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云海中的浪花

首页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修仙?谁家穿越者是小学生啊!脱离奴籍后,长姐回家种田了穿书后,水灵根变成了全灵根兵临天下一个蛮子的传说退婚又何妨,豪门宠妻没商量小山村里的留守女人们综影视:江玉燕穿越后杀疯了炮灰攻略大佬的正确打来方式穿越修仙界左手种田右手美食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云海中的浪花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全文阅读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txt下载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34章 展门初启,匠声远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天刚蒙蒙亮,老巷里就热闹了起来。周凯推着辆装满木架的小推车跑在前头,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吱呀”作响。“陈师傅,展板架子我给您推过来了!”

陈师傅早已在磨盘旁候着,手里攥着卷尺正在比划:“放这儿正好,离展柜远点,省得客人转身碰着。”他弯腰量了量间距,“再往左挪半尺,对着老槐树,拍照也好看。”

周凯刚把木架摆稳,就听见巷口传来汽车引擎声。苏晴扛着相机从面包车上跳下来,身后跟着两个扛摄像机的小伙子。“林老师!媒体的朋友到啦!”

林晚正帮着李梅贴展品标签,听见声音赶紧迎上去:“可把你们盼来了!快进来歇口气,刚泡好的槐花茶。”

领头的记者王姐摆摆手,径直走向展柜:“先干活!孙教授说这儿有六十年的木工老工具,我可得好好拍一拍。”她看见陈师傅手里的旧凿子,眼睛立刻亮了,“这就是您父亲传下来的凿子?能给我们演示下怎么磨刃吗?”

陈师傅笑着点头,从工具箱里掏出块油石:“没问题!磨凿子讲究‘宁低勿高’,刃口得跟油石贴实了,力道要匀。”他往油石上浇了点水,握着凿子来回打磨,石面上很快泛起细密的油光。“你看,磨到刃口能照见头发丝,才算成。”

摄像机镜头紧紧跟着凿子转动,王姐蹲在旁边追问:“这手艺是从小练的?有没有什么诀窍啊?”

“哪有诀窍,全靠练!”陈师傅擦了擦凿子上的水渍,“我十三岁跟着我爹学,头三年净磨工具了,手上的茧子磨破一层又一层。我爹说,工具不趁手,再好的木料也糟蹋了。”

这时张叔扛着一大捆细竹条过来了,竹条上还挂着露珠。“周凯,搭把手!把这些竹条分分类,粗的编小簸箕,细的给孩子们练手用。”他瞥见摄像机,嗓门一下子提了起来,“哎?这是要上电视啊?那我得把最拿得出手的编法露一手!”

孙晓赶紧递过一把剪刀:“张叔,您昨天教我的‘双挑双压’我练会了,要不我先试试?”她拿起两根细竹条,小心翼翼地穿插着,手指上的创可贴格外显眼。

张叔拍了拍她的肩膀:“好样的!就当给叔打个样。”他转头对王姐说,“这姑娘是孙教授的孙女儿,学了三天就像模像样了,比我当年强多了。”

王姐的镜头立刻对准孙晓,孙晓手一抖,竹条差点滑落:“我……我还不太熟,张叔总说我编得太松。”

“慢慢来,”林晚递过一杯槐花水,“第一次上镜都紧张。你就当是跟张叔学手艺,正常编就行。”

孙晓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竹条,手指渐渐稳了下来。“您看,这样一挑一压,两根竹条就咬住了。”她边编边说,眼神专注得很,“张叔说,编簸箕就像过日子,得互相搭着劲儿,才稳当。”

王姐笑着点头:“这话说得好!手艺里藏着生活哲学呢。”

正说着,巷口传来一阵孩子们的欢笑声。周慧领着十几个穿校服的孩子跑了进来,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个绣花绷子。“林老师,社区的孩子们来体验绣花啦!”

最小的那个小姑娘挤到展柜前,盯着里面的布偶大喊:“周慧姐姐!这个布偶的槐花绣得跟真的一样!”

周慧拿起布偶递给她:“这是我奶奶当年做的,用的是‘打籽绣’。今天姐姐教你们绣最简单的‘平针绣’,学好了下次再教你们打籽。”她把提前剪好的槐花图样贴在布上,“跟着我画的线走,针脚别太密,也别太稀。”

孩子们围坐在石桌旁,手里的绣花针笨拙地穿梭着。赵爷爷端着一碟槐花糖走过来,挨个分给孩子们:“绣累了就吃块糖,甜丝丝的。当年我家小子学绣花,绣得歪歪扭扭的,阿秀还夸他有天赋呢。”

一个小男孩举着绣得歪歪扭扭的槐花问:“赵爷爷,我绣的这个像槐花吗?”

赵爷爷眯着眼睛看了看:“像!太像了!比我当年看见的第一朵槐花还好看。”小男孩听了,立刻坐直身子,绣得更认真了。

忽然,巷口传来一阵掌声。孙教授拄着拐杖走在前面,身后跟着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老伙计们,快进来看看!这都是咱们当年用过的老物件。”

为首的李爷爷看见磨盘,激动地走过去摸了又摸:“这磨盘还是当年的样子!我记得三十年前,我还来这儿磨过玉米面,老周给我多磨了半瓢,说我家孙子爱吃细面。”

赵爷爷赶紧迎上去:“老李!你怎么来了?好些年没见了。”

“孙教授给我打电话,说老巷办匠艺展,我连夜就从乡下赶来了。”李爷爷指着展柜里的铜划线器,“这玩意儿我家当年也有一个,后来搬家弄丢了,没想到在这儿见着了。”

陈师傅赶紧拿出划线器:“您看看,是不是跟您家的一样?这刻度都是手工刻的,比现在的尺子准多了。”

李爷爷接过划线器,手都有些发抖:“一模一样!当年我爹用它画木料,从来没错过尺寸。”他摩挲着上面的铜锈,眼眶有点红,“要是我爹还在,看见这些老物件,肯定得哭。”

孙教授拍了拍他的肩膀:“哭啥?该笑!你看这些孩子,都在学老手艺呢,咱们的东西没失传。”他指着孙晓编簸箕的身影,“那是我孙女儿,跟着张师傅学编簸箕呢。”

李爷爷点点头,欣慰地笑了:“好啊,好啊!当年我总说,这些手艺要断了,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中午,奶奶和周慧妈妈一起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槐花饭、槐花饺子、槐花糕摆了满满一石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刚拿起筷子,就听见巷口有人喊:“请问这儿是老巷匠艺展吗?”

林晚抬头一看,是个背着双肩包的年轻姑娘,手里还拿着本笔记本。“是啊!快进来,刚开饭,一起吃点?”

姑娘赶紧摆手:“不了不了,我是学民俗学的研究生,听孙教授说这儿有老木工图纸,特意过来请教的。”她看见墙上挂着的修磨盘图纸,立刻凑了过去,“这图纸太珍贵了!上面的螺旋纹标注比我在图书馆看的资料还详细。”

孙晓放下筷子,递过一杯水:“这是我太爷爷传下来的,孙教授说上面的技法现在很少有人懂了。你要是感兴趣,我给你讲讲?”

姑娘眼睛一亮,赶紧掏出笔:“太好了!我正愁找不到实物对照呢。”

饭后,老巷里的人越来越多。陈师傅的木工演示台前围满了人,他手里拿着个小木块,三凿两凿就开出个榫头。“你们看,这榫头得跟卯眼严丝合缝,晃都晃不动。”他把两块木头拼在一起,用力晃了晃,果然纹丝不动。

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叹,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举手:“陈师傅,我能试试吗?我从小就喜欢木工,就是没人教。”

陈师傅递过一把小凿子:“试试吧!轻点下凿,别伤着手。”

小伙子握着凿子,手都在抖,第一凿就偏了。陈师傅赶紧扶住他的手:“手腕稳住,眼睛盯着划线,力道往怀里收。”他带着小伙子试了几次,终于开出个像样的榫头。

“成了!”小伙子兴奋地喊起来,“谢谢您陈师傅!我以后能常来学吗?”

陈师傅笑着点头:“随时来!只要你肯学,我就肯教。老手艺不怕人学,就怕没人学。”

另一边,张叔的竹编互动区也排起了长队。孩子们手里拿着编了半截的小竹篮,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张爷爷,这个竹头怎么藏起来啊?”“我编的怎么歪了?”

张叔耐心地挨个指导:“别着急,先把底编平了,上面才能不歪。你看,把这根竹条压下去,再把旁边的挑上来,就齐了。”他手把手教着一个小女孩,手指粗糙却格外温柔。

周慧的绣花区也很热闹,几个年轻姑娘正跟着学绣槐花。“周慧姐姐,这线总打结怎么办啊?”一个姑娘皱着眉头问。

周慧帮她理开线团:“线要提前搓一搓,这样就不容易打结了。当年我奶奶教我的时候,还说绣线跟人心一样,得顺了才行。”

林晚和李梅正在给客人介绍展品,看见孙教授领着个白发老人走过来。“林老师,给你介绍下,这是省民俗协会的张会长,特意来看看咱们的展览。”

张会长握住林晚的手,赞许地点点头:“办得真好!这些老物件都带着温度,比在博物馆里看的鲜活多了。”他走到周爷爷的日记前,慢慢翻看着,“这日记里记的磨面技巧,太珍贵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老磨盘怎么用了。”

赵爷爷凑过来说:“当年老周磨面,讲究‘慢磨细筛’,磨出来的面又白又香。现在机器磨的面快是快,就是少了点味儿。”

张会长点点头:“这就是老手艺的魅力,藏着对生活的较真。我们协会想把你们的展览做成巡回展,让更多人看看这些老手艺,你们愿意吗?”

林晚眼睛一亮,赶紧看向孙教授。孙教授笑着说:“这是好事啊!咱们的老手艺就得走出去。”

陈师傅听见动静,放下手里的凿子走过来:“巡回展?那我把我的工具都带上,走到哪儿演示到哪儿!”

张叔也凑过来:“我也去!我编的簸箕能当展品,还能现场教大家编,多好。”

张会长笑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有你们这些老匠人在,这展览肯定能火。”

傍晚时分,客人渐渐散去,老巷里终于安静了些。周凯帮着陈师傅收拾工具,看见展柜上放着束槐花,花瓣还新鲜得很。“林老师,这花是谁放的啊?真好看。”

林晚拿起槐花闻了闻:“是上午来的那个研究生姑娘放的,她说这花配老物件正好。”她看着墙上的照片,照片里孩子们拿着自己编的竹篮笑得多开心,“今天可真热闹,比过年还热闹。”

苏晴抱着相机走过来,脸上带着疲惫却兴奋的笑容:“今天拍了好多素材,晚上就能剪出宣传片。王姐说下周会在新闻里播咱们的展览,到时候来的人肯定更多。”

孙晓手里攥着个新编的小簸箕,跑过来给张叔看:“张叔,您看我编的这个,这次没松吧?”

张叔接过簸箕,翻来覆去看了看:“不错不错,进步太快了!明天我教你编竹篮的提手,那个最考验功夫。”

陈师傅坐在磨盘旁,擦拭着孙教授送的小凿子,夕阳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在他身上,镀上一层暖光。“没想到老了老了,这手艺还能被这么多人惦记。我爹要是知道了,肯定得乐坏了。”

赵爷爷端来两杯槐花茶,递给陈师傅一杯:“这都是咱们该做的。老手艺不是咱们自己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得好好传下去。”他喝了口茶,望着远处的炊烟,“老周要是看见今天这光景,肯定得说,槐花没白开,老巷没白守。”

夜幕慢慢降临,老巷里的灯一盏盏亮了起来。展柜里的老工具、旧图纸在灯光下泛着温柔的光,像是在诉说着匠人的故事。陈师傅的凿子声又响了起来,“笃笃”的节奏里满是欢喜,和远处传来的蝉鸣交织在一起,飘得很远很远。

林晚站在巷口,看着老槐树下的磨盘,看着石桌旁正在学编簸箕的孙晓,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老巷的匠艺展不会落幕,那些叮叮当当的匠声,那些藏在旧物里的情谊,会随着槐花的香气,飘向更远的地方。

喜欢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穿越自救修仙肆刀行人类天柱?别找我,不想当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重生军婚:首长大人套路深开局贝利亚从吞噬哥尔巴开始进化真千金直播算命,众妖鬼跪地求饶趁女帝受伤,忽悠她做老婆海贼之疾风剑豪无限背包与无限轮回40k,但随身携带讲话器各类男主短篇合集我有修真界绿卡萌娃修仙:我的姐姐是个老妖怪四合院:傻柱偷偷结婚,众禽傻眼穿越:穿越我在购物商城买买买龙舞九天医武天骄老祖宗人狠路子野活人禁忌
经典收藏猎户家的夫郎从天降百日成仙总裁下手留情聚散不期而会穿进六零:大锅饭的那几年仙道衍穿越了,成为了全家的宠儿名门贵医变身从古代开始灵气复苏绝世道宗上什么班?回家种田!摄政王别追了,王妃忙着画符呢戮途四合院:带着签到系统穿刘家梦魇呀的新书弃女归来她惊艳了世界jojo:DIO兄妹的不妙冒险人间事务司嫁狐我的宝可梦颜值都很高
最近更新长安急诊录:医女的跨时空爱恋刚穿回来我就撞上了国运战场傅少,夫人带球跑三年了雷震九天贵女为后,事业批帝王杀疯了夜市一霸:孟家小摊的烤肠卖爆啦从星际到兽世,兽夫又强又会撩!从开杂货铺开始看,我豢养的前世仇家多可爱墓中的风声公子他总在被团宠少歌:咸鱼世子,百晓堂最强赘婿真我凡域丹帝归来复仇重生柳玉:开局拒绝韩立收徒路人,但闪婚到了大院高干子弟四合院:我在四合院有个青梅竹马穿越后胎胎俩娃魔法吞天食人山庄之阴阳诡谋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云海中的浪花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txt下载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最新章节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