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忖良久,嬴政最终还是提笔,在一份旧臣名单上圈出了一个名字。】
【随即,他看向一旁的宦官赵高,淡淡吩咐道:“亲自走一趟纲成君府上,就说寡人稍后会登门拜访,有要事相商。”】
【赵高当即躬身应道:“是,陛下!”】
【望着赵高离去的背影,一旁协助嬴政批阅奏章的廷尉李斯,也暂时搁下手中之笔,面露疑惑之色:“不知陛下因何事,要亲自拜访纲成君?”】
作为秦王嬴政新近提拔的廷尉,李斯如今也可以说是秦王身边极为信赖的重臣之一。
因此,类似眼下这样的事情,李斯也确实有资格开口问一问。
一旁的蒙恬,也露出几分好奇的神色,目光落在秦王嬴政身上。
毕竟纲成君可以说是秦国一位功勋卓着的老臣,而且前些时日才刚辞去官职,准备安享晚年。
照理来说,若不是什么极为特殊、紧急、又或是非纲成君不可的任务,秦王应是不会再烦扰这位老臣的。
可如今秦王却私下打算亲自前去拜访,这自然让人忍不住好奇。
秦王看了看李斯和蒙恬,便将自己打算为太子扶苏设立六部,并在挑选各部主事人选上有所犹豫的事情讲了出来。
这本也不是什么机密大事,自然不必隐瞒李斯与蒙恬。
而且他正好也在为剩下的礼部与刑部主事人选而迟疑,想着二人是否能提供一些合适的人选建议。
听罢秦王所言,蒙恬略一思索,便开口建议道:“若陛下不嫌,臣弟蒙毅虽年纪尚轻,但明晓律法,举止得体,或可担当太子殿下的刑部主事一职。”
自从上次一同护送太子扶苏巡视关中,慰问老秦人之后,蒙恬对这位太子的好感颇深。
再加上扶苏早被立为太子,深得秦王宠爱,家中老父也叮嘱兄弟二人应多与扶苏亲近。
因此,蒙恬思忖片刻,认为正好可以让弟弟蒙毅去太子手下历练一番。
毕竟蒙毅如今不过二十出头,不论是学文还是习武,都还欠些火候。
与其在朝中虚度光阴,不如先到太子身边积累经验,也为将来铺路,同时也能与太子建立私交。
对于蒙毅此人,秦王嬴政自然也有所了解,此前对蒙家兄弟也是颇为看重。
比起兄长蒙恬那般骁勇善战、有大将之风,蒙毅更偏文一些,但天资聪颖,精通律法,善于分析判断,办事亦有条不紊。
除了因年少而经验略显不足外,其余方面都颇为出色。
用他担任太子扶苏的刑部主事,确实也算合适。
于是秦王略一思索,便点头道:“那就让蒙毅暂任太子扶苏的刑部主事。”
“待他历练几年之后,寡人再加以重用!”
蒙恬当即拜谢道:“臣代弟蒙毅,谢陛下隆恩!”
一旁的李斯眼见蒙家兄弟已然占去一个六部主事之位,也忍不住开口说道:“臣有一位同门师弟,名叫张苍,曾与臣一同师从荀子门下。”
“此人酷爱典籍,通晓百家之言,尤擅音律与历法,或可为太子殿下的礼部主事。”
虽然眼下太子扶苏所设立的六部尚未显现出什么分量,但考虑到扶苏的地位与恩宠,以及此前扶苏释放出的友善姿态,李斯也觉得有必要加深与这位太子的联系。
原本他打算推荐一位自己手下的属官来担任刑部主事,毕竟身为廷尉,又是法家出身,身边最不缺的就是通晓律法之人。
可惜他开口稍晚一步,刑部主事之位已被蒙恬替弟弟争取去了。
如此一来,他便只能退一步,将目光转向尚无人选的礼部主事。
不过,若再推举法家出身之人,未免显得过于刻意。
好在当年随荀子求学时,儒家弟子他也认识不少。
虽然自从他转投法家后,大多数儒家同门都与他断了往来,但仍有少数几人保持联系。
而在这些旧识之中,张苍又是最受荀子称许的一位。
况且张苍若能赴秦,也只是效力于太子扶苏门下,并不会与他产生利益冲突。
所以张苍啊,别怪做师兄的不照顾你,师兄这就给你安排个好差事!
虽说此前秦王嬴政并未听说过张苍此人,但既然李斯亲自举荐,他也不介意给个机会。
于是秦王稍作沉思后,微微颔首道:“先下诏让他来见寡人,待寡人亲自面见考察一番。
若合适,便命他担任太子六部之一的礼部主事。”
李斯同样躬身行礼道:“臣代师弟张苍谢恩,多谢陛下给予这次机会!”
天幕之下,大秦众文臣武将看着新定下的吏部、刑部、礼部三部主事人选,脸上皆露出惊讶之色。
其中吏部主事的人选,明眼人一看便是纲成君无疑。
纲成君,本名蔡泽,出身燕国纲成之地,能言善辩,心思缜密,深谙盈亏之道。
早年曾点破范雎“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助其全身而退,并得范雎推荐,担任秦昭襄王的相国。
此后又献计昭襄王离间魏安厘王与信陵君关系、灭东周,立下大功,被封为纲成君。
不过蔡泽相国之位还没坐稳,就遭人诋毁。
为防奸佞陷害,蔡泽便称病辞官,交还相印,从此退出朝堂。
此后十余年,一直居住咸阳,曾出使燕国,三年后促成燕太子丹入秦为质。
历经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始皇四朝,是秦国元老级人物,如今仍在咸阳安度晚年。
谁也没想到,天幕上的“秦王”竟会任命蔡泽这样一位历经四朝的老臣,去做太子扶苏的吏部主事。
但细细一想,蔡泽其实非常合适。
其一,他早已远离朝政。
即便天幕上的“蔡泽”,也在扶苏年幼时便退居咸阳养老,与当今朝堂并无瓜葛。
其二,性格沉稳老练。
要知道,秦国相国一职,几乎成了高危职业。
一朝天子一朝臣,历代相国下场多凄凉:商鞅车裂、张仪流放、甘茂惧谗而逃、范雎辞官归隐、吕不韦饮鸩而亡。
可蔡泽不仅曾为相国,还历经四代君王,最终竟安然无恙,得以善终。
光凭这份在风浪中屹立不倒的本事,恐怕整个大秦也无人能及。
或许正是因为他在相国之位上仅几个月,便早早辞官,才躲过了“相国必遭殃”的魔咒。
不管怎样,以蔡泽的身份、资历和能力,担任一个吏部主事,完全绰绰有余。
唯一的问题是,天幕上的秦王,是否能请得动这位老臣。
“请得动。”咸阳城中,纲成君府后院,年近七旬、早已退出朝政的蔡泽,望着天幕缓缓开口。
他深知“自己”的性格——谨慎、怕事,但又不愿违逆君命,更不愿令君主难堪。
倘若秦王真的亲自登门,邀请他出任太子六部之一的主事,并说明只是协助五、六岁的扶苏,管理一些小吏的升降事务而已。
那“自己”略加思量,大概便会答应。
毕竟,这种小事对他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也不至于惹来什么麻烦。
他自然不会因此拒君于门外,令秦王难堪。
更何况,他对天幕上的扶苏也颇感兴趣。
此生从未见过如此聪慧的公子,简直是天生的帝王之才!
若能在担任吏部主事之余,指点一二,或许他毕生所学,也不至于随他一同埋入黄土。
他去了也罢,只是担心计然家就此断了传承。
诸子百家中,蔡泽正是极为罕见的计然家传人(专研国家经济发展的学派)。
不同于农家,虽然已经衰落,但至少还能见到三五个、七八个传承者。
而计然家,近三十年来,蔡泽再未见过其他真正掌握此学之人。
就连他的子孙,虽曾亲自教授计然家之学,但说到底,也难堪大任。
如今,或许只有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才能继承他一生所学。
与此同时,秦国文武百官在短暂惊讶于纲成君蔡泽成为太子扶苏的吏部主事后,又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蒙毅。
蒙毅也有些意外地看着身边的兄长蒙恬,笑着说道:“没想到大哥会举荐我担任刑部主事。”
蒙恬也笑道:“十几年前的你,正合适。”
若蒙毅能力不足,他也不会轻易举荐。
毕竟若因不胜任而反生嫌隙,反倒坏了兄弟情分。
而在场的中下层官员,则一个个面露无奈地看着蒙家兄弟。
毕竟蒙家素来深受始皇宠信。
蒙恬、蒙毅二人,一个任内史,一个为上卿,地位显赫。
即使不曾与太子有往来,仅凭始皇对他们的信任,仕途也自是一路顺畅。
如今天幕上的“蒙恬”又偏偏为“蒙毅”争取到了太子六部中刑部主事的职位。
这让他们这些中下层官员失去了一个接近太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因此,众人心中难免生出几分怨意。
若不是蒙家背景深厚、功绩卓着、又受始皇信任,恐怕众人投向他们的眼神就不只是无奈,而是嫉妒了。
既然不敢对蒙家兄弟动心思,那难道还不能对张苍动点心思?
喜欢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