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集贸市场距离机械厂家属院大约三站路,林凡选择步行。他需要边走边看,重新熟悉这座记忆中的城市。
八十年代的江州市,街道不宽,两旁多是三四层高的楼房,墙面斑驳,偶尔能看到文革时期标语的残留痕迹。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清脆的铃声此起彼伏,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钢铁洪流。偶尔有拖着黑烟的公交车喘着粗气驶过,或是罕见的一辆上海牌轿车鸣着喇叭,趾高气扬地穿过人群。空气中弥漫着煤烟、尘土和路边小吃摊传来的食物香气混合的味道。
路边的商店招牌多是白底红字或黑字,写着“国营江州百货商店”、“红星理发店”、“为民日杂店”等字样。橱窗里的商品陈列简单,缺乏设计感,但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来说,已经足够琳琅满目。
林凡走着,思绪却飘得很远。他记得,用不了几年,这条街就会开始大变样,个体经营的店铺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招牌会变得五颜六色,商品会越来越丰富。而此刻,他正站在时代变革的起点。
约莫走了二十多分钟,一片喧嚣嘈杂的人声扑面而来。城南集贸市场到了。
这是一个用铁丝网和简易棚户围起来的大市场,入口处人来人往,摩肩接踵。还没进去,各种气味就先涌了过来:蔬菜的土腥气、活禽的腥臊味、水产的咸腥、还有汗味、烟味、食物油炸的香味...混合成一股充满生命力的、粗粝的市井气息。
林凡深吸一口气,挤进了人流。市场内部光线有些昏暗,摊位密集,地上湿漉漉的,需要小心避开积水。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鸡鸣鸭叫声不绝于耳。
“新鲜的黄瓜,刚摘的咧!”
“处理解放鞋,五块钱一双!”
“老鼠药,蟑螂药,抹上就见效!”
他按照记忆,朝着卖布料的区域走去。市场分区混乱,但他目标明确,一边走一边观察。他看到卖成衣的摊位前围的人最多,尤其是那些挂着牛仔裤、连衣裙、印着奇怪英文单词的t恤的摊位。年轻人眼里闪烁着对新鲜事物的渴望,摊主则唾沫横飞地吹嘘着“港货”、“广货”。
终于,在市场的一个角落,他找到了卖布料的摊位。这里相对安静一些,几个摊位并排开着,架子上挂着一卷卷不同颜色和材质的布料。有厚实的劳动布(牛仔布的前身),有光滑的的确良,有柔软的花布,也有那种他正在寻找的、颜色鲜艳、质地较硬的化纤布料。
他走到一个看起来生意不错、布料种类较多的摊位前。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皮肤黝黑的中年妇女,正拿着木尺给一个顾客量布,手法熟练。
“大姐,请问这种布料怎么卖?”林凡指着挂在最显眼处的一卷大红色的、类似“踩蹬裤”材质的化纤布问道。
女摊主量完布,利索地撕开一个口子,双手用力一扯,“刺啦”一声,一块布就扯了下来。她边叠布边抬头看了一眼林凡:“那种啊,一块八一米。小伙子,你要做裤子?”
一块八一米!林凡心里快速计算,一条裤子大概需要一米五,布料的成本就是两块七毛钱。加上纽扣、线等辅料,成本确实能控制在三块钱以内。
“嗯,想做条裤子试试。”林凡不动声色,“这料子结实吗?颜色会不会掉?”
“放心,这是好料子,耐穿,颜色也正!洗几水都不带褪色的!”女摊主信誓旦旦,随即又压低声音,“不瞒你说,街上卖的那种‘踩蹬裤’,好多都是用我这种料子做的。”
林凡笑了笑,不置可否。他伸手摸了摸布料的质地,手感比较硬,透气性估计不会太好,但确实厚实,符合当下年轻人追求“挺括”、“有型”的审美。
“大姐,我要是多买点,能便宜些吗?”林凡开始尝试讲价。他现在资金有限,能省一分是一分。
“多买?你要多少?”女摊主打量着他,似乎觉得他不像能大批量进货的主。
林凡沉吟了一下,他最初计划是做两条试试水。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裁剪损耗和试错成本,他决定稍微多买一点。
“我先要五米吧。”林凡说。五米布,大概可以做三条裤子,留出一些余量。
“五米...”女摊主想了想,“五米的话,算你一块七一米,最低价了。”
一块七,五米就是八块五毛钱。这已经超出了母亲给他的五块钱,加上他自己的零花钱,也还差一点。林凡摸了摸口袋,心里有了底。
“行,一块七就一块七。”林凡爽快地说,“大姐,我再买点做裤子的辅料,纽扣、松紧带什么的,您给配齐了,算个整头?”
女摊主见林凡爽快,也高兴起来:“成!看你小伙子是实在人,大姐给你挑好的。”
最终,林凡花了九块三毛钱,买下了五米大红布料,以及足够做三条裤子的纽扣、一小卷匹配的线,还有一段质量不错的松紧带(用于裤腰)。这笔开销,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启动资金。
他将仔细卷好的布料和辅料抱在怀里,感觉沉甸甸的,这不仅是一卷布,更是他全部的希望。
离开布料摊位,林凡并没有立刻回家。他又在市场里转悠起来,重点观察那些卖成衣的摊位,尤其是卖“踩蹬裤”的。他仔细记下不同的款式细节:有的裤脚特别宽大,像两把扫帚;有的在侧边缝了条纹;有的颜色更加大胆,比如明黄色或翠绿色。他还留意了价格,发现价格确实集中在十二到十五元之间,但也有一些做工粗糙的卖十元以下。
更重要的是,他观察了顾客。购买者大多是和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他们往往结伴而来,对价格敏感,会反复比较,但对时尚的追求显而易见。摊主的销售话术也五花八门,除了强调“广州流行”,还会说“电影明星都穿这个”、“穿上找对象都容易”等等。
这些现场观察,让他对目标客户和销售策略有了更具体的想法。
走出市场,已是中午时分。烈日当头,林凡抱着布料,额头上沁出了汗珠,但心里却充满了干劲。他在路边一个国营小吃店门口犹豫了一下,花一毛钱买了一个烧饼,就着公用自来水龙头喝了几口凉水,就算解决了午饭。现在,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回到家属院时,正是午休时间,院子里比早上安静不少。几个邻居看到他抱着红彤彤的布料,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小凡,抱的啥呀?这么鲜艳?”住在楼下的李婶问道。
“哦,李婶,买了点布,我妈说给我做条裤子。”林凡笑着应付过去,没有多说。
回到家,母亲王淑芬正在厨房准备午饭,妹妹林晓玲还没放学。
“妈,我回来了!”林凡把布料小心地放在客厅的桌子上。
王淑芬擦着手从厨房出来,看到那卷醒目的红布,愣了一下:“咋买这么红的布?这...这能做裤子穿出去?”
“妈,现在年轻人就兴这个!”林凡把布料展开一些,“您看,这料子多结实。我还买了纽扣和松紧带。”
王淑芬上前摸了摸布料,专业素养让她立刻做出了判断:“嗯,料子倒是厚实,就是透气性差了点。夏天穿估计够呛。”她又看了看林凡买的辅料,点了点头,“东西买得还行。尺寸呢?你量了没?”
林凡这才想起,光顾着看市场和买料,忘了量尺寸这茬。他急中生智:“妈,我看了,那种裤子都是宽宽松松的,不用太精确。您就按我的身高,比划着做,裤腿尽量做宽大些就行。第一条我先自己试穿,不行再改。”
王淑芬狐疑地看了儿子一眼,觉得这做法有点不靠谱。但料子已经买回来了,总不能浪费。她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做事毛毛躁躁的。行吧,吃完饭,我帮你裁一下。不过说好了,就先做一条试试。”
“好嘞!谢谢妈!”林凡大喜。
午饭很简单,稀饭、馒头、炒土豆丝。林建国中午在厂里食堂吃,所以家里就母子二人。吃饭时,王淑芬又忍不住念叨:“你爸晚上回来,要是问起这布,我可怎么说?”
“妈,您就说我用我自己的钱买的,想做点小生意试试。等裤子做好了,卖出去了,他自然就明白了。”林凡给母亲夹了一筷子菜,“妈,您要相信您儿子,我看准的事,错不了。”
王淑芬看着儿子自信满满的样子,将信将疑,但也没再说什么。
吃完饭,王淑芬收拾完碗筷,就把那台蝴蝶牌缝纫机从墙边推到了屋子中央光线好的地方。她拿出划粉、木尺和一把大剪刀,神情变得专注起来。
“把布拿过来。”王淑芬吩咐道。
林凡赶紧把布料递过去。王淑芬将布料在桌子上铺开,用木尺仔细量着,然后用划粉画出线条。她的动作熟练而精准,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缝纫组的时候。
“这料子幅宽够,省着点用,一条裤子一米四、一米五就差不多了。”王淑芬一边画线一边自言自语,“裤长...按你的身高...裤腰用松紧带,好办...裤腿嘛,你说要宽,那就多放点量...”
林凡在一旁安静地看着,心中感慨。母亲的手艺,就是他此刻最宝贵的“生产技术”。在这个缺乏自动化设备的年代,个体的技能和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画好线后,王淑芬拿起大剪刀,沿着划粉线,“咔嚓咔嚓”地剪了下去。剪刀划过布料的清脆声音,在林凡听来,无比悦耳。
很快,一块块裤片被裁剪出来:前片、后片、裤腰、口袋布...虽然只有一条裤子的料,但王淑芬规划得井井有条,边角料都尽量留得整齐,以备不时之需。
“好了,裁完了。接下来就是缝了。”王淑芬舒了口气,坐到缝纫机前,戴上顶针,穿针引线。缝纫机发出“嗒嗒嗒嗒”有节奏的声响,针脚细密均匀地向前推进。
林凡看着母亲专注的侧影,看着那块红色的布料在母亲手中逐渐变成裤子的形状,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感激。他知道,这台缝纫机踏出的每一步,都离他的梦想更近了一点。
整个下午,林凡都守在家里,帮母亲打下手,递个剪刀、拿个线团什么的。他也仔细观察着制作过程,暗暗记下步骤。或许以后,他也可以学着做一些简单的工序。
快到傍晚时,第一条“踩蹬裤”终于完工了!
王淑芬把裤子熨烫平整,拎起来给林凡看。宽大的裤腿,鲜艳的红色,虽然样式简单,但在这个时代,已经足够新潮。
“快去试试合不合身。”王淑芬脸上也带着一丝成就感。
林凡接过裤子,回到自己房间换上。裤子稍微有点长,裤腰的松紧带也有点紧,但整体效果不错,宽大的裤腿确实有种“飘逸”的感觉。他走到镜子前照了照,镜子里是一个穿着大红裤子、显得有些滑稽又充满朝气的青年。
“妈,怎么样?”林凡走出房间,有些不好意思地问。
王淑芬上下打量着,忍不住笑了:“像个唱戏的!不过...样子倒是挺新颖的。就是这颜色太扎眼了,你真敢穿出去?”
“敢!怎么不敢!”林凡挺起胸膛,“妈,您手艺真好!这裤子做得比街上卖的还板正!”
得到儿子的夸奖,王淑芬脸上露出了笑容:“熟能生巧罢了。剩下的布,还做吗?”
“做!当然做!”林凡毫不犹豫,“妈,趁热打铁,咱们再做两条!一条换个颜色,嗯...用那块蓝色的布做,还有一条...还是红色的,但裤腿可以再宽一点!”
他仿佛已经看到,这三条裤子变成启动资金,然后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照进来,洒在那条崭新的红色“踩蹬裤”上,也洒在林凡充满希望的脸上。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已经稳稳地迈了出去。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这三条裤子,变成他商业帝国的第一块基石了。而明天,他将要去寻找他的第一个销售点,直面市场的考验。
喜欢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