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家属院里飘起阵阵炊烟。林凡脱下那条鲜艳的红色“踩蹬裤”,小心地叠好,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下一步。
母亲王淑芬看着儿子专注的神情,忍不住问道:“小凡,这裤子是做出来了,你打算怎么卖?真能卖十五块?”她语气里带着怀疑,毕竟林建国一个四级钳工,一个月工资也才六十多块钱。一条裤子卖十五块,在她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林凡把裤子放好,转身对母亲说:“妈,您放心,我心里有数。物以稀为贵,现在全江州穿这种裤子的人都没多少,十五块肯定有人买。不过...”他顿了顿,“我们不能只做一条,太少了。趁着这两天有空,咱们把剩下的布都做成裤子,一共三条,一起拿去卖。”
“三条?”王淑芬看了看桌上剩下的布料,“那点蓝布够做一条,红布还够做一条,但裤腿可能没法像你说的那么宽了。”
“没关系,妈。”林凡思路清晰,“三条裤子,两条红的,一条蓝的。红的抢眼,蓝的稳重,适合不同喜好的人。尺寸也稍微有点区别,一条按我的尺寸,稍微紧身点,另外两条做宽松些,适合个子高点或胖点的人穿。这样选择多一点,卖出去的机会就大一些。”
王淑芬听着儿子条理分明的话,心里有些惊讶。这孩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主意了?说的还一套一套的,听起来居然挺有道理。她点点头:“行,就按你说的。不过妈明天还得上班,只能晚上回来做,估计得要两三天才能做完。”
“不急,妈。”林凡体贴地说,“您慢慢做,注意休息。我正好利用这几天时间,去找找卖裤子的好地方。”
正说着,门外传来钥匙开门的声音,是父亲林建国下班回来了。
林建国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新布和浆洗的味道,再一看桌上摊开的红色蓝色布料和那条已经做好的红裤子,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这怎么回事?”他指着布料,语气不悦地问王淑芬,“真让他胡闹?还买了这么多布?”
王淑芬连忙解释:“老林,孩子就是想试试...布是他用自己的钱买的,就做了条裤子...”
“试试?这是糟蹋钱!”林建国火气上来了,转向林凡,“我跟你说的你都当耳旁风?好好的工不去做,搞这些歪门邪道!这红布绿布的,像什么样子!能当饭吃?”
面对父亲的怒火,林凡没有像往常那样低头不语,而是平静地回应:“爸,这不是歪门邪道。国家现在允许个体经营,鼓励老百姓自谋生路。我做几条裤子卖,一不偷二不抢,靠自己的劳动和手艺赚钱,有什么不对?”
“你还有理了?”林建国见儿子顶嘴,更生气了,“你那叫手艺?你妈那叫手艺!你就是瞎折腾!我问你,这布多少钱?裤子做好了卖给谁?卖不出去怎么办?啊?”
“布是我省下来的钱买的,亏了也算我的,不连累家里。”林凡语气坚定,“卖不出去,我认栽,马上跟您去厂里报名当临时工,绝无二话。但要是我卖出去了,而且赚了钱,就请爸您以后别再反对我做的事。”
林建国盯着儿子,发现儿子眼神里没有丝毫躲闪,只有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沉稳和自信。这种眼神,让他一时语塞。他哼了一声,甩手道:“好!我就看你能折腾出什么花样!到时候亏了钱,别哭鼻子!”说完,气呼呼地坐到饭桌旁,不再理会林凡。
家庭会议暂告一段落。虽然父亲强烈反对,但总算争取到了一个“试一试”的机会。林凡知道,行动和结果是最好的说服武器。
接下来的两天,林凡异常忙碌。白天,他不再待在家里,而是连续外出“考察市场”。他几乎跑遍了江州市内所有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工人文化宫、电影院门口、新华书店、公园、还有几个大的厂矿企业的家属区。
他仔细观察年轻人的穿着打扮,留意那些已经开始追求时髦的“先锋分子”。他发现,虽然穿“踩蹬裤”的人还很少,但穿牛仔裤、印花衬衫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在电影院门口,他还看到几个留着长头发、提着录音机放邓丽君歌曲的年轻人在炫耀他们的“港衫”,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
这一切都印证了他的判断:时尚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正在快速觉醒。
他还重点考察了几个可能的销售地点。国营百货大楼门口人流量大,但管理严格,不允许随意摆摊。电影院门口晚上人多,但光线不好,而且容易和那些“社会青年”起冲突。最后,他把目标锁定在了城北的河滨公园门口。
那里傍晚时分有很多散步、约会的年轻人,旁边还有一个灯光球场,晚上打球、看球的人很多。更重要的是,那里已经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夜市,有几个卖糖葫芦、瓜子、冰棍的小贩,管理相对宽松。
地点选好了,接下来就是定价和销售策略。林凡决定,三条裤子不一起拿出来卖。先拿出那条按自己尺寸做的、稍微紧身点的红色裤子作为“展示品”,吸引眼球。如果有人问,就报价十五元,一分不少。他要营造出一种“稀缺”、“时髦”的感觉。
同时,他也做好了讨价还价的准备,底线是十二元,不能再低。毕竟,这是他的第一批货,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才能支撑下一步的扩大再生产。
晚上,他就帮着母亲打下手。王淑芬不愧是老手,动作麻利,第二天晚上就把那条蓝色的裤子做好了。第三条红色的裤子,她特意把裤腿又加宽了一些,看起来更加夸张、时髦。
“妈,您这手艺真是绝了!”林凡看着三条做好的裤子,由衷地赞叹。针脚细密均匀,版型也比他在街上看到的那些歪歪扭扭的仿制品好太多。
王淑芬被儿子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但眼里也闪着光:“熟能生巧罢了。这第三条裤腿特意放宽了,你看行不行?”
“行!太行了!”林凡拎起那条裤腿异常宽大的红裤子,想象着它穿在追求个性的年轻人身上的样子,“这条说不定能卖得更贵!”
三条裤子终于全部完工,像三面等待出征的旗帜,静静地躺在林凡的床上。明天,就是检验它们价值的时刻了。
临睡前,林凡又把整个计划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明天下午早点吃晚饭,然后带着裤子去河滨公园。用那条标准版的红裤子做展示,另外两条包好备用。要自信,要敢于吆喝...
他也想到了可能遇到的困难:城管(这个时候可能叫市容监察)的驱赶、其他小贩的排挤、顾客的挑剔和砍价、甚至可能遇到的流氓找茬...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林凡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大不了就是从头再来,反正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1985年的夏夜,闷热而漫长。十八岁的林凡,怀揣着三条裤子和一个巨大的梦想,辗转反侧,对即将到来的第一次“市场实战”,既紧张又充满期待。他知道,明天,将是他真正迈入这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第一步。成功与否,在此一举。
喜欢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