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内烟雾缭绕,但这并未影响与会者专注的神情。周陌关于赛道选择、城市预留地和生态账的三点阐述,信息量巨大,观点超前,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在周陌讲述的过程中,除了朱市长偶尔插话询问一两个关键细节外,其他领导大多保持着沉默,或凝神倾听,或奋笔疾书,生怕打断周陌的思路,漏掉任何一句关键内容。直到周陌端起茶杯润喉,表示自己初步的分享暂告一段落时,会议室内的寂静才被打破。
朱市长率先开口,他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目光扫过在场的各位副主任:“周陌同志讲的这三点,高瞻远瞩,切中要害。科技创新是抢占未来制高点,预留土地是为子孙后代谋福,环保标准是避免走弯路。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抓紧时间问,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市长定了调子,提问环节才真正活跃起来。计委的明志澄副主任对“微电子产业”的具体内涵和可能的切入点很感兴趣;建委的叶伯初副主任则对“城市弹性空间”的规划尺度和如何在现有体制下操作存有疑虑;外经贸委的陆国贤副主任更关心国际上环保标准的差异以及严格标准是否会吓跑外资。
面对这些具体而深入的问题,周陌从容不迫,运用爵门话术,结合后世见闻加以包装,一一予以解答。 他谈及硅谷的崛起与产学研结合,谈到东京都市圈因早期规划不足导致的“城市病”和后期改造的巨额成本,引用伦敦雾霾治理和莱茵河污染教训作为环保必要性的佐证。 他的回答既展现了国际视野,又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和上海的现实基础,给出的建议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 整个问答过程,更像是一场高质量的思想交流会,周陌以其远超时代的认知,折服了在场这些经验丰富的决策者。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朱市长看了看手表,对周陌笑道:“周陌同志,讲了一上午,辛苦了。我们这外资委的食堂,饭菜还算可口,不如一起吃个便饭?我们边吃边聊,如何?”
周陌自然应允:“朱市长客气了,客随主便。”
一行人移步外资委的员工食堂。餐厅整洁明亮,干部职工有序排队。朱市长亲自拿出自己的饭卡,笑着对周陌说:“今天我来请客,尝尝我们食堂大师傅的手艺。”
周陌连忙道:“这怎么好意思,让市长破费了。”
“哎,你远来是客,又是给我们传经送宝,一顿工作餐,理所应当。”朱市长摆摆手,语气真诚。
午餐是标准的工作餐,两荤两素一汤,简单却干净实惠。几人围坐一桌,气氛比会议室里轻松了许多。 朱市长一边吃饭,一边对周陌说道:“周陌同志,不瞒你说,你上午讲的这三点,信息量很大,很多概念我们都是第一次听到,感觉抓住了点什么,但又好像隔着一层纱,没能完全吃透。你看,下午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再给我们深入讲讲?特别是这三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具体推进时可能遇到的难点和解决办法。我们就是想把你说的这三点理解透彻,现在确实有点半懂不懂。”
周陌闻言,面露难色,他看了一眼旁边的陈志远,然后对朱市长说道:“朱市长,非常感谢您的看重。只是我原计划是下午三点乘火车去济南,票都已经让助手预定好了。”
一旁的叶龙蜚主任立刻接话道:“三点钟的火车?到济南都得凌晨了吧?那个时间点到,住宿、安排都不太方便。周陌同志,你看这样行不行,我马上让人去给你们办理晚上八点多的那趟车,软卧包厢,保证舒适。你们明早抵达济南,正好是白天,一切都方便。下午我们还可以继续开会,深入探讨。你的随行人员,我立刻派人去通知安排,绝对耽误不了你的行程。”
叶主任语气诚恳,安排得也合情合理。周陌沉吟片刻,轻轻叹了口气,露出一个无奈又带着点理解的笑容:“好吧,既然各位领导如此盛情,我再推辞就显得不近人情了。那就按叶主任安排的办吧。”
“太好了!”朱市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那就这么说定了。”
午餐后稍事休息,下午的会议在两点准时继续。
会议开始,周陌便开门见山:“朱市长,各位领导,上午我将三个观点的框架和必要性做了阐述,具体的内容和案例,在问答环节也补充了不少。如果要我再重复讲一遍,意义不大。不如这样,大家现在就把心中还存在疑惑,或者觉得理解不够深入的地方提出来,我们进行针对性的讨论,这样效率更高,效果也可能更好。”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下午的会议便进入了更加深入和具体的研讨阶段。各位领导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领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的问及如何在高校资源和企业需求之间建立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有的探讨预留土地的法律保障和规划调整的灵活性;有的则对环保标准如何分阶段、分行业推行,以及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穷追不舍。
周陌则仿佛一个知识渊博的导师,耐心地解答着每一个问题。他引用的案例更加具体,提出的建议也更加细化。他谈到可以尝试建立“技术转移办公室”,谈到“土地银行”的概念和土地用途管制的弹性,谈到“污染者付费”原则和环保技术的引进与研发。他的话语始终围绕着上午的三个核心观点,不断深化和拓展,让在座的领导们原本有些模糊的概念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时间在思想的碰撞中飞快流逝。到了四点半左右,主要的问题基本都已讨论完毕,会议室暂时安静了下来。
周陌抬手看了看腕上的劳力士,说道:“看来大家的问题都问得差不多了。现在距离晚饭还有一段时间,如果各位还有兴趣,我可以再补充一点个人看法,算是上午三点的一个延伸,关于如何更好地吸引和留住外资,或者说,如何提升我们上海整体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这个词对于84年的干部们来说,还有些新颖。
“对,营商环境。”周陌肯定地点点头,“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企业从设立、运营到退出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总和。它不仅仅包括优惠政策,更包括高效的政务服务、公平的法律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透明稳定的政策预期等等。”
接着,周陌结合后世上海乃至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成熟经验,用符合当下语境的话语进行了阐述。他强调了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企业开办和运营时间的重要性;谈到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吸引高科技企业的关键作用;建议建立健全的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还提到了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变“管理”为“服务”的理念。
“归根结底,”周陌总结道,“优质的营商环境,就是让企业想来、能留、发展好。这需要政府层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和提升。也许初期见效慢,但一旦形成口碑和制度优势,对于吸引高质量的外资和内资,激发市场自身的活力,将产生长远而深刻的积极影响。”
这番话再次引发了领导们的深思。朱市长听得尤其认真,不时点头。周陌的这番补充,将上午的战略层面的思考,部分延伸到了制度建设和政府自身改革的层面,为他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讨论一直持续到傍晚六点半,才在秘书的提醒下告一段落。
晚餐依旧在外资委的员工餐厅。饭后,朱市长、叶主任、吴主任等一众领导亲自将周陌送到办公楼楼下。朱市长的秘书已经将车开了过来。
“周陌同志,非常感谢你今天的无私分享,让我们受益匪浅,茅塞顿开啊!”朱市长紧紧握住周陌的手说道。
“朱市长您太客气了,我只是谈了一些个人浅见,能对上海的发展有所助益,是我的荣幸。”周陌谦逊地回答。
“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向你请教。一路顺风!”叶龙蜚和吴祥明也纷纷与周陌握手道别。
周陌在朱市长秘书的专车护送下,返回了宾馆。此时,陈志远已经带领其他随行人员——詹妮弗、刘富贵、卡洛斯、迈克尔、汤姆、赵铁柱、秀芹、张秀兰等人收拾好行李,在大堂等候了。
见到周陌回来,陈志远立刻上前汇报:“先生,去火车站的大巴车已经安排好了。叶主任那边的人也帮我们换好了晚上八点十分出发的软卧车票。”
周陌点点头:“好,大家辛苦了,那我们这就出发去火车站。”
喜欢纽约1981:内外八门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纽约1981:内外八门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