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897年7月初。
洪天佑的“商队”沿着东海岸继续东行,走走停停,考察沿途风土人情,于七月初抵达了帝国在澳洲大陆东部的另一核心——新南府(原悉尼)。
与工业气息浓厚的墨江府不同,新南府作为帝国较晚完全控制的大陆东部主要城市,其人口构成更为复杂,社会形态也呈现出另一种面貌。
通过安全处“墨鱼”小组的暗中摸排,以及洪天佑本人连续数日的亲自走访,新南府的社会图景清晰地展现出来:
1. 顶层:占据优势的早期华人移民及大陆新移民。
他们多居住在城东、北岸等环境较好的区域,控制了大部分的商业、港口贸易和初生的金融业,以及在政府机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普遍抱有文化优越感,虽遵循帝国法令不公然歧视,但社交圈封闭,与其它族群主动交流意愿低。
2. 中层:数量可观的原英裔及欧裔白人居民。
他们多是殖民地时期留下的居民及其后裔,部分人选择了归化。他们普遍掌握一定的技术,多在工部下属的造船厂、机械厂担任技术工人或中低层管理者,也有部分经营着自己的小店铺或农场。他们对华人主导的政权心情复杂,既有对稳定和秩序的认可,也有失去过去主导地位的失落感,内部抱团,对强制推广的汉语和文化教育存在一丝抵触。
3. 底层:不断涌入的各地土着居民(来自太平洋岛屿、东南亚及澳洲内陆)及部分贫困的白人、华人。
他们大多聚居在城西、雷德芬等区域的廉价棚户区,从事码头搬运、矿山开采、城市清洁等最艰苦、收入最低的工作。生活条件恶劣,受教育程度极低。不同部落、来源的土着之间也存在隔阂,并且共同受到中上层有意无意的轻视和剥削。
具体问题与摩擦:
居住隔离:三个群体居住区域自然分隔,宛如无形的围墙。
就业壁垒:较好的工作岗位多由华人占据,白人多在技术岗位,土着则被限制在底层体力劳动。工坊招工时常有隐含的族群倾向。
教育差距:国立小学推广有力,但中学和专业技术学校招生时,华人子弟凭借语言和文化优势更易入选。白人家庭对强制汉语教育怨言颇多,土着子弟则因家庭贫困和语言障碍入学率最低。
文化冲突与日常摩擦:在市场上,华人商贩可能与白人顾客因语言沟通不畅发生口角;酒馆里,不同族群的工人因琐事引发的斗殴时有发生;白人居民私下仍庆祝圣诞节等旧节日,与官方推崇的春节、中秋等显得格格不入。这些小摩擦虽未升级成大冲突,但像干燥草原上的火星,隐患极大。
治理盲区:府衙官员多为华人,在处理涉及不同族群的纠纷时,尽管力求公正,但难免因文化背景和潜意识偏向,处理结果有时难以让各方信服,导致怨气累积。
洪天佑在一家由欧裔经营的小酒馆里,就亲眼看到几名下工的华人劳工与白人工人因为争抢座位险些动手,双方互相用带着口音的官话和英语咒骂,充满了对彼此的蔑称。虽然被闻讯赶来的巡捕制止,但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敌意,让他眉头紧锁。
洪天佑敏锐地意识到,新南府的问题核心在于“认同”。帝国内的各个族群,尚未形成统一的“大夏国民”认同,仍然以各自的种族、文化背景画地为牢。长此以往,一旦帝国遇到外部压力或内部动荡,这种分裂完全可能被引爆,造成致命内伤。
他回想起脑海中的“后世经验”,那些多民族国家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在他心中浮现:
强制同化的失败:粗暴地禁止某种语言或文化,往往会引起激烈反弹,埋下更深的仇恨。
种族隔离的恶果:人为制造隔离,只会加深误解和对立,最终导致系统性的冲突。
“大熔炉”与“马赛克”:成功的融合,并非要求所有人变得一模一样,而是在承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超越族群身份的共同国家认同和核心价值观。同时,必须保证机会的相对公平,让所有人都能看到上升的希望。
结合观察与“经验”,洪天佑在旅馆密室中,亲自执笔,草拟了一份详细的计划《新南府民族融合与社会和谐试行条陈》:
一、 政治与法律保障:
1. 明确法律平等:在《帝国约法》中进一步明确强调,帝国所有公民,无论种族、来源,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义务。严惩任何基于种族的公开歧视行为。
2. 推动代表性参与:在新南府议会中,试行按一定比例(非人口完全等同,但需有代表性)吸纳欧裔、土着裔的知名人士或民选代表参政议政。
3. 优化司法与执法:在巡捕房和基层法庭,增聘通晓多语言、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辅助人员,确保沟通顺畅和处理公正。
二、 经济与机会均等:
1. 打破就业壁垒:官办企业、大型工坊招工,不得设置种族限制,以能力为标准。鼓励甚至补贴私营雇主雇佣多族群员工。
2. 扶持弱势群体:设立专项小额贷款基金,帮助有能力的土着居民和贫困白人、华人经营小生意或学习技能。
3. 改善底层居住:由政府主导,在非单一族群聚集区,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的、租金可控的公共住房,鼓励混合居住。
三、 教育与文化融合(核心):
1. 双语并行教育:在小学和中学,实行“汉语为主,英语\/土着语选修”的双语教育模式。既确保汉语作为国语的地位,也尊重其他族群的语言 (文化遗产),便于过渡。
2. 共编历史教材:组织学者,编写强调“大夏帝国公民”共同身份的历史教材,弱化族群起源差异,突出在帝国旗帜下共同建设新家园的历程。
3. 推广共同节日:除了传统华族节日,可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能被各文化接受的元素(如收获节、体育节)设为新的全国性法定节日,创造共同庆祝的机会。
4. 鼓励文化交流:由政府资助或引导,举办多元文化节、音乐汇演、体育比赛等活动,让不同族群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了解,欣赏彼此的文化。
四、 社会与舆论引导:
1. 树立融合典范:大力宣传表彰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就的欧裔、土着裔公民,以及成功的多族群合作企业、社区。
2. 管控分裂言论:安全处和宣传部门需密切监控,严厉打击煽动种族对立和仇恨的言论和行为。
洪天佑写完最后一笔,将条陈封好,交给“墨鱼”。
“用最快的速度,直接送到神都,交到马国胜手中。令内阁以此为基础,结合帝国全局,详细研讨,拟定具体施行细则,先在悉尼试行,若有效,再逐步推广至帝国其他多元族群地区。告诉他们,此事关乎国本,切莫懈怠!”
“是!陛下!”墨鱼郑重接过条陈,迅速离去。
洪天佑再次望向新南府星星点点的灯火,目光坚定。他知道,融合之路漫长且艰难,远比打赢一场战争更为复杂。但唯有牢固的国族认同,才能让这个庞大的多元帝国,真正屹立不倒。
喜欢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