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图所带来的震撼感,仍在两仪殿内无声地弥漫。李世民的目光从那幅描绘着寰宇的巨图上缓缓抬起,扫过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马周、韩浩等人脸上那尚未完全褪去的惊容与沉思。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稳而有力,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此图所载,关乎国运,非同小可。诸位爱卿看过之后,心中知晓便可,暂不宜对外宣扬。”他的目光带着帝王的威严与嘱托,“当务之急,是我们需静下心来,商议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略,以应对契丹内附之事,并以此为始,谋划长远。”
众人闻言,纷纷收敛心神,郑重颔首。然而,就在大家准备重新聚焦议题时,秦杨却微笑着拱了拱手:
“陛下,若无其他要事,臣先行告退。”
李世民一愣,诧异道:“秦杨,且慢。朕召你来,正是要集思广益。你方才故事也讲了,图也看了,难道不打算说说你的具体想法?莫非心中已有良策?”
秦杨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几分,却带着一种明确的疏离感:“陛下,良策或许有,但今日,臣不能说。”
“为何?”李世民眉头微蹙。
“因为陛下需要成长,朝堂之上的诸位相公、侍郎、御史们,也需要成长。”秦杨的声音平静却清晰,“决策之权,理应在陛下与诸位大臣手中。这大唐的江山,终究是陛下的江山,是朝堂诸公治理的江山。”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思路,我已经借故事和地图给了。但路,终究要陛下和自己臣子们自己去走,去悟。若事事皆需我秦族出谋划策,制定细则,那还要这满朝文武何用?长此以往,诸位大臣岂非逐渐被边缘化?而‘秦族’二字,怕是真的要响彻天下,凌驾于朝堂之上了。这绝非我大哥与我所愿。”
他的话语直白得近乎尖锐,让房玄龄等人面色微变,陷入深思。
秦杨继续道,语气带着一丝戏谑却不容置疑的决绝:“所以,自今日起,秦族的态度很明确:大唐不到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我们不会再介入朝堂政务的谋划。我们秦族,只管在前方冲锋陷阵、开拓杀敌,至于后续如何治理、如何安抚、如何消化……这‘埋人’的活儿,就得靠陛下和诸位自己了。”
“哈哈!”他轻笑一声,气氛稍缓,“当然,私下里,陛下和诸位若想找我和大哥喝酒谈天,我们随时欢迎。但若谈国事……就免了。”
他再次拱手,转身欲走,却又像想起什么似的,回头对李世民笑道:“对了,陛下,可别忘了您亲口许诺的差事。龙首原最近又添了几位新丁,这取名的大事,可就全仰仗陛下的文采和恩典了!臣,告退!”
说完,秦杨不再停留,洒脱地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两仪殿,留下一个让李世民和众臣心情复杂、却又不得不深思的背影。
殿内重归寂静。李世民望着秦杨离去的方向,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龙案,脸上看不出喜怒。
良久,他才缓缓吐出一口气,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和坚定,扫视着眼前的臣子们:
“他的话,虽不中听,却是在理。朕,不能永远倚仗秦族。你们,也不能。”
“听到了吗?”皇帝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从今日起,从契丹之事始,给朕打起精神!拿出你们平生所学、满腔抱负!”
“朕,要看到你们的成长!朕,要看到一个真正能独当一面、治理这万里江山的朝堂!”
“现在,”李世民的手指重重地点在那幅世界地图上,“就从如何安置契丹,如何制定一套可包容未来万千族群的万民之策开始议!朕,要听的是你们的方略!”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精神猛地一振,压下心中所有杂念,眼神重新变得专注而锐利,齐齐躬身:
“臣等,遵旨!”
喜欢大唐有一帮古惑仔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唐有一帮古惑仔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