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计算设备”的宏伟构想被张彬作为最高级别的技术储备,深深埋藏于“南天门”计划的加密笔记中。但他并未让思维停滞于遥远的未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贴近现实、能立即提升科研效率的切入点。目睹所内工程师们仍大量依赖计算尺、手摇计算机甚至对数表进行复杂运算,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一个念头在他脑中成形——为何不利用现有技术条件,制造一种能握在掌中、却能快速完成复杂科学计算的工具?
这个想法并非空穴来风。他脑海中储存的【基础集成电路概念】虽不足以支撑真正的cpU,但实现一些特定功能的小规模集成逻辑电路已具备理论可能;【精密机械工程学】和【精密轴承加工工艺】确保了微型结构和按键的精密制造;【特种陶瓷制备技术】和【高精度光学玻璃坯料】为封装和显示部件提供了材料基础;而【电子管计算机原理】和【数值计算方法基础】则提供了运算逻辑与算法核心。
他将这个“高性能微型计算器”的初步构想与项目组核心成员沟通。老周主要负责电路集成和小型化,他看着张彬画出的、将数十个晶体管功能压缩在极小硅片上的构思草图,眼睛瞪得溜圆,反复推敲后,才咂舌道:“张工,这要是能做出来,咱们所的电路水平能往前跨一大步!”
另一位负责显示模块的同事则面对更大的挑战。张彬提出使用液晶显示技术,这在国内尚属前沿。他们利用有限的文献资料和【简易逻辑门电路集成手册】中的驱动原理,反复试验液晶材料的配比、封装工艺和驱动电路,力求实现稳定、清晰的数字显示。
张彬亲自设计计算器的整体架构和运算逻辑。他摒弃了传统计算机的复杂指令集,专注于实现科学计算最常用的功能:四则运算、开方、乘方、指数、对数、三角函数。他运用【人体工程学】知识,规划了简洁明了的按键布局,将功能键与数字键分区,确保操作逻辑清晰,减少误按。内部则采用经过优化的专用算法,确保计算速度和精度远超计算尺。
制备过程充满挑战。硅片的切割、掺杂、光刻(采用简化工艺)、引线键合,每一个步骤都在放大镜下操作,对洁净度和操作精度要求极高。液晶显示模块的封装良率最初很低,经过数十次工艺调整才逐步稳定。外壳使用高强度铝合金精密铣削而成,表面进行细磨砂处理,手感扎实而轻盈。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攻关,第一批五台原型机终于摆放在工作台上。它们大小如同后世的智能手机,但略厚,银灰色金属外壳,正面是排列整齐的琥珀色按键,上方是一块小小的液晶显示屏。
第一位试用者是所里一位负责复杂结构应力计算的老工程师。他半信半疑地拿起一台,按照简要说明,计算一个涉及开方和三角函数的复合公式。当他依次按下数字和功能键,液晶屏上几乎瞬间跳出准确的结果时,他猛地抬起头,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他又连续测试了几个更复杂的计算,速度均远超他使用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的极限。
“这……这简直是神器!”老工程师激动得手指微微发抖,紧紧握着计算器,仿佛怕它飞走,“有了它,我一天能干的活,抵得上过去三天!还不用担心看错刻度算错数!”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全所。各项目组的计算员、设计工程师纷纷涌来,争相目睹和试用这不可思议的掌中宝物。原本需要反复验算、耗时良久的复杂方程,现在只需轻按几下按键,结果便跃然屏上。计算器原型机数量极少,立刻成为所内工程师们追捧的“神器”,谁外出进行重要计算或汇报,都希望能申请携带一台以提升效率和准确性。
很快,兄弟研究所、协作的设计院也听闻风声,派出代表前来观摩。看到实物演示后,无不惊叹其精巧设计与强大功能,当场就有人提出希望能订购一批,哪怕价格高昂也行。某炮兵研究所的代表更是眼神火热,他们需要进行大量弹道计算,这种计算器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凡。
钱所长亲自过问,看着那小小的金属盒子在工程师手中飞快地解决以往需要堆砌草稿纸的难题,他严肃的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神色。他指示张彬团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设法小批量试产,优先满足涉及国家重大专项、急需提升计算效率的关键项目需求。同时,所有原型机和后续产品均需严格编号登记,核心技术细节列入保密范围。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半导体器件小型化工艺(初级)】
关于如何通过更精密的掩膜制作、光刻对准、离子注入和薄膜沉积技术,进一步缩小晶体管尺寸、提高集成度和成品率的基础工艺知识涌入脑海。这恰如一场及时雨,为改进计算器核心芯片的制造、提升其可靠性并降低成本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路径,更重要的,是为未来向真正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进军,埋下了一颗关键的种子。
张彬抚摸着手中这台凝聚了团队心血的计算器原型,感受着它金属外壳传来的微凉触感。这不仅仅是提升计算效率的工具,更是一次对微型化、集成化电子产业道路的成功探索与实践。它改变的,不仅是工程师的工作方式,更是推动整个工业体系向精密化、高效化迈进的微小而坚实的一步。前方,更广阔的数字世界,正等待着被开启。
喜欢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