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秘密支援东北抗俄义军的计划推进的同时,洪天佑的目光投向了历史上曾属于中国的广袤土地——外东北(俄称远东地区),尤其是其南部的核心枢纽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及孤悬海外的库页岛。他深知,仅靠武装斗争延缓沙俄扩张是不够的,必须辅以更长线且更根本的策略。
……
“土地的价值,终归是由人来决定的。”洪天佑在御前会议上对各部重臣们灌输着他的思路,“沙俄虽然武力强占了外东北,但那里地广人稀,气候严寒,其本土移民意愿不强。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我们要反过来,利用沙俄开发远东,需要劳动力的机会,鼓励资助有组织地向海参崴和库页岛及整个外东北地区进行移民!让更多的华人,到那片土地上去生活、去劳作、去繁衍!人才是最好的主权宣言和未来筹码!”洪天佑继续道,以下是我总结的几条计划:
1. 通过大规模移民,改变外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使华人在当地人口中占据相当比例,甚至多数,从内部软化沙俄的殖民统治。
2. 让华人渗透到当地的关键经济领域,如农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甚至逐渐进入资源开采和交通运输业,掌握当地的经济毛细血管。
3. 建立华人社区、学校、会馆,保持中华文化传统,形成国中之国,为未来可能的政治变化埋下伏笔。
4. 庞大的华人社区可以成为帝国安全处最好的情报来源和掩护,密切监视沙俄在远东的军事动态和开发计划。
“那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洪天佑思考了几秒后说道,“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的。”
一、 “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洪天佑对内政尚书马国胜和财政尚书张弼士下令道:
1. 由财政部和内政部联合设立,首批注入100万华元。该基金用于:
路费补贴: 任何愿意移民海参崴、库页岛的华人(主要从山东、直隶、东北招募),均可申请全额或部分船票\/车票补贴。
·安家贷款: 提供低息无抵押的安家贷款,用于抵达后的租房或购置基本生产工具。
· 风险补偿: 承诺如移民因政治原因(如被俄方驱逐)被迫返回,帝国将给予补偿和安置。
2. 简化手续,畅通渠道: 与负责清国移民的渠道合作,将“北上”作为一条新的、有保障的移民路线进行宣传。淡化政治色彩。
二、 “组织与掩护你!”洪天佑转头望向安全处主事黄三说道:
1. 成立“北疆开拓社”: 这是一个半公开的机构,表面上是民间互助组织,实际由安全处操控。其任务有几个方面:
· 信息中介: 提供沙俄远东地区的招工信息、法律咨询、生活指南等帮助。
· 组织输送: 批量购买船票,组织移民队伍,统一办理手续(可通过贿赂俄方边境官员),降低个人移民的难度和风险。
· 抵达接应: 在海参崴等地设立联络点,帮助新移民解决住宿、找工作、适应环境等初期困难。
“以上是我这些日思考的内容,具体实施工作可按实际情况具体落实。”洪天佑最后对着各部重臣说道。”
……
山东烟台,一家挂着“北疆开拓社”牌子的客栈里,人头涌动。许多衣衫褴褛且面带菜色的农民和渔民们正在听一位先生讲话。
“老少爷们!关东地少人多,日子难过。现在有个新去处!”宣讲人指着墙上的地图,“往北走,过海,到海参崴!那边老毛子(沙俄)正在大搞建设,修铁路、建港口、开金矿,缺人手得很!” “工钱给得高!一天能挣半个卢布(相当于几十个铜钱),还管饭!比你在家土里刨食强多了!” “别怕人生地不熟!‘开拓社’给你们包船票,到了那边有人接应,帮你们找活干!要是干得不顺心,想回来,‘开拓社’还能帮衬路费!”
下面的人们交头接耳,眼中既有渴望也有疑虑。 “老毛子地方,能行吗?听说他们凶得很……” “怕啥?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在家也是饿死,不如出去搏一把!” “对!听说那边土地肥得很,随便开荒都没人管!”
在生存压力和“开拓社”描绘的蓝图下,一批又一批绝望而又渴望改变的贫苦百姓,登上了北去的轮船。
到1887年底,通过“北疆开拓社”组织以及自发跟随的华人移民,前往海参崴及外东北地区的华人数量出现了显着增长,预计达3万余人。海参崴的华人社区迅速扩大,码头上、工地上、餐馆里,华人的身影随处可见。
沙俄地方当局虽然有些警觉,但面对开发远东的迫切需求和华人劳工带来的实际效益(有暗中贿赂效果),暂时采取了默许甚至鼓励的态度(仅限于劳动力需求)。
或许俄方主流社会的歧视、文化隔阂、恶劣的气候、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政治性排挤,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一一呈现的。
但洪天佑对此有着长远的耐心:“这是一个持续三十年、五十年的过程。只要华人能在那里扎下根,生儿育女,形成气候,那么这片土地的未来,就充满了变数。今天种下的,是一颗颗种子,将来会长成什么,就由时间和实力来决定吧!”
向北移民的计划,开始向着那片黑土地渗透。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关于人口、生存和未来的持久战。
或许大夏帝国的“回归”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的。
喜欢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