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两家工厂,已是傍晚时分。在叶龙蜚和吴祥明两位主任以及两家工厂领导的热情邀请下,一行人来到了上海着名的本帮菜老字号“老人和馆”。餐厅古色古香,透着历史的沉淀。
宴席安排在一个大包间内,主桌上,周陌自然是主宾,左右分别是詹妮弗和张秀兰,接着便是叶主任、吴主任以及无线电四厂和汽水厂的几位主要领导。精致的本帮菜肴陆续上桌,色泽诱人的糟鸡、香气四溢的糟钵头、鲜嫩滑爽的糟溜鱼片……充分展现了上海菜的浓油赤酱与糟香特色。
酒桌上,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些许国内特有的酒桌文化。几位厂领导轮番向周陌敬酒,言辞恳切,既表达了对这位海外贵客的尊敬,也隐含着对引进外资、技术的渴望。周陌以茶代酒,从容应对,既不失礼,也保持着自己的原则。詹妮弗和张秀兰则安静地用餐,偶尔在周陌的示意下,与旁边的领导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融洽。叶龙蜚主任放下筷子,身体微微前倾,语气真诚地对周陌说:“周陌同志,今天参观了我们这两家厂子,感觉怎么样?不瞒您说,我们现在是既感到振奋,又有些迷茫。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开了,但具体往哪个方向使劲,怎么才能走得又快又稳,心里还不是完全有底。您在海外见多识广,不知道对我们上海当前的发展,有没有什么高见或者提醒?”
吴祥明副主任也附和道:“是啊,周陌同志,您之前在深圳的点拨,可是让人茅塞顿开。我们也想听听您对上海的看法,哪怕是一两句提点,对我们可能都是巨大的帮助。”
周陌闻言,放下茶杯,沉吟了片刻。他环视了一下桌上诸位期待的目光,缓缓开口道:“叶主任,吴主任,各位领导,高见谈不上。不过,既然各位问起,我确实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只是这里酒酣耳热,恐怕难以尽述。不如这样,如果各位明天上午有空,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比如宾馆的会议室,我再详细向各位汇报一下我的浅见?”
叶主任和吴主任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惊喜和重视。叶主任连忙摆手:“哎,周陌同志太客气了,什么汇报不汇报的,是我们向您请教!”他略一思忖,说道,“宾馆会议室恐怕不够正式,也怕打扰您休息。这样,明天上午,我们安排车来接您,到我们外资委的会议室,那里安静,也方便记录和讨论,您看如何?”
周陌微笑着点头:“客随主便,那就听叶主任安排。”
大事敲定,酒桌上的气氛更加热烈,各位领导推杯换盏,话题也更加广泛,但核心始终围绕着经济发展、技术引进和城市未来。周陌巧妙地运用话术,既分享了国际视野,也表达了对国内发展艰辛的理解,赢得了在座众人的一致好感。
翌日清晨,周陌在宾馆房间醒来。身旁的詹妮弗仍在熟睡,金色的长发铺散在枕头上,嘴角带着一丝恬静的笑意。周陌轻手轻脚地起身,在房间内进行了一套简短的形意拳晨练,活动开筋骨,随后洗漱整理。
在宾馆餐厅用早餐时,周陌对同桌的陈志远低声吩咐道:“志远,下午我这边事情结束后,我们就出发去济南。你提前把行程安排好,车辆、票务都准备好。”
“明白,先生,我这就去办。”陈志远利落地应下。
早餐刚结束,周陌一行人走出餐厅,就看到吴祥明主任带着秘书已经等在大堂了。
“周陌同志,早上好!休息得还好吗?”吴主任热情地迎上来。
“很好,谢谢吴主任关心。”周陌与他握手。
一行人乘车来到了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所在的办公地点。会议室内,已经坐了不少人,气氛庄重而正式。除了昨天见过的叶龙蜚主任、吴祥明副主任,还有几位气质沉稳、目光锐利的中年干部。
叶主任见到周陌进来,立刻起身,热情地为他引见:“周陌同志,来来来,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外资委的朱主任,也是我们上海的市长!这位是黄菊副主任,这位是计委的明志澄副主任,这位是建委的叶伯初副主任,这位是外经贸委的陆国贤副主任……”
周陌心中微动,面上却依旧保持着从容的微笑,与在座的各位领导一一握手问候。他没想到,一次非正式的交流,竟然惊动了市长亲自出席,可见上海方面对这次谈话的重视程度。
落座后,朱市长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他语气平和但带着一种天然的威严和务实:“周陌同志,欢迎你来上海。你在深圳的一些观点,我们看了,很有启发。今天请你来,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听听你这个‘局外人’,对我们上海未来的发展规划,有什么真知灼见?放开讲,好的坏的,我们都能听。”
感受到在座众人专注而期待的目光,周陌也不怯场。他清了清嗓子,目光平和地扫过众人,开始了他精心准备的阐述:
“朱市长,各位领导,非常感谢各位的信任。那我就结合我在海外观察到的一些趋势和规律,谈三点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各位参考。”
“第一,是关于赛道选择的问题。我认为,上海不能仅仅满足于当前的传统工业升级和‘三来一补’。上海拥有复旦、交大等顶尖高校资源,这是巨大的优势。应该更有魄力,提前锚定‘科技创新’这个未来主赛道。比如,可以尝试布局微电子、生物医药这些代表着未来的产业。哪怕初期只是建立一些小型的实验室、技术孵化基地,投入一些种子基金,吸引和培养相关人才。这样做,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显着效益,但长远看,是为了避免未来在核心技术上被‘卡脖子’,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他顿了顿,看到朱市长和几位副主任都在认真记录,叶龙蜚更是频频点头。
“第二,是关于城市空间规划。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在规划时,眼光一定要放长远。比如在虹桥、甚至是浦东这样有潜力的区域进行规划时,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工业布局和交通需求。我建议,可以有意地预留出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留白区域’或弹性空间。这些区域,短期内可以作为绿地或者低强度开发,但要为未来可能的地铁网络枢纽、大型生态公园、或者高端商务区的建设留下余地。这样可以避免二十年后,因为规划目光短浅而不得不进行大规模、高成本的拆改,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提到“浦东”和“地铁网络”,在座的几位建委和计委领导眼神都是一动,显然触动了他么正在思考的某些议题。
“第三,可能听起来有些超前,但我认为至关重要,那就是要用‘生态账’来算‘经济账’。”周陌继续说道,“在大力引进外资和工业项目的同时,我强烈建议,要提前制定并严格执行一套符合上海实际情况的、起码的环保标准。比如污水排放标准、工业废气处理要求等。也许初期会增加一些企业的入驻成本和我们自己的监管成本,但这笔账必须要算。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惨痛老路。否则,未来可能需要花费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去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那个代价就太大了,而且有些破坏是不可逆的。”
周陌的讲述条理清晰,观点鲜明,既有高度又接地气。在随后的问答环节,各位领导纷纷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提问,有的问及微电子产业的具体切入方向,有的询问预留城市弹性空间的具体操作难点,有的则对环保标准制定的国际经验和可能遇到的阻力表示关切。
周陌凭借其超越时代的见识和爵门话术的巧妙运用,一一给予了深入浅出的回答。他引用的案例看似来自“国际经验”,实则融合了后世的成功实践,给出的建议既具有前瞻性,又充分考虑了八十年代中国的现实条件和接受程度。整个上午,会议室里的思想碰撞异常激烈,周陌的许多观点,无疑为正在探索改革路径的上海决策者们,打开了一扇眺望未来的窗户。
喜欢纽约1981:内外八门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纽约1981:内外八门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