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祭天大典的尘埃落定,带来的不仅是朝堂之上短暂的噤若寒蝉,更如同一块投入新军这潭深水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深远而持久。那场发生在神圣祭坛上的雷霆清洗,那些昔日高高在上的官员被如死狗般拖走的场景,通过官方告示、教导官的宣讲以及士兵们口耳相传,迅速在军营的每一个角落发酵、沉淀,最终转化为一种更为具体、更为炽热的情绪——对皇帝绝对权威的敬畏,以及对自身作为“天子亲军”身份的空前认同与自豪。
然而,在这股昂扬的士气之下,一股潜藏的暗流也曾悄然涌动。试图收买哨官王启年的事件,虽被及时挫败,并顺势演变为引蛇出洞的妙棋,但其背后折射出的危机感,却让孙应元与陈启泰等新军高层警醒。敌人的触角,竟已试图伸向军队的肌体内部!
借此契机,一场名为“忠诚教育案例宣讲”的活动,在新军各营及讲武堂内大规模、高调地展开。
京郊大营,第二旅的校场上,寒风凛冽,但数千将士肃立无言,如同扎根大地的青松。旅长孙应元亲自站在点将台上,他没有谈论战术,没有操练队列,而是以王启年事件为引,声音洪亮,带着金属般的质感,传遍全场:
“弟兄们!就在几日前,有人妄图用五十两银子,买通咱们的一位哨官,想让他出卖同袍,背叛陛下,背叛大明!”孙应元开门见山,话语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台下顿时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士兵们脸上露出惊愕与愤慨之色。
孙应元抬手压下议论,继续道:“他们以为,咱们新军和那些旧军一样,当兵只是为了吃粮,为了几两卖命钱!他们错了!大错特错!”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无比的骄傲与斩钉截铁,“咱们新军,是陛下亲手缔造,是用最好的粮饷、最利的器械、最严的纪律、还有教导官日夜宣讲的道理武装起来的军队!咱们知道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咱们的骨头,是硬的!咱们的心,是铁的!”
他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那位被收买的哨官,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他将银票和密信,原封不动地交给了教导官,交给了本旅!他用行动证明了,他对陛下的忠诚,对咱们新军这个集体的忠诚,远远超过了那肮脏的五十两银子!”
“为此,本旅已上报陛下,为王启年哨官记功!陛下亲口嘉许:‘此乃新军之楷模,忠诚之典范!’”
“万岁!陛下万岁!”台下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士兵们情绪激昂,与有荣焉。
孙应元待声浪稍平,语气转为严厉:“但此事,也给咱们所有人都提了个醒!敌人亡我之心不死!他们明的打不过,就会来暗的!今日是银钱收买,明日就可能是美色诱惑,是家人胁迫!咱们每一个人,都要擦亮眼睛,绷紧脑子里那根忠义的弦!要记住,咱们手里的火铳,身上的号衣,吃的皇粮,都是陛下所赐!咱们的荣耀,与新军一体,与大明一体!任何人,想要破坏这份忠诚,就是咱们全体新军将士的死敌!”
“忠君报国!死不旋踵!”台下,在军官的带领下,口号声震天动地。
类似的宣讲,在每一个营、每一个队中反复进行。王启年的事迹被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由教导官和基层军官们,在饭前课后、训练间隙,不断地向士兵们讲述、剖析。这件事不再仅仅是一个个案,而是被升华为了对新军集体荣誉和忠诚信念的一次公开考验与胜利。
“看看王哨官!那才是真汉子!五十两啊,说不要就不要!”
“呸!那些狗东西,太小看咱们了!咱们是陛下的兵,岂是几两银子能买动的?”
“以后都得机灵点,要是碰到这种事儿,就得向王哨官学,立马报告!”
士兵们私下议论纷纷,言语间充满了对王启年的敬佩以及对试图收买行为的鄙夷和不屑。一种“忠诚受赏,背叛可耻”的集体潜意识,在不断的宣讲和讨论中,深深植根于这支军队的灵魂深处。
而在讲武堂内,这场忠诚教育的讨论则更加深入。学员们结合王启年事件,以及祭天大典的清洗,在政治课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孙子兵法》云,‘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陛下锐意革新,强国富民,此乃大‘道’!吾等军人,当顺此大道,而非为小利所惑!”一名学员引经据典。
“昔日岳武穆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王启年哨官不爱钱,正是武臣之节操!吾辈当效仿之!”
“然也!且陛下待我等如何?授以新械,教以新学,更以‘忠君报国’之理念塑我军魂!此乃知遇之恩,重塑之恩!岂是区区银钱可比?”
李宏祚坐在人群中,听着同窗们慷慨激昂的讨论,再回想起自己在大同边镇所见之腐败,军官克扣粮饷,士卒面有菜色,与如今新军之待遇、之气象简直是云泥之别。他心中的天平,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彻底倾斜。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一支有理想、有信念、被尊重、被厚待的军队,所能爆发出的忠诚与力量,是何等的可怕与……可贵。
“为君分忧……”他再次默念着自己写下的那四个字,此刻觉得重若千钧。这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承载了具体的内涵——抵御一切腐蚀,扞卫这条强国之路,报答那位赋予他们尊严与希望的皇帝。
经由王启年事件的处理与放大,新军内部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与思想强化。原本可能存在的些许微小裂隙被迅速弥合,军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对皇帝的忠诚度,不仅没有因外部渗透的企图而受损,反而借此机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种无形的、却又无比坚实的壁垒,在这支年轻的军队周围矗立起来。那是由严格的纪律、优厚的待遇、共同的理想,以及经过反复淬炼的忠诚共同铸就的,远比任何城墙都更加难以摧毁。
孙应元站在营房的高处,望着校场上依旧在进行着各种训练的士兵们,他们眼神坚定,动作有力,号令如山。他满意地舒了一口气。陛下的心血没有白费,陈启泰等教导官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支军队的魂魄,正在一次次的内外考验中,变得愈发纯粹,愈发坚韧。
军心似铁,可铸干城。而这,正是朱由检面对未来一切风浪,最值得信赖的基石。
喜欢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