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已定,方向已明,朱婉清并没有被那股破釜沉舟的冲动完全支配。
她清楚,通往深宫的道路绝非仅凭一腔孤勇便能畅通无阻,那是一个规则森严、步步杀机的新世界,若没有充分的准备,无异于赤手空拳闯入龙潭虎穴。
而在这朱府之中,若论对那座紫禁城的了解,除了曾与宫廷有所牵扯、如今却立场不明的外祖家,便唯有阅历丰富、洞悉世情的祖母了。
几日后的一个午后,冬阳暖煦,朱婉清端着一盅亲自炖煮的冰糖燕窝,来到祖母所居的福寿堂。
老太太正靠在窗边的贵妃榻上假寐,阳光透过窗户,在她布满皱纹却依旧雍容的脸上投下了柔和的光影。
“祖母。”
朱婉清放轻脚步,将炖盅放在一旁的小书案上,轻声唤道。
老太太缓缓睁开眼,看到是她,脸上露出慈和的笑意:“清儿来了。不是说了这些事让下人做就好,何必亲自劳累。”
“伺候祖母是孙女的本分,谈何劳累。”朱婉清微微一笑,上前替祖母掖了掖腿上的薄毯,姿态亲昵自然。
她并没有立刻切入正题,而是先细细问了祖母近日饮食起居,又说了几句府中闲话,待气氛融洽温馨,她才话锋微转,语气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迷茫与郑重。
“祖母,”她垂下眼睫,声音低了几分,“近日外头风声愈紧,父亲似乎也对选秀之事颇为上心。孙女心中有些惶恐。”
老太太闻言,脸上的笑意淡去,目光变得清明而深邃,她静静地看着朱婉清,并没有立刻接话,仿佛在审视她这番话背后的真意。
朱婉清抬起眼,迎上祖母的目光,那双清亮的眸子里没有了往日的沉稳干练,反而流露出属于她这个年纪的、对未知前途的一丝不安,但这不安之下,又藏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坚定。
“孙女知道,若真有那一天,踏入那等地方,言行举止皆关乎性命家族。孙女愚钝,虽在祖母和嬷嬷教导下略知规矩,但于宫廷之事,实在如同盲人摸象,心中着实没底。祖母见识广博,可否指点孙女一二?”
她并未直言自己已决定入宫一搏,而是以“惶恐”、“没底”为由,向祖母求教,姿态放得极低,既全了孝道,也给了祖母教导的台阶。
老太太凝视她良久,那双看透世情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担忧,更有一种了然。
她轻轻叹了口气,拍了拍身旁的位置:“坐吧,孩子。”
朱婉清依言坐下,身体微微前倾,做出认真聆听的姿态。
“你是个有主意的孩子,既然问起,想必心中已有计较。”老太太开门见山,语气平静无波,“那地方,看着金碧辉煌,实则是天底下最华美,也最凶险的牢笼。一步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她端起朱婉清奉上的燕窝,轻轻搅动着,开始系统地为朱婉清剖析那座巍峨宫城:
“首先,须得明白宫中的规矩,那可比府里繁琐千百倍。行走坐卧,穿衣用膳,言语回话,皆有定例。见了哪位主子该行何种礼,在何种场合该说什么话,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停顿,都可能被人拿来做文章。张嬷嬷教你的,是基础,入了宫,会有更严苛的教习嬷嬷,你需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学,一丝一毫都错不得。”
朱婉清凝神静听,将这些要点默默记在心里。
“其次,要知晓宫中的势力格局。”老太太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秘辛般的郑重,“如今宫中,皇后娘娘出身镇国公府,地位尊崇,但性子。。。略显宽和,膝下仅有两位公主。贵妃娘娘圣宠最浓,育有皇长子,其父是当朝太师,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势力盘根错节,最是咄咄逼人。其下还有贤妃、德妃、淑妃等几位高位妃嫔,各自有所倚仗,或凭子,或凭家世,或凭圣心,关系错综复杂。”
她细细分说各位高位妃嫔的性情、背景、子嗣情况以及彼此间的恩怨纠葛,如同一幅精细的舆图,在朱婉清面前缓缓展开。
“你要记住,入了宫,看似是皇上的妃嫔,实则你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你背后的家族。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解读。切忌轻易站队,但也绝不能做那无根的浮萍。需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审时度势。在没有摸清深浅之前,藏拙守愚,方是上策。”
“再者,宫中生存,除了明面上的规矩和势力,更要懂得人心。”老太太的目光锐利起来,“那里的女人,个个都是人精。笑里藏刀,口蜜腹剑是常事。莫要轻信任何人,哪怕是看似对你最友善的。你的弱点,你的喜好,你的秘密,都必须死死守住,绝不能让人窥探了去。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一刻也不能松懈。”
老太太的教诲,并非空泛的大道理,而是结合了她多年听闻、阅历总结出的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教训,每一句都敲打在朱婉清的心坎上。
她将宫廷的生存法则,从宏观格局到微观人心,层层剥开,为朱婉清构建起一个初步的认知框架。
这一讲,便是整整一个下午。
从日头偏西讲到暮色四合。
朱婉清听得极其认真,不时提出疑问,祖母也耐心解答。
屋内炭火噼啪,茶香袅袅,一老一少的身影在渐暗的光线中显得格外专注。
直到丫鬟进来掌灯,老太太才略显疲惫地停了下来,看着眼神清亮、若有所悟的朱婉清,缓缓道:“清儿,祖母能教你的,也就是这些皮毛。真正的风雨,需要你自己去经历,去体会。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守住本心,运用智慧,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孙女谨记祖母教诲,绝不敢忘!”朱婉清起身,郑重地向祖母行了一个大礼。
这一下午的倾囊相授,价值千金,是她未来宫廷路上最宝贵的“装备”之一。
带着满心的思索与沉甸甸的收获,朱婉清离开了福寿堂。
喜欢重生之婉清传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重生之婉清传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