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灾兆初现,人心惶惶
天圣八年六月,汴河沿岸的麦子刚抽穗,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却悄然逼近。最先发现异常的是汴河村的张阿公 —— 他在自家麦田里除草时,看到几只通体翠绿的蝗虫趴在麦穗上啃食,起初以为只是零星几只,可到了下午,麦田里的蝗虫竟多了起来,成片的麦穗被啃得残缺不全。
“不好了!有蝗虫!” 张阿公慌慌张张地跑回村里,手里攥着一只被踩死的蝗虫,“大家快去看看自家的麦子,再不想办法,今年的收成就要没了!”
村民们闻讯纷纷跑到田里,看到麦田里越来越多的蝗虫,都慌了神。一个中年农夫蹲在田埂上,看着被啃坏的麦穗,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这可怎么办啊?我家就靠这几亩麦子过日子,要是被蝗虫吃了,今年冬天全家都要饿肚子了!”
另一个农妇也哭哭啼啼地说:“去年漕运船翻了,我家男人没了,就指望这点麦子换钱给孩子治病,要是没了收成,孩子可怎么办啊?”
肖雯雯和刘破虏听到消息,也连忙赶到田里。看着成片的蝗虫在麦田里肆虐,肖雯雯心里一沉 —— 她在时空管理局的资料里看到过,北宋天圣年间曾发生过多次蝗灾,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颗粒无收,引发饥荒。而汴河村的村民本就生活艰难,要是再遭遇蝗灾,后果不堪设想。
刘破虏看着被啃坏的麦穗,又想起村民们焦急的神情,紧紧攥住肖雯雯的手:“肖姐姐,我们快想想办法吧!不能让蝗虫把麦子都吃了!”
肖雯雯点点头,安抚道:“别慌,蝗虫虽然多,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肯定能想出办法消灭它们。我们先回村里,召集大家一起商量对策。”
二、急中生智,改良除蝗法
回到村里,肖雯雯召集村民们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开会。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却始终想不出有效的办法 —— 有的说用扑蝗网扑,可蝗虫太多,根本扑不过来;有的说用火烧,可麦田旁边就是茅草屋,一旦引发火灾,后果更严重;还有的说去求官府,可官府远在汴京城,等派来援兵,麦子早就被蝗虫啃光了。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肖雯雯忽然想起现代的 “诱杀蝗虫” 方法 —— 蝗虫有趋光性,晚上会被灯光吸引,而且蝗虫喜欢吃含盐的食物。她眼前一亮,对村民们说:“大家别着急,我有个办法,说不定能消灭蝗虫!”
村民们纷纷看向肖雯雯,眼里满是期待。肖雯雯继续说:“第一,我们可以利用蝗虫的趋光性,晚上在麦田旁边点上油灯,再在油灯下面放一个装满水的大盆,水里滴几滴菜籽油。蝗虫被灯光吸引,会飞到水盆里,菜籽油能让蝗虫浮在水面上,这样就能淹死它们。第二,我们可以把麦麸和盐混合在一起,撒在麦田周围,蝗虫喜欢吃含盐的麦麸,吃了之后会因为盐分过多而死亡。”
村民们听了,半信半疑。张阿公皱着眉头说:“肖姑娘,这方法真的有用吗?我们以前从来没试过。”
肖雯雯笑着说:“张阿公,现在情况紧急,我们不妨试试。就算不能消灭所有蝗虫,也能减少一部分,总比坐以待毙好。而且这些方法需要的材料都很常见,油灯、水盆、麦麸、盐,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不用花太多钱。”
刘破虏也连忙帮腔:“大家相信肖姐姐吧!肖姐姐很有学问,她的办法肯定能行!我愿意第一个去做!”
看着刘破虏坚定的眼神,又想到肖雯雯之前帮老船工解围的事,村民们渐渐放下疑虑,纷纷表示愿意尝试。
接下来,村民们开始分工合作:家里有油灯的,都把油灯拿出来;会木工的,连夜打造大盆;妇女们则在家准备麦麸和盐;年轻力壮的汉子们则负责把油灯和水盆搬到麦田旁边,布置诱杀点。
刘破虏也忙前忙后,一会儿帮着搬油灯,一会儿帮着混合麦麸和盐,累得满头大汗,却一点也不觉得辛苦。肖雯雯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欣慰 —— 这孩子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懂得了为村民们分忧,越来越有担当了。
三、夜战蝗虫,初显领导力
夜幕降临,汴河村的麦田里亮起了一盏盏油灯。昏黄的灯光在夜色中摇曳,吸引了无数蝗虫飞来。蝗虫扑向灯光,却不小心掉进下面的水盆里,被菜籽油粘住,很快就淹死了。村民们守在诱杀点旁边,看到水盆里越来越多的蝗虫,都兴奋地欢呼起来:“有用!肖姑娘的办法真有用!”
刘破虏负责的是村东头的麦田,他守在油灯旁边,一边观察水盆里的蝗虫,一边时不时地把掉进水里的蝗虫捞出来,防止它们堵住水盆。有几个年幼的孩子也想来帮忙,却因为害怕蝗虫不敢靠近。刘破虏看到后,走过去笑着说:“别害怕,蝗虫只是看起来吓人,其实没什么好怕的。你们要是愿意,就帮我递一下麦麸吧,我们一起消灭蝗虫,保护麦子。”
在刘破虏的鼓励下,孩子们渐渐克服了恐惧,帮着递麦麸、捡蝗虫。刘破虏还教他们如何分辨蝗虫的雌雄,如何快速地把蝗虫从水盆里捞出来,孩子们学得格外认真,麦田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到了后半夜,肖雯雯提着一盏油灯,巡查各个诱杀点。看到刘破虏有条不紊地组织孩子们帮忙,还时不时地给其他村民提建议,她心里暗暗点头 —— 这孩子不仅有担当,还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假以时日,肯定能成为一个有领导力的人。
“小虏,辛苦了,先歇会儿,吃点东西。” 肖雯雯递过一块麦饼,“你组织得很好,孩子们都愿意听你的,村民们也很认可你。”
刘破虏接过麦饼,咬了一口,笑着说:“肖姐姐,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能消灭蝗虫,保护好麦子,再辛苦我也愿意。而且大家都很齐心协力,我只是帮了点小忙而已。”
肖雯雯摸了摸他的头:“别谦虚了,你的功劳大家都看在眼里。以后遇到困难,也要像现在这样,沉着冷静,团结大家一起解决。”
刘破虏用力点头:“我记住了,肖姐姐!”
四、灾后天晴,民生新象
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汴河村的蝗虫终于被消灭得差不多了。虽然部分麦田还是受到了损失,但大部分麦子都保住了。村民们看着田里完好的麦穗,都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为了感谢肖雯雯和刘破虏,村民们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邀请他们去家里做客。张阿公端起一碗米酒,递给肖雯雯:“肖姑娘,这次多亏了你,不然我们村的麦子就全没了。你是我们村的恩人啊!”
肖雯雯接过米酒,笑着说:“张阿公,您太客气了。消灭蝗虫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要是没有大家的配合,我的办法也不管用。”
刘破虏也端起一碗米酒,对村民们说:“谢谢大家的信任,我只是帮了点小忙。以后村里要是再遇到困难,我还会和大家一起解决!”
村民们听了,都纷纷称赞刘破虏懂事、有担当。有个村民笑着说:“小虏这孩子,不仅聪明,还善良,以后肯定有出息!”
肖雯雯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她打开藏在 “《论语》” 里的记录仪,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天圣八年六月,汴河村遭遇蝗灾,村民们在肖雯雯、刘破虏的带领下,运用‘灯光诱杀’‘盐麸诱杀’的方法,成功消灭蝗虫,保住大部分麦田。此次事件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也让刘破虏在村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她还特意记录下灾后村民们的生活变化:“蝗灾过后,村民们更加重视农田防护,开始自发组织‘护田队’,每天轮流在田里巡查,防止蝗虫再次来袭。官府也派了人来村里,送来一些新的麦种和农具,还教村民们如何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村民们的生活虽然依旧艰难,但脸上多了几分希望。”
晚上回到茅草屋,肖雯雯打开手腕上的定位器。屏幕上显示:“北宋民生观测任务进度 55%,已补充汴河村蝗灾应对细节、灾后民生恢复状况;刘破虏成长进度 30%,已具备初步组织协调能力、领导力,在村民中树立良好形象,时空干预度 0.8%,仍在安全范围内。”
看着屏幕上的文字,肖雯雯露出了微笑。她知道,刘破虏的成长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她的观测任务也在稳步推进。虽然未来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她相信,只要她和刘破虏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刘破虏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白天村民们称赞的话语,想起和大家一起消灭蝗虫的场景,心里满是自豪。他暗暗发誓,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不仅要保护肖姐姐,还要保护更多的百姓,像肖姐姐说的那样,成为一个有担当、有领导力的人。
夜色渐深,汴河的流水声在窗外潺潺,像是在为这个充满希望的夜晚伴奏。肖雯雯和刘破虏都知道,新的挑战还在等待着他们,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未来的每一个日出日落。
喜欢快穿之我是时空管理员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快穿之我是时空管理员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