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 11 点,亚尔乡党代会的帷幕刚刚落下,仅十分钟后,孟广平便得知了选举结果。
十分钟后,他召开了书记办公会,半小时的紧急商讨后,会议敲定:成立联合调查组。县纪委副书记于建川亲自挂帅,组员囊括了纪委、组织部、信访办、检察院和公安局的精英骨干。这支队伍如同利箭离弦,马不停蹄地进驻了亚尔乡。
午间,乡政府食堂里,联合调查组的成员匆匆忙忙地用过午餐,便分头行动,深入各村组。他们像是在织一张无形的网,以党代会参会名单为线索,逐个寻找各村代表谈话,誓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摸得一清二楚。
楚君便是第一个被通知接受谈话的对象。
电话铃声响起,他下意识地接听,声音在这一刻微微僵硬:“我这就过去。” 放下电话,他微微眯起眼,心底涌起一丝不安。
在这次换届选举的暗流涌动中,楚君并非局外人。他曾与齐博、杨发胜等人在幕后密谋布局,巧妙地利用这些村干部的影响力,如棋手布局,以点带面,以村组撬动场镇,逐步扩大影响范围,才成就了如今的局面。
然而,这样的行动本就带有灰色的阴影,而阴影之下藏着危险的秘密。楚君深知其中的隐患: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参与这次布局的人太多,消息难以做到滴水不漏。一旦有一个人在压力下失口,那么整个局势便会瞬间崩塌,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楚君也并非毫无筹码。在这场暗战中,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相对隐蔽的“旁观者”姿态。是齐博、达吾提、杨发胜等人主动提出布局,而他只是默许了他们的行动。从表面上看,他似乎可以与这一切划清界限。即便事情败露,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指向他,他或许可以逃避嫌疑。
可即便如此,当他想到齐博、杨发胜等人为了自保,可能会将所有事情都和盘托出时,楚君的心还是不禁紧绷起来。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此时此刻,任何慌乱和失态都可能成为调查组的突破口。他必须保持镇定,用冷静和理智来应对即将到来的谈话。走向谈话地点的途中,楚君的脑海中已经在飞速地运转。他仔细梳理着可能被问及的问题,同时也在构思每一个应对的策略。他清晰地告诉自己: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承认任何与选举舞弊有关的事情,哪怕是最微小的细节也不能透露。他必须表现出对选举过程公正性和透明度的坚定信任,同时还要全力支持和配合调查组的工作。
楚君深知,这场谈话不仅是对他个人的严峻考验,更是他政治生涯的分水岭。他必须全力以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和大意。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确实在暗中操纵了选举的走向。然而,楚君迅速调整心态,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他深知,自己没有直接给任何人面授机宜,也从未直接露面参与过任何活动,更未涉及任何形式的金钱交易或贿选行为。
更为有利的是,吾买尔的意外介入,恰似一场及时的掩护,巧妙地抹去了所有可能留下的痕迹。因此,他笃定不论调查如何深入,都绝无可能查出任何实质性证据。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似乎并无担忧的必要。
楚君推开门,迈着沉稳的步伐踏入小会议室。
室内,气氛宛如被一层看不见的厚纱紧紧裹住,微微凝重。五道目光,如同聚光灯般齐齐投向他,刺得他微微眯起眼。除了熟悉的施孝仁、司马义、木拉提,另外两人面生得很,想必是从县里来的。他心中暗道:看来,这出戏要正式开场
施孝仁率先开口,声音轻柔地说。“楚乡长啊,今日请你来,是想了解些情况。”他微微一笑,那笑容里透着股温和,“希望你能实事求是,如实向组织汇报。”
楚君微微点头,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停在施孝仁身上,等待下文。
施孝仁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心思,连忙介绍起在座的另外两人。楚君这才知道,那位眉目间带着些威严的中年人是县纪委副书记于建川,另一位则是县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孙玉珂。原来,大人物都来了。
于建川率先与楚君寒暄起来。他倒是个和蔼的人,笑得脸上褶子都舒展开来,问着楚君的毕业院校、在亚尔乡工作的情况,像是街坊邻里唠家常。聊着聊着,他的话锋忽而一转,微微沉下脸,语气也严肃了几分:“楚君同志,下面,我代表组织与你谈话。谈话内容会全程记录。你是共产党员,对组织忠诚,希望你如实回答我的问题。”
楚君心中微微一紧,脊背却挺得更直。他眼神坚定地看着于建川,语气严肃而郑重:“我有四年党龄,对党绝对忠诚。我的做人宗旨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我保证,我对组织讲的每一句话都是实话。”
于建川微微点头,似乎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他接着问:“那很好。对于此次亚尔乡的换届选举,我想问一下,你有何想法?”
楚君淡然一笑,从容不迫地答道:“换届选举是上级组织部门的事情,我作为普通党员,没有想法,一切服从组织决定。”这番话,是他早就想好的,滴水不漏。
“你与吾买尔熟吗?”于建川又问。
“认识,但交集不多。”楚君简短回应,语气冷静。
“那你们有没有提及过选举的事?”于建川穷追不舍。
楚君毫不犹豫地摇头,神情笃定:“没有。平日里,我俩仅是见面打个招呼,从未深聊,更别提选举事宜。”
于建川微微皱眉,似乎察觉到了楚君的防备,但他并未放弃。他紧跟着又问:“除了他,你还和谁谈起过选举?”声音里透着一股锐气,像是要刺穿楚君的防线。
楚君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
于建川微微颔首,像是在思考什么,随即又连珠炮式地抛出十几个问题。楚君对答如流,言简意赅,没有一丝一毫的破绽。
于建川心知,这般问下去,怕是难以撬开楚君的嘴,但还是按部就班地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逐一问过,悉数记录下来。最后,他让楚君核实谈话记录,签字盖手印。
手续办结,于建川脸上又浮现出和蔼的笑意:“这只是例行询问,希望你能理解。”
楚君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点头:“我理解。”
会议室的门被缓缓关上,楚君转身离开,背影在走廊的灯光下拉得老长。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抵达银行,开启了对楚君银行账户的细致排查。过去的这一个月,楚君的两张银行卡流水如同悄寂的溪流,除了一笔工资进账外,支出仅有区区两百元。对于一位独身一人、常在街边简餐果腹的人而言,这样的支出额度实在显得有些单薄,甚至透着几分清寒。从这微薄的流水账目中,楚君节俭的生活态度被清晰勾勒了出来。
几乎与此同时,公安局的人员迅速赶往电信局,调取了楚君近一个月的通话记录。经仔细梳理统计,楚君本月共拨出96通电话,接听102次,相较于上个月,通话次数锐减了约三分之一。而在这些通话中,与村里相关人员的电话往来仅不到20次,且通话时长普遍极短,多是匆匆几句便挂断。
尤其在选举前一周,通话记录更是寥寥,仅有五个电话,且全部是打给乡政府工作人员的。短信记录则显示共发送52条,短信内容无一例外皆关乎政府工作,未见一条涉及私人事务。
当然,检察院、公安局的这种检查实属违规之举,因而他们都是在暗地里秘密进行。
与此同时,联合调查组也如疾风扫落叶般,在场镇和村组迅速铺开了调查行动。他们对场镇和村组的全部代表进行了逐一谈话,谈话的火力聚焦在几个关键问题上:是否有人找你谈话或暗示?是否有人在代表中进行串联?是否有人组织了这次投票?是否有人在选举中存在贿选行为?此外,调查组还详细追问了每位代表的投票去向。如果代表将票投给了楚君,调查组还会追加一句:“你为什么要把票投给楚君?有什么具体的原因?”
然而,经过两天紧张而密集的调查,调查组却如在茫茫迷雾中穿行,一无所获。
第三天上午,里玉县委对亚尔乡换届选举出现的重大问题高度重视。分管组织工作的县委副书记李玉琪专门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专题汇报。于建川等调查组成员和施孝仁一同走进县委小会议室,向李玉琪详细汇报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于建川条理清晰地汇报了半个小时,内容涵盖了调查组的调查过程、谈话记录、银行流水、通话记录等关键信息。
李玉琪边听边认真记录,听完后沉默片刻,微微皱眉,问道:“从你们的报告来看,这次换届选举并没有出现违规问题,选举程序合法合规。这次选举没有实现组织意图,完全是意外原因造成的?”
此时的施孝仁,对于楚君的怨恨难以用语言来描述,连杀他的心都有。但是大庭广众之下,他的一肚子怒火无处宣泄,还要冠冕堂皇地为楚君说好话,心里的苦楚只有他自己清楚。
他说:“楚君是1994年在塔尔州农行上班的,他是自治区农行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十名副科级干部之一。在农行工作一年后,通过里玉县通工程的特殊人才引进机制,他被调到亚尔乡政府担任副乡长。担任副乡长以来,他推动了煤矿开发、公路修建、蔬菜大棚建设等多项工作,确实为亚尔乡做了不少实事,他的善举,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他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多次嘉奖,因此他在亚尔乡积累了极高的威信和人脉。”
李玉琪突然想起,上次县委召开的现场观摩会,参观的就是亚尔乡的修路现场。当时,有一位年纪轻轻、长相英俊的小伙子在现场进行讲解,后来听说他就是亚尔乡的副乡长,也是该乡修路工程的总指挥。他问道:“楚君是不是那个年纪刚满20岁,长相很周正,上次在修路观摩会上介绍情况的那个小伙子?”
施孝仁回答道:“就是他。他是从国内四年上了三所知名大学,他的专业是财务、法律和外语三个专业。人很有才,也很能干。”
赵书记在听完纪委的调查结论后,沉吟片刻,语气坚定地说:“既然选举是符合程序的,且没有人为操纵的迹象,那么这次选举结果就是合法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结果。”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李玉琪的这番话,无疑为这场风波画上了句号。
县委联合调查组未能查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楚君的清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确认。
李玉琪微微停顿,片刻之间,会议室里仿佛凝滞了空气。他的目光如寒芒般,犀利地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眼中满是不容忽视的严肃。声音低沉而有力,他的话语却如一把锐利的剑,直指问题的核心。
他说:“亚尔乡党委在此次换届选举中,严重误判形势。”他一字一顿,语气中透着深深的忧虑和痛心。“追根溯源,问题的根源在于前期调查工作的浮于表面,缺乏必要的预见性和前瞻性。这直接导致了如今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他微微停顿,加重了语气,“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失误,这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它充分暴露了亚尔乡党委领导班子的诸多短板:凝聚力缺乏,战斗力涣散,核心力薄弱,协调能力捉襟见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更是远远不够。”
沉默像一张无形的网,瞬间笼罩了整个会议室。每个人的脸都如凝固的雕塑,写满了不安与反思,仿佛被深深烙印了愧疚与自责。
施孝仁的脸上更是红一阵白一阵,羞愧和悔恨交织,眼神无处安放。
“同志们,我们不能只盯着眼前这件事情。”李玉琪的声音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沉稳而有力,“更要深刻反思,为什么会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前期调研的流于形式,对选民真实意愿的麻木不仁,对潜在隐患的视而不见,这些问题绝不能轻易放过。否则,今日之事不过是开端而已,未来这种局面或许会成为常态,我们当领导的该如何向群众交代?”
“同志们,这次事件固然让我们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但它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希望大家能将今天的教训铭记于心,用实际行动来挽回我们的失误,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会议室里,气氛愈发紧张,每个人都在全神贯注地记录着李玉琪的讲话,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场深刻的反思奏响序曲。
喜欢官海行舟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官海行舟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