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符传之事便传遍全府。
学子们议论纷纷,皆称羡不已。
公输学院聚集天下巧匠,向来为人称道。
士农工商,工匠历来地位卑微,自打大蜻设公输学以来,才吸引众多能人前来投学。
“钦仲。”
诸葛亮手持符传走入院中,唤道:“随我去吴郡渡口。”
“吴郡?”
李眼露讶色,“孔明,你也参与牵星术的研究了?”
“牵星术?”
诸葛亮一脸疑惑。
李乃益州梓潼人士,早年师从司马徽。
尹默受聘为学府大儒,携弟子而来,李亦随之迁居至此,在公输学深造。
“对。”
李点头解释:“今日午间,尹师命公输学子赴吴郡渡口研习牵星之法,关系到我大蜻夷州舰远洋航行的大计。”
“原来如此。”
诸葛亮苦笑一声:“我是奉符传而来,负责督造战船工具,所以也要前往渡口。”
“原来如此。”
李误眼中微光闪动,缓缓说道:“此次牵星术的总领是扶风的马德衡师兄,曲辕犁与水转翻车皆是在他主持下创制并推行的。
你若想深入了解,可去寻张奋师兄或蒲元师兄请教。”
“多谢指点。”
诸葛亮拱手致意,心中感激。
他对公输学虽有涉猎,也怀热忱,但自入书院以来,主修方向偏重于政务治理,对同门中的巧匠之才了解不多。
因此,李误所言对他而言,实属雪中送炭。
一日之后。
公输学子纷纷自各地汇聚城外。
以马钧为首的一众牵星术研习者,人数逾百;而由诸葛亮牵头组织的海风回回炮研制团队,亦集结了数十名青年才俊。
这些少年书生胸怀壮志,神采飞扬,登上马车之际,望向远方的目光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车队缓缓启程,直奔吴郡渡口而去。
为大蜻之兴盛而求知。
大蜻的命运,正握在这一代年轻人手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炅对他们的期许,从不止于安民理政。
他坚信,无论是公输之技、医道仁心,还是兵法韬略,皆能绽放光辉,成为支撑大蜻江山的栋梁之材。
大蜻城头。
司马徽、庞德公等师长伫立高台,目送车队渐行渐远。
“司业……”尹默望着远去的身影,声音微颤,“这些孩子,年长者尚未及冠,年少者才刚满十五,竟就这么踏魔都路,奔赴风浪险境,为国效力!”
“正是如此。”司马徽背手而立,语气沉稳。
庞德公低声道:“此行另有专利司官员随行护持。
凡有所创,若确有实用价值,便可录入典籍,传之后世。
今日学府百家争鸣,英才辈出,欲要安定天下者,舍我大蜻之士,更有何人?”
“不负青春。”
“不负家国。”
“天下谁人不识君。”
城楼之上,回荡着诸位先生的慨叹与欣慰。
大蜻属于万民,也属于万千寒窗苦读的学子。
他们无悔当年投身教化,只为将智慧薪火相传,照亮这片土地的未来。
大蜻府衙。
厅堂之内。
荀攸轻挽衣袖,细细研墨;
张昭、乔蕤等人展开锦帛长旗;
王炅提笔挥毫,一气呵成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妙语!雄字!”
众人凝视良久,眼中尽是敬仰。
“王虎。”王炅搁笔,神色肃然,“即刻带赤壁卫快马追上队伍,将此旗亲手交付学子。
明年开春,我必亲赴吴郡渡口,与他们相见。”
“遵命。”
王虎双手接过旌旗,神情庄重。
铁骑出城,蹄声如雷。
赤壁卫旗帜猎猎,在阳光下翻卷飘扬,那面承载寄语的大旗,映入沿途百姓与学子的眼帘,也烙进他们的心底。
半个时辰后,王虎率数百精骑于大蜻城东十里处追上了前行的车队。
“虎将军!”
“参见赤壁统领!”
专利司官吏、诸葛亮、马钧等人纷纷下车,神色敬畏。
赤壁卫——既是主公亲卫,更是继承赤壁旧军荣光的精锐之师。
“铿”一声,王虎跃下战马,气息未定,便从随从手中接过旌旗,稳稳插在队首车前。
“这是……?”
众人屏息凝望。
诸葛亮低声念出旗上文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王虎整衣肃立,朗声道:“你们虽为书生,却也是大蜻疆场上的同袍。
此旗乃主公亲笔所书。
来年新春,主公定会亲至吴郡渡口相迎。
前路多艰,望诸君珍重缓行。”
“大蜻必胜!”
近二百学子齐齐走下车列。
热血涌上心头,目光灼灼地盯着那面旌旗,齐声长啸,响彻旷野。
他们是学子,亦是战士。
赤壁卫视他们为战友,而这面旗帜,便是他们的战魂所系,将在吴郡渡口猎猎飞扬,见证他们的功业。
“诸君慢行。”
“诸君慢行。”
数百赤壁卫列阵成行,披甲执刃,手扶军旗,齐声呐喊,为远行之人壮行。
这是迟来的誓师,却因这份厚重的情义,显得尤为珍贵。
征伐交州,已在举国同心之中悄然铺展。
学府、六部、军议司,无不协力共进。
光阴流转,倏忽之间。
建安二年的尾声已然临近。
十一月初。
司空府点兵三万,正式出征。
曹洪率一万兵马为先锋,屯驻叶县一带;
夏侯渊领兵一万为右翼,进逼鲁阳城下,锋芒毕露;
与此同时,孙策于汝南起兵万余,作为左翼策应主力,驻军舞阴。
四万大军压境,兵势浩荡,宛城之战,志在必得。
定陵。
司空府中军大帐。
中军主力与后勤营已会合一处。
此番曹操气势如虹,点将十余员,郭嘉、程昱亦随军而至。
帅帐之内,文臣武将齐聚一堂。
曹操端坐主位,神情从容。
程昱翻阅战报,语气凝重:“子廉在叶县坚守,遭遇张绣部死力阻击。
不过孙策已夺回汝阴,妙才也顺利拿下鲁阳。”
“主公。”
郭嘉低声开口,“张绣此次抱定死志,亲率大军压境,锋线直逼我前军阵地,恐怕短期内能牵制我军推进。”
“主公!”
于禁上前请命,“末将愿往叶县,十日之内定取张绣首级!”
“不必着急。”
曹操神色淡然,挥手道:“我军倾巢而出,仅留子孝与元让镇守许昌,表面防杨奉、董承作乱,实则亦是提防袁本初伺机南下。”
“诺。”
于禁只得退下,面有不甘。
“主公。”
郭嘉从案上取过一份密件,沉声道:“校事来报,驻守新野的黄祖并未援救张绣,反倒荆州州牧遣邓济领兵五千进驻湖阳,意在遏制我军左翼包抄之势。”
“黄祖?”
曹操轻抚长须,冷笑一声:“不过一介匹夫罢了。
盘踞江夏,形同刘表附庸;昔日射杀孙坚,后又于江上斩王猛,早已惹怒江东。
他岂敢轻易出兵?若真调兵北上,江夏空虚,王政南铁骑渡江只在旦夕之间!”
“主公所言极是。”
程昱微微一笑,“正因黄祖与孙氏结下血仇,我们才以孙策为左翼。
他若敢动,孙策必倾尽全力与其死战。”
“嗯。”
曹操颔首。
郭嘉叹道:“此役当步步为营,切忌冒进贪功。”
“正是。”
曹操一锤定音,“此战不求尽取南阳,只须夺下宛城即可。
只要许昌以南握有一处险关,便可腾出手来图谋徐州。”
“诺!”
众将齐声应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一回,他们再不容疏漏。
更不会重演当年流水河畔那场惨败。
司空府大军开拔,震动四方。
荆州、徐州、冀州皆为之侧目。
此战,关乎曹操能否真正掌控中原。
此前荀攸在《大蜻辑报》中详析宛城战略地位,天下诸侯无不警觉。
徐州,下邳,州牧府内。
吕布与众将争执激烈。
“主公。”
陈宫目光如炬,“曹操攻宛,许昌必然空虚。
虽难越刘备直捣腹地,但我军也该有所动作。”
“出兵?”
高顺、张辽眉头微皱。
“不错。”
陈宫踱步至地图前,神色凝重:“司空府既动,孙策屯兵汝南,为其左翼主力。
今日宛城战火,便是明日下邳之忧!”
吕布眼神一寒:“公台,你是说……奔袭沛国?”
“正是。”
陈宫语气坚定:“刘备据小沛,募兵万余,日夜操练不息。
若待曹操得胜,司空府东进在即,彼时刘备便成其侧翼利刃,我军将腹背受敌!”
“刘备……小沛……”
吕布手按剑柄,立于地图旁,喟然长叹:“只恨王政南不肯结盟,否则让他牵制刘备,我便可直扑许昌!”
“多说无益。”
陈宫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吕绮玲自大蜻归来后,终日心绪难宁。
边塞女子,向来敬慕英雄。
见过王政南那般少年豪杰,心中又怎能再容他人?
故而她此行出使,并非徒劳。
她与大蜻之间,藏着退路,也藏着念想。
“文远。”
吕布转身执剑,决然下令:“你率五千人守下邳,高顺整备兵马,我要趁其不备,一举击溃刘备!”
“诺!”
诸将齐声领命。
喜欢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