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规颁布,船工忧怨
天圣八年七月,汴河漕运迎来了一次重大变革。官府突然颁布新规:所有漕运商船需缴纳 “漕运管理费”,每艘船每月缴五十文钱;同时,漕运路线需按官府划定的 “固定航线” 行驶,不得擅自更改;此外,船工需到漕运司登记备案,领取 “船工令牌”,无令牌者不得参与漕运工作。
新规颁布的消息传到汴河村,立刻引发了船工们的不满。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十几个船工围坐在一起,个个愁眉苦脸,议论纷纷。
“这什么破规矩!每月缴五十文管理费,我们运一趟粮食才赚一百文钱,缴完费,剩下的钱连养家都不够!” 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船工拍着大腿,气愤地说。他叫王二,家里有三个孩子,全靠他跑漕运赚钱糊口。
另一个老年船工叹了口气:“管理费也就罢了,这固定航线更是坑人!以前我们从汴河村到汴京,能走近路,节省大半天时间,现在按固定航线走,要多绕二十里路,不仅费时间,还多耗粮食和水!”
“还有那船工令牌,登记备案要交二十文钱,我们哪有闲钱交啊!” 一个年轻船工皱着眉头说,“我爹前阵子生病,家里欠了不少债,现在连吃饭都成问题,哪还有钱领令牌?”
肖雯雯和刘破虏推着货郎车路过,正好听到船工们的议论。刘破虏停下脚步,拉了拉肖雯雯的衣角:“肖姐姐,他们好可怜啊,官府的新规要是真的实行,他们就没法赚钱了。我们能不能帮帮他们?”
肖雯雯点点头,心里也满是担忧。她知道,汴河沿岸的船工大多家境贫寒,新规的各项要求无疑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而且,固定航线可能会影响漕运效率,导致江南的粮食、丝绸无法及时运到汴京,进而影响物价,最终受苦的还是普通百姓。
她走到船工们面前,轻声说:“各位大哥,我刚才听你们说官府颁布了漕运新规,不知具体还有哪些条款?或许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跟官府沟通一下,调整一下新规。”
船工们见是肖雯雯,都放下了戒备 —— 之前蝗灾时,肖雯雯帮他们消灭蝗虫,保住了麦田,大家都很信任她。王二叹了口气,把新规的详细条款一一告诉了肖雯雯。
二、走访商户,了解连锁反应
为了全面了解新规的影响,肖雯雯决定带着刘破虏去走访汴河沿岸的商户。这些商户大多靠漕运进货,漕运新规一旦实行,肯定会影响他们的生意。
两人先去了村东头的 “张记布庄”。布庄老板张掌柜正坐在柜台后,对着账本唉声叹气。看到肖雯雯和刘破虏进来,他连忙起身迎接:“肖姑娘、小虏,快坐!我正愁得睡不着觉呢!”
“张掌柜,可是因为漕运新规的事?” 肖雯雯问道。
张掌柜点点头,无奈地说:“可不是嘛!我这布庄的布都是从江南运来的,以前每月运两批货,现在按固定航线走,运货时间多了两天,而且船工要缴管理费,他们肯定会涨运费。运费一涨,我进布的成本就高了,要是我也涨价,百姓们就买不起布了;要是不涨价,我就要亏本,这日子没法过了!”
离开布庄,两人又去了 “李记粮铺”。粮铺老板李掌柜也是一脸愁容:“我这粮铺的粮食主要靠漕运从江南运来,新规实行后,粮食运到的时间会推迟,要是遇到雨天,粮食还容易发霉。而且管理费和运费上涨,粮食价格肯定会涨,百姓们本来就吃不饱饭,要是粮价再涨,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要饿肚子了!”
刘破虏一边听,一边用小本子记录下来 —— 肖雯雯教他,遇到问题要先收集信息,才能找到解决办法。他把张掌柜和李掌柜的话都记在本子上,还特意标注了 “布庄成本上涨、粮铺粮价可能上涨” 等关键信息。
走访完十几家商户,肖雯雯和刘破虏回到茅草屋。刘破虏把小本子递给肖雯雯:“肖姐姐,你看,新规不仅影响船工,还影响商户,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跟官府沟通,让他们改改新规!”
肖雯雯看着本子上工整的字迹,心里满是欣慰:“小虏,你做得很好,懂得收集信息了。要跟官府沟通,光有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统计一下受影响的船工和商户数量,整理出具体的困难,这样才能让官府重视我们的诉求。”
三、统计民情,少年助力
接下来的几天,肖雯雯和刘破虏开始忙着统计受漕运新规影响的船工和商户数量。刘破虏负责走访汴河村及周边的船工,肖雯雯则负责走访商户。
刘破虏拿着小本子,挨家挨户地拜访船工。每到一户,他都会先礼貌地问好,然后详细询问船工的家庭情况、每月收入、受新规影响的具体程度,并认真记录下来。
有一户船工家里特别困难,男主人卧病在床,女主人靠帮人缝补衣服赚钱,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女主人一边哭,一边对刘破虏说:“我家男人以前跑漕运,每月能赚一百多文钱,现在新规实行,他不仅要缴管理费,还要花二十文钱领令牌,我们哪有这么多钱啊!要是他不能跑漕运,我们全家都要饿死了!”
刘破虏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安慰道:“阿姨,你别担心,我们正在收集大家的情况,准备跟官府沟通,一定会想办法帮你们的!” 他把这户人家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还特意在旁边画了一个小爱心,提醒自己要重点关注。
肖雯雯那边的统计也很顺利。她不仅统计了商户的数量,还记录了每家商户受影响的具体金额、可能上涨的物价幅度,以及对百姓生活的潜在影响。
经过五天的努力,两人终于完成了统计:汴河沿岸受影响的船工共有两百三十人,商户共有五十六家;船工每月平均收入将减少四十文钱,商户进货成本平均上涨三成,预计粮价、布价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将上涨两成。
肖雯雯把统计结果整理成一份详细的 “漕运新规民情报告”,准备带着报告去汴京城的漕运司,跟官府沟通。
四、漕运司沟通,初获成效
出发去汴京城的前一天晚上,刘破虏拉着肖雯雯的手,小声说:“肖姐姐,明天去漕运司,我跟你一起去好不好?我可以帮你递报告,还可以跟官差说我们收集到的情况。”
肖雯雯笑着点头:“好啊,有你一起去,姐姐更有信心了。不过,到了漕运司,你要注意礼貌,不要随便说话,等姐姐让你说的时候再开口。”
刘破虏用力点头:“我记住了!”
第二天一早,两人推着货郎车,带着 “漕运新规民情报告”,往汴京城赶。到了漕运司门口,肖雯雯让刘破虏在门口等着,自己先去跟官差沟通。
官差听肖雯雯说要反映漕运新规的问题,态度很冷淡:“官府颁布新规,是为了规范漕运秩序,你们这些老百姓懂什么?赶紧回去,别在这里捣乱!”
肖雯雯不卑不亢地说:“官爷,我们不是来捣乱的,只是想把百姓们的困难反映给你们。新规虽然是为了规范漕运,但确实加重了船工和商户的负担,要是不调整,不仅会影响漕运效率,还可能导致物价上涨,影响百姓生活。这是我们收集的民情报告,还请官爷帮忙递交给主事大人。”
就在这时,刘破虏从门口跑进来,手里拿着小本子,对官差说:“官爷,我这里有船工和商户的具体情况,有两百三十个船工每月收入会减少,还有五十六家商户成本上涨,要是粮价涨了,百姓们就没饭吃了!”
官差被刘破虏的真诚打动,又看了看肖雯雯手里的报告,犹豫了一下,说:“好吧,我就帮你们递上去,不过主事大人忙不忙得过来,会不会看,我就不知道了。你们先回去等消息吧。”
两人只好先回汴河村。接下来的几天,刘破虏每天都去村口等消息,心里既期待又紧张。肖雯雯安慰他:“别着急,官府处理事情需要时间,我们再等等。”
第五天下午,漕运司终于派人来了。来的是漕运司的主事李大人,他手里拿着肖雯雯提交的民情报告,对村民们说:“经过我们商议,决定对漕运新规进行调整:船工管理费减半,每月缴二十五文钱;固定航线保留三条近路,供船工选择;船工令牌登记备案费用免除,由官府承担。另外,我们还会派人定期走访船工和商户,了解大家的困难,及时调整政策。”
村民们听了,都欢呼起来。王二激动地拉着李大人的手:“多谢李大人!您真是为民做主的好官啊!”
刘破虏也兴奋地跑到肖雯雯身边,小声说:“肖姐姐,我们成功了!我们帮大家解决问题了!”
肖雯雯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是啊,我们成功了。这不仅是我们的功劳,更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以后遇到困难,只要我们团结起来,积极反映问题,就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五、成长记录,观测推进
回到茅草屋,肖雯雯打开手腕上的定位器。屏幕上显示:“北宋民生观测任务进度 75%,已补充漕运新规实施细节、船工与商户生存状况、民情调解过程;刘破虏成长进度 50%,已具备收集信息、协助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船工与商户中树立良好口碑,时空干预度 1.0%,仍在安全范围内。”
她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心里满是感慨。刘破虏从一个流浪孤儿,成长为能协助她收集民情、调解矛盾的小帮手,这其中的变化让人欣慰。而她的观测任务也在稳步推进,收集到的漕运民生细节,将为时空管理局研究北宋中期社会变迁提供重要依据。
刘破虏坐在桌子旁,看着自己记录民情的小本子,心里满是自豪。他想起肖姐姐说的话,“团结起来就能解决困难”,暗暗发誓,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不仅要帮肖姐姐完成观测任务,还要为百姓们做更多的事,像肖姐姐说的那样,成为一个有担当、能为百姓做主的人。
夜色渐深,汴河的流水声在窗外潺潺。肖雯雯和刘破虏都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用知识和勇气,去面对每一个困难,去书写属于他们的北宋故事。
喜欢快穿之我是时空管理员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快穿之我是时空管理员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