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军到任后的第一周,表现得像一位谦逊好学的学生。他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的应酬,日程表上排满了调研。但与前任徐振坤喜欢前呼后拥、大张旗鼓不同,韩志军的调研轻车简从,往往只带秘书和相关部门的一两个核心人员。
他的第一站选择了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听取管委会主任汇报时,他问得极其细致,从土地出让价格、基础设施配套成本,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边际,再到区内重点企业的股权结构和技术来源,问题精准地指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林别市长之前主导开发的这个新能源产业园,规划很有前瞻性。”韩志军在参观园区时,对着随行的赵劲松和我说,“抓住了国家产业政策的风口。我们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争取列入省重点,我会亲自去省里协调。”
这番话让赵劲松脸上露出了些许振奋。我微笑着点头:“谢谢韩书记支持,这个园区确实是我们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
在随后走访几家由我主导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时,韩志军同样不吝赞美之词,充分肯定了市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出的努力。他甚至在一些专业问题上,会转过头来询问我的看法,姿态放得很低,充分显示了对我的尊重和倚重。
这种毫无架子的作风,很快在市级机关里赢得了好感。就连一向谨慎的周海,在私下交流时也对我说:“这位韩书记,看起来是个务实干事的人,不像徐振坤那样搞团团伙伙。”
我保持着观察,没有轻易下结论。韩志军的每一个举动都太符合逻辑,太恰到好处,反而给人一种精心设计的感觉。
这种印象在第二次常委会上得到了加强。会议议题之一是审议《天州市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这份文件是我在主持市委工作期间牵头制定的,已经过多轮讨论。
当分管副市长汇报完毕后,会场出现了短暂的沉默。这是新书记到任后审议的第一个重大改革方案,大家都在观望他的态度。
韩志军轻轻敲了敲桌面,率先开口:“这份文件我看过了,很好!思路清晰,措施有力,直面我们天州当前营商环境中的堵点、痛点。”他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我身上,“林别同志牵头制定的这个方案,体现了锐意改革的魄力和服务发展的决心。我完全赞同。”
他顿了顿,话锋微转:“当然,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建议,在具体推行过程中,要注意节奏,可以先选一两个区县作为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细节,再全面铺开。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震荡,确保改革平稳落地。林别同志,你觉得呢?”
他提出的“试点先行”策略,稳健且老道,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我点头表示同意:“书记考虑得周全,试点推进确实更稳妥。”
“好,那就这么定。”韩志军一锤定音,“这项工作,还是由林别同志你全权负责抓总,需要我出面协调的,随时告诉我。”
会议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走出会议室时,赵劲松快步跟上我,低声道:“市长,看来韩书记是真心支持我们工作的。”
我笑了笑,未置可否。支持是真的,但这种支持背后,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让我隐隐感到不安。他像是在下一盘棋,每一步都精准地落在最合适的位置,既展示了自己的权威,又安抚了原有班子,尤其是我的情绪。
这种不安,在当天晚上与沈墨的例行通话中,找到了一个宣泄口。我简单向她描述了韩志军到任后的表现。
电话那头,沈墨沉默了片刻。她作为资深记者,对政治人物有着天然的敏感。
“听起来像个完美的政治家。”她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带着一丝冷静的分析,“不揽权,不越位,充分尊重你,还主动为你站台。但是林别,越是完美,越要小心。他来自国家发改委,那个地方出来的人,最擅长的就是谋篇布局。他现在给你的所有支持,也许都是在为某个我们还没看到的更大图景做铺垫。”
“你指的是什么?”我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市委大院门口闪烁的警灯。
“我不知道。”沈墨的声音很轻,“但我有种直觉,他在摸清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等到他完全熟悉了棋盘,可能才是真正落子的时候。你……要保护好自己,尤其是你主抓的那些核心项目和资源规划。”
沈墨的话,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荡开了层层涟漪。我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韩志军那张总是带着温和笑容的脸,在脑海中变得愈发清晰,也愈发难以捉摸。
他带来的,究竟是发展的春风,还是另一场风暴的前奏?
喜欢官弈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官弈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