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军的生态科技走廊奠基仪式,最终在一片喧嚣与镁光灯中落下帷幕。省报和天州日报都在头版刊登了大幅照片,韩志军手持系着红绸的铁锹,面带微笑培土的形象,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报道通篇洋溢着对这位新任书记“高瞻远瞩”、“开拓创新”的赞美,称其“为天州擘画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日举行的华创与科芯项目推进协调会,只在晚报的二版角落获得了一则不足三百字的简讯。没有照片,没有评论,只有干巴巴的会议流程。
这细微的差别,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之前维持的表面和谐。机关里嗅觉灵敏的人们,立刻从中读出了风向的变化。
“市长,你看今天的报纸。”李伟将几份报纸轻轻放在我办公桌上,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愤懑。
我扫了一眼那占据半个版面的报道,点了点头,没说什么。这是意料之中的事。韩志军需要快速树立权威,掌控舆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另外……”李伟犹豫了一下,“沈记者昨天请假回京城了,说是家里有急事。她让我转告您,归期未定。”
沈墨走了?我心里咯噔一下。在这个关键时刻,少了她在媒体圈内的专业视角和人脉,无异于断我一臂。我立刻给她发了条微信询问情况,她只简短回复:“家中有事,需处理一段时间,勿念。保重。”
这更让我感到不安。沈墨不是遇事慌张的人,如此简洁的回应,说明她遇到的事情恐怕不小。我压下心中的担忧,将注意力拉回到眼前的困局。
舆论的转向带来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下午,我召集发改、财政、规划等部门,研究一季度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会场的气氛明显不同于以往。
发改局局长汇报时,眼神不时瞟向门口,语气也变得格外“严谨”:“按照韩书记的最新指示精神,我们要集中资源保障省生态科技走廊等战略性项目的推进,因此,对其他一些项目的审批和资源调配,可能需要……更充分的论证和时间。”
财政局局长跟着补充:“是的,林市长。目前财政压力比较大,生态科技走廊的前期投入很大,后续资金必须优先保障。您之前批示的那几个产业扶持基金,恐怕要暂缓拨付了。”
我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们说的都是事实,但将这些事实在这个时间点、以这种方式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态度的表明。韩志军甚至不需要亲自出面,他掌控的舆论和资源分配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已经开始扭转各个部门的行事逻辑。
“论证要充分,时间要抓紧。”我平静地开口,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生态科技走廊是战略项目,要保障。但华创、科芯这些已经落地、关乎天州制造业根基和就业的项目,同样刻不容缓。财政压力大,就想办法开源节流,优化支出结构,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
我的语气不算严厉,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几位局长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低下头,应了声“是”。
会议在略显沉闷的气氛中结束。赵劲松跟着我回到办公室,关上门,脸上满是焦虑。
“市长,这样下去不行啊!现在各个部门都在看风向,我们推动工作越来越难了。韩书记这是要把我们架空啊!”
“架空?”我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院子里那几棵在春风中摇曳的香樟树,“劲松,别忘了,我们是经过合法程序选举产生的市政府班子。只要我们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他可以用资源卡我们,但不能剥夺我们履行职责的权力。”
“可是……”
“没有可是。”我转过身,打断他,“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沉住气。他掌控了宏观叙事,我们就做实微观细节。你把华创和科芯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一个一个列出来,形成清单。哪个环节卡住了,责任人是谁,法律依据是什么,都给我搞清楚。我们要用事实和规则说话。”
赵劲松似乎明白了我的意图,眼神重新亮了起来:“我明白了,市长。我这就去办!”
赵劲松离开后,办公室重新安静下来。我拿起那份刊登着韩志军大幅照片的报纸,仔细端详。照片上的他意气风发,背景是悬挂着巨大横幅的奠基仪式现场。这是一张完美的宣传照,充满了力量感和希望感。
但我知道,真实的政治从来不在报纸的头版,而在无数个像今天这样沉闷的会议室里,在文件流转的签批环节中,在资源分配的细微倾斜处。韩志军赢得了开场,但这场漫长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舆论可以造势,但最终决定人心的,是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和民生改善。他画了一个巨大的饼,而我,必须让天州人民先吃到实实在在的米饭。
我拿起笔,在便签上写下四个字:实事求是。
这将是我应对当前局面的基本策略。不与他争一时之长短,不陷入无谓的口水战,牢牢守住发展和民生这条底线,用扎实的工作和看得见的成效,来对抗浮华的宣传和权力的挤压。
只是,失去了沈墨在舆论阵地的策应,这条“实事求是”的路,注定会更加艰难和孤独。
窗外,天色渐暗,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我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开始审阅赵劲松送来的那份越来越长的“问题清单”。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一个需要攻克的堡垒,也是一次无声的较量。
喜欢官弈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官弈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