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传檄而定的消息,如同又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并州刺史高干的心头。此刻,他驻守于并州的门户——壶关天险之上,眺望着东方巍峨的太行山脉,心中却再无半点雄踞一方的豪情,只剩下刺骨的寒意和巨大的恐惧。
河北四州,三州已丧。袁谭、袁熙皆成阶下囚或刀下鬼。如今,只剩下他据守的并州,孤悬于西北,如同惊涛骇浪中即将倾覆的一叶孤舟。
“曹操……下一个,就是我了。”高干喃喃自语,手心满是冷汗。他性格反复,好谋无断,此刻更是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畏惧曹操的兵锋,深知以并州之力难以抗衡;另一方面,他又心存侥幸,仗着壶关、晋阳等地形之利,幻想能割据一方,或者等待其他变数(比如关中的钟繇、南匈奴的态度,甚至远方的刘表)。
就在这时,曹操的使者到了。
使者带来了曹操的亲笔信和朝廷的诏书。信中,曹操先是回顾了与袁绍的旧谊,继而痛斥袁尚、袁谭兄弟相残导致河北崩坏,随后笔锋一转,对高干晓以利害:或如焦触、张南般“弃暗投明,归顺朝廷”,则仍可保并州刺史之职,享朝廷爵禄;若“执迷不悟,负隅顽抗”,则大军一到,玉石俱焚。
干卿足下:
孟德顿首。
忆昔洛阳旧年,与本初公同游共事,把酒言欢,纵论天下,恍如昨日。然世事变迁,竟至今日刀兵相见于疆场,思之令人扼腕叹息。本初公雄踞河北,一世之雄,然不幸早逝,其后嗣不肖,谭、尚二子,不思同心戮力,共保基业,反同室操戈,自相鱼肉,致令河北崩坏,生灵涂炭,岂不痛哉!
今谭、熙已平,河北渐定,朝廷恩威,播于四海。孟德奉天子明诏,吊民伐罪,非好战也,实不得已而为之。念卿乃本初公之甥,亦一时豪杰,坐守并州,表里山河,本可安居一方。然大势所趋,非人力可逆。幽州焦触、张南等深明大义,顺应天命,百姓得免兵祸,朝廷亦不吝封赏,保其富贵,此明智之举也。
卿若能审时度势,幡然来归,缚叛逆,献州郡,则并州刺史之印绶,朝廷当为卿留之,爵禄荣宠,必不下于今日。孟德亦可担保,必以诚相待,共扶汉室。
若仍执迷不悟,欲凭壶关之险,负隅顽抗,则王师霆震,天威降临,玉石俱焚,悔之晚矣!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望卿深惟利害,勿效谭、尚之覆辙,徒使并州子弟血染疆场,百姓流离。
吉凶祸福,系于卿一念之间。言尽于此,伫候佳音。
曹操 手书
建安九年 冬
诏书则是以汉献帝的名义,正式承认高干为并州刺史。
制诏:并州牧守、诸将吏士民等
朕闻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故有天下者,必承天命而顺人心。
逆臣袁绍,世受国恩,不思报效,反而矜其地广兵强,阴怀僭逆之心。身殁之后,子谭、尚复相煎迫,骨肉相残,虐流百姓,罪彰天地。朕夙夜忧叹,悯此苍生。
司空曹操,朕之股肱,膺朕明命,恭行天罚,旌旗所指,谭、尚伏诛,幽、冀底定,万民复苏。此乃天意所示,岂人力哉?
咨尔高干,本出名门,受绍遗任,镇守并陲。若能翻然改图,识天命之所属,察民心之所向,去逆效顺,率土来归,缚献梗逆,还政于朝。朕则弃瑕录用,俾仍旧职,领并州刺史,封爵授土,永保荣宠,与国同休。并州将吏士民,安堵如故,咸与维新。
若其恃险怙终,迷而不返,则大兵一临,丑徒瓦解,虽欲悔之,其可及乎?《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其慎择之!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建安九年 冬
高干捧着信,心乱如麻。投降?曹操真能容下他这袁绍的外甥?昔日官渡之战,他可是坚定站在袁绍一边的。不投降?曹操挟平定三州之威,麾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并州真的能守住吗?
他的谋士们意见也不统一。有的劝他投降,认为这是唯一生路;有的则鼓动他凭借天险坚守,认为曹操战线过长,后勤困难,久攻不下必生退意。
犹豫再三,高干那反复无常的性格再次占了上风。他决定——假意投降,先稳住曹操,争取时间!
于是,他热情接待了使者,表示“深感曹公与朝廷恩德,愿举州归顺”,并回信曹操,言辞恭顺,承诺即刻安排交接事宜。然而,暗地里,他却加紧加固壶关防线,征调粮草,联络南匈奴单于呼厨泉,许以重利,请求其出兵骚扰曹军侧后。
高干的把戏,岂能瞒过曹操及其谋士团的眼睛?荀攸、贾诩等人几乎立刻就从高干回信的措辞和其背后的军事调动中,判断出这是缓兵之计。
“高干鼠辈,果然无信!”曹操冷笑,眼中杀机毕露,“吾予其生路,彼自寻死路!”
既然高干选择对抗,曹操便不再犹豫。
“传令!”曹操决断迅疾,
“命乐进、李典为先锋,率精兵一万,星夜兼程,直扑壶关!不必强攻,但需牢牢扼住关隘,绝不能让高干轻易出关袭扰!”
“命夏侯惇、徐晃,统大军五万,随后进发,携带大量攻城器械,准备强攻壶关!”
“再遣使至南匈奴呼厨泉处,严词警告!赐其金帛,晓以利害,若其敢助高干,待吾平定并州,必移师北向,灭其王庭!若其按兵不动,则仍许其互市通好。”
“同时,发布檄文至并州各郡县,揭露高干诈降阴谋,号召并州军民弃暗投明,凡有献城或擒高干者,重赏!”
乐进、李典行动迅猛,很快兵临壶关之下。壶关果然险峻异常,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高干见曹军来得如此之快,心知计谋败露,索性撕破脸皮,亲自上关督战,凭借地利,死守不退。
乐进、李典发动几次试探性攻击,皆被滚木礌石和箭雨击退,伤亡不小。二人皆是宿将,深知此关不可力取,便依曹操将令,扎下坚固营寨,将壶关出口死死堵住,如同给高干套上了一道枷锁。
不久,夏侯惇、徐晃率领主力大军及刘晔督造的众多霹雳车、冲车等攻城器械赶到。曹军将壶关围得水泄不通。
惨烈的攻坚战开始了。曹军霹雳车日夜不停地向关墙倾泻巨石,砸得关墙砖石飞溅,守军不敢露头。冲车一次次撞击着关门,虽然壶关关门极其坚固,但也摇摇欲坠。曹军士卒冒着箭矢滚木,奋勇攀城,高干军则拼死抵抗。关前尸骸堆积,血流成河。
高干此刻才真正体会到曹操大军的恐怖战斗力。他不断派出信使,向晋阳求援,并催促南匈奴出兵。然而,晋阳援军被夏侯惇派兵阻截,难以靠近。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在曹操的威胁和利诱下,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观望,仅派出小股骑兵骚扰,被曹军轻易击退。
壶关成了一座孤岛。守军伤亡惨重,士气日益低落。
就在壶关战事胶着之际,曹操的政治攻势开始生效。并州内部,许多原本就对高干统治不满的官吏和豪强,见曹军势大,高干败象已露,纷纷倒戈。
上党郡太守率先举郡投降曹军,打开了通往并州腹地的通道。继而,一些并州将领密谋兵变,欲献关投降,虽然被高干察觉镇压,但内部已是人心惶惶,猜忌四起。
坚守了数月后,壶关守军已是强弩之末。加之并州腹地动荡,粮草补给困难,关内几乎弹尽粮绝。高干见外援无望,内部生变,绝望之下,竟弃关而逃!他留下部分部队断后,自己带着亲信精锐,趁夜突围,狼狈逃回老巢晋阳。
主将一逃,壶关守军瞬间崩溃,开门投降。曹军浩浩荡荡穿过天险壶关,进入并州腹地。
曹操亲率大军,直扑晋阳。高干逃回晋阳后,试图收拢残兵,凭城固守。然而,此时的晋阳已是风声鹤唳。曹操大军围城,霹雳车再度发威,猛轰晋阳城墙。
围城不到十日,晋阳城内发生叛乱。高干的部将夏昭、邓升等人,眼见大势已去,不愿为高干殉葬,突然发难,打开城门,迎接曹军入城。
曹军如潮水般涌入晋阳。高干惊惶失措,试图带领少数亲随从北门突围,逃往南匈奴地界,却被早已埋伏好的乐进部队截个正着。乱军之中,高干被乐进一箭射落马下,旋即被乱刀砍死。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春,随着高干授首,晋阳陷落,并州全境基本平定。
曹操进入晋阳,迅速稳定秩序。他同样采取了在冀、青、幽实施的宽柔政策:
清算迅速而精准地展开。曹操深知,必须彻底铲除高干集团的死硬核心,以儆效尤,同时宽恕大多数以安定人心。
程昱负责主持清算。他依据情报和降吏的指认,迅速锁定了高干的少数核心死党:包括那个怂恿高干诈降并联络匈奴的主谋谋士、几名在壶关和晋阳顽抗到底且手上沾满曹军鲜血的将领、以及高干的几个姻亲党羽。这些人被公开审判,罗列其“背信弃义、抗拒天兵、勾结胡虏”等罪状,随后全部押赴市曹,斩首示众。其家产悉数抄没,充入军资府库。此举雷厉风行,极大地震慑了并州残余的潜在反对势力,明确传达了顺昌逆亡的信号。
与此同时,曹操颁布了大规模的赦免令。宣布所有在晋阳城破前后放下武器的普通士卒、中下层官吏,只要未曾参与核心叛乱或犯下虐民重罪,一律既往不咎。许多原本提心吊胆的降兵降将得知此令,无不感激涕零,军心迅速安定。曹操甚至从中挑选精壮者,打散编入曹军各部,补充兵力。对于并州各郡县传檄而定的官员,基本原职留用,让他们安心办公。
曹操明白,要治理好并州,必须依靠和提拔本地有威望、有能力的贤才,而不能全靠外来者。他很快注意到了一个人——梁习。
梁习原是并州一小吏,但以廉洁能干、熟知民情着称。在高干统治时期,他就曾委婉劝谏勿要过度征敛,因此在士民中口碑颇佳。曹操特意召见了他,一番问对之下,发现梁习对并州的户口、赋税、豪强分布、胡汉关系等问题了如指掌,所提的治理建议务实而周全。
曹操大喜,破格提拔!他直接表奏朝廷,任命梁习为并州别驾,负责并州的日常行政和恢复重建工作!这是一个极其大胆和信任的决定。
“梁习,并州新定,百废待兴,胡汉杂处,民生凋敝。吾将此重任交予你,望你勿负吾望。”曹操郑重嘱托。
梁习深受感动,拜谢道:“习必竭尽驷钝,安抚百姓,恢复生产,以报明公知遇之恩!”
梁习果然不负所托。他深入地方,调解纠纷,抑制豪强,公平分配土地,组织流民垦荒,效率极高。因为他本就是并州人,又素有清名,他的政令远比外来官员更容易被接受。曹操“以并人治并”的策略,取得了极大成功。此举也向并州士人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只要你有才德且愿意效忠,就能在新政权中获得机会和重用。
并州北方面临南匈奴的威胁,这是心腹大患。曹操采取了强硬与怀柔相结合的策略。
任命威名赫赫的骁将张辽为雁门太守,率重兵驻守雁门关一线;同时加固壶关、井陉等通往河北的隘口,由乐进等将镇守。这些将领不仅防御外敌,也对内起到镇压作用。曹军精锐部队的巡逻范围甚至向北延伸至长城以外,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存在,极大地震慑了南匈奴及其它游牧部族,使其不敢轻易南下牧马。
曹操并未一味强硬。他深知胡人也需生计。在军事压力到位后,他适时派遣使者,携带礼物,会见南匈奴单于呼厨泉。一方面严正警告其不得再与朝廷为敌,另一方面重申开放边境互市,允许匈奴人用牛羊马匹交换中原的粮食、布匹、铁器。这种“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既保障了边境安全,也通过经济往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胡人心态,减少了边境摩擦。
喜欢曹操重生后摆烂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曹操重生后摆烂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