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寒气开始渗入京城的每一个角落。辅国公府的书房内,银丝炭在兽首铜炉中安静地燃烧,驱散着空气中的冷意,却驱不散萧逐渊眉宇间凝结的寒意。严锋传回的那封密信,如同投入古井的巨石,在他心中激起了层层波澜。
“‘先生’……京城……”他低声重复着这两个词,指节无意识地在光滑的紫檀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而沉闷的声响,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这个称谓太过模糊,却又带着一种令人不安的指向性。能同时遥控东南海枭并与朝中势力勾结,此人的能量和隐藏之深,远超预期。 他仿佛能感觉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收紧,而自己,正站在网的中心。
他需要突破口,一个能撕开这重重迷雾的裂口。李文曜的嘴,必须撬开得更彻底一些。但三司会审在即,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不能再用非常手段。那么,剩下的线索……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柄来自落鹰涧、刻着海东青标记的短刃上。这柄凶器,或许能告诉他一些,人言未能尽述的事情。
“来人。”他沉声唤道。
一名身着灰衣、气息内敛的暗卫应声而入。
“将这柄短刃,还有绘有标记的图样,秘密送往京畿各大铁匠铺、兵器铺,尤其是那些有年头、手艺特殊的老字号,暗中查访,看看有没有人认得这锻造手法,或者这个标记的来历。记住,要低调,宁可无功,不可惊蛇。”
“是!”暗卫双手接过短刃和图样,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萧逐渊知道这如同大海捞针,但这是目前“鹞鹰”这条线上,唯一的实物线索。
---
与此同时,已完成升级改造的济世堂,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病患。前堂宽敞明亮,新增的诊室井然有序,药局里飘散着浓郁而纯正的药香。得益于之前的义诊和善举,济世堂的名声愈发响亮,每日前来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
时若穿过整洁而功能分区明确的后院廊道,来到专门辟出、用于安置重伤护卫的僻静厢房。这里环境清幽,与前面喧闹的诊区隔开,利于静养。
浓郁的药味在这里弥漫。两名在遇袭那夜身受重伤的护卫,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伤势沉重,依旧躺在床上,脸色苍白,额头上沁出细密的冷汗。时若亲自检查了他们的伤口,更换了敷料,又仔细诊了脉。
“伤势正在好转,但失血过多,元气大伤,需要温补和静养。”她轻声对守在旁边的医徒吩咐,随即从随身携带的锦囊中取出两个小巧的瓷瓶,“这是我用老参、黄芪和几味温和的补气血药材配制的药丸,早晚各一丸,用温黄酒送服。另外,他们夜间或许会因伤口疼痛惊悸,将这安神香点在房中,有助眠镇痛之效。”
她的声音温和而镇定,动作轻柔熟练,仿佛带着一种能安抚人心的力量。两名重伤的护卫眼中流露出感激之色,挣扎着想道谢,却被时若用眼神制止了。
“好好休养,济世堂还需要你们。”她简单的一句话,却比任何奖赏都更让这些铁血汉子动容。
走出厢房,时若轻轻叹了口气。这些护卫是为保护她而受伤,这份情,她记在心里。同时,她也更深刻地意识到,即将面对的敌人是何等凶残,增强自身的防御和反击能力,刻不容缓。 她不仅需要济世堂这个明处的堡垒,更需要像百草阁那样的暗处支点,以及……更多元的手段。
她回到自己位于后院、陈设简单却不失雅致的书房,陆明已经在等候。
“世子妃,赵掌柜那边传来消息,新一批药材已经通过既定渠道安全入库,品质上乘,来源干净。”陆明禀报道,脸上带着一丝轻松,“另外,赵掌柜还说,他通过一些‘旧友’关系,找到了一位善于调制金疮药和解毒散的老药师,此人背景干净,手艺极好,但因性情孤僻,不愿在大医馆坐堂。赵掌柜问,是否可以先请到百草阁帮忙,专门负责配制一些……咱们自己用的成药?”
时若眼睛微微一亮。这正是她所需要的!济世堂明面上需要的是正统的太医和郎中,但暗地里,确实需要一些拥有“特殊”技能的人才。
“告诉赵叔,可以。待遇从优,务必以礼相待。配制好的成药,一部分留在百草阁以备不时之需,一部分……通过老渠道送过来。”时若沉吟道,“另外,陆先生,新建的药库旁,那间预留的‘验药房’,器具可都备齐了?”
“回世子妃,一应器具均已按您的要求秘密备齐,对外依旧宣称是存放杂物的库房。”陆明心领神会地答道。这间密室,正是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所设。
“很好。”时若点头。升级后的济世堂,不仅空间更大,功能也更完善,明暗设施的搭配让她应对风险时更加从容。
---
百草阁内,赵良接待了一位须发皆白、身形干瘦的老者。老者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布衣,眼神却锐利有神,手指关节粗大,布满老茧,一看便是常年与药杵、碾槽打交道的人。
“这位是古老先生,”赵良向负责接头的暗卫介绍,“一手炼制外伤药和解毒寻常毒物的本事,乃是家传,在京西一带颇有名声。”
古老先生只是微微颔首,并不多言,直接查看了赵良准备好的药材和器具,点了点头,便算是应下了这差事。他的沉默寡言,反而让赵良更加放心。
暗卫将情况汇报给时若后,时若心中稍安。百草阁正在按照她的设想,一步步成为一个集物资中转、秘密联络、特殊人才安置于一体的多功能暗桩。 这种将力量分散布局、明暗结合的方式,让她在面对未知风险时,多了几分底气。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午后,一位衣着普通、面色焦急的中年妇人抱着一个昏迷不醒的男童冲进了济世堂。
“大夫!救命啊!救救我儿子!”妇人声音凄厉,瞬间吸引了前堂所有人的注意。
坐堂的一位老太医连忙上前查看。只见那男童约莫七八岁年纪,面色青紫,呼吸微弱,嘴角还残留着些许白沫。
“这是……中毒之兆!”老太医脸色一变,急忙施针急救,又让人去取解毒的药材。
然而,一番救治下来,男童的情况并未明显好转,反而气息更加微弱。那妇人见状,猛地嚎啕大哭起来,指着济世堂的牌匾哭喊道:“是你们!是你们济世堂的药!我儿子昨天吃了你们发的防疫汤药,今天就变成这样了!你们这些庸医!害人的黑心店!”
这一声哭喊,如同冷水滴入滚油,前堂瞬间炸开了锅!不少正在排队等候看诊的百姓纷纷围拢过来,议论纷纷,惊疑不定的目光在济世堂大夫和那对母子之间来回扫视。
“不可能!”负责发放汤药的伙计急得脸色发白,“我们的汤药都是按世子妃的方子统一熬制,药材都是严格查验过的,绝不会有毒!”
“那你说我儿子是怎么回事?他昨天还好好的!”妇人根本不听解释,只是抱着孩子痛哭。
现场一片混乱。得到消息的时若快步从后院赶来,她拨开人群,蹲下身,不顾污秽,仔细检查男童的瞳孔、舌苔,又凑近闻了闻他嘴角残留的气味。
她的心猛地一沉。这症状,确实像是中毒,但绝非防疫汤药所能引起。这是一种更为阴损、发作较慢的混合毒素!是有人故意下毒,然后栽赃给济世堂!
就在这混乱不堪、人心浮动之际,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戴着斗笠、身形普通的身影,悄悄离开了济世堂门口涌动的人群,拐进了对面的一条小巷,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意,很快便消失在错综复杂的街巷之中。
一场针对济世堂声誉的、更加阴险毒辣的阴谋,已然拉开了序幕。而这一次,对方选择的武器,是人命,和无法辩驳的“事实”。
喜欢首席法医与她的宿敌世子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首席法医与她的宿敌世子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