着改良磨盘磨面,筛出的细面如雪般洁白,防潮瓷缸整齐地摆在磨坊角落。她给萧璟渊写了一封信,信里说:“保定府困于老磨慢碾、面粉潮结,改良双层磨盘、建共享磨坊、用瓷缸防潮,以民间巧技解民生根本之需。此适配北方产麦区,可推广至河间、正定各府,让百姓吃上细面、存好面。”
京城御书房里,萧璟渊看着信和刘大人送来的改良磨盘样本,对户部尚书说:“砚微总能从百姓日常需求里,找出治世的巧劲。保定的‘改良磨坊法’,要补进《民生适配集》,让北方所有产麦区都用上。” 他还下令:在北方各州府设 “石磨改良工坊”,培训本地石匠;鼓励瓷窑批量生产防潮瓷缸,低价供应农户。
保定府的夕阳下,刘大人请苏砚微、托里尼、佩德罗吃刚蒸的细面馒头。馒头的麦香里,混着青石的质朴与瓷缸的清新 —— 这味道,是民生安稳的味道,也是苏砚微辅助萧璟渊,以民生智慧完善北方粮食供给链的又一步坚实印记。
喜欢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