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的尸体被清理干净,连同之前掩埋的,一同焚化,骨灰深埋,以免滋生瘟疫。浓烟滚滚,带着胡虏血肉烧焦的刺鼻气味,也带着河阴村劫后余生的复杂情绪。
经此一役,林辞在村中的威望达到了顶点。村民们看他的眼神,已与看庙里的神只无异。但林辞自己却愈发清醒。他深知,自己的力量源于黑暗与杀戮,如同饮鸩止渴,越是使用,与这乱世的羁绊就越深,心神也越容易被那冰冷的杀意侵蚀。河阴村不能永远依靠他这尊“煞神”的庇护。
三日后,他将李老村正和村中几个尚有胆气的汉子叫到跟前。
“此地已暴露,胡人不会善罢甘休。我需离开。”林辞开门见山。
众人闻言,脸上顿时血色尽褪。林辞是他们唯一的依仗,他若离开,河阴村顷刻间便会覆灭。
“林壮士,您……您不能走啊!”一个汉子急声道,几乎要跪下。
林辞抬手虚按,一股无形的力量托住了他。“听我说完。”他目光扫过众人,“我不能久留,但可授尔等自保之力。”
他所谓的“自保之力”,并非传授高深道法——且不说玉玺之力无法传授,就算可以,这黑暗力量也绝非这些普通村民能够驾驭,反而可能害了他们。他能教的,是一些源自前世军旅生涯和九州战阵经验的、经过他简化改良的合击之术与简易战阵。
他在村中空地上,挑选了二十名相对健壮、心性尚可的青壮,开始训练。如何利用地形,如何协同御敌,如何以长矛、柴刀、粪叉等简陋武器,形成有效的防御和反击。他甚至根据村民的体质,传授了一套极为粗浅的呼吸法门和锻体动作,并非修真功法,只能勉强强身健体,激发些许气血,让他们在对抗胡骑时能多一分力气和耐力。
训练艰苦,但见识过胡虏残暴和林辞神威的村民们,爆发出惊人的毅力。他们知道,这是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与此同时,林辞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他将村里仅存的七个年纪不等的孩童召集起来,最大的不过十二三岁,最小的才五六岁。就在那棵村口的老槐树下,他以树枝为笔,以地面为沙盘。
他教的,不是战阵,不是杀敌。
他教他们认字。
从最简单的“人”、“口”、“手”开始,到“山”、“川”、“河”、“流”,再到“田”、“禾”、“粟”、“谷”。他声音平静,将一个个方块字的形、音、义,娓娓道来。没有纸张笔墨,便在沙土上反复书写。
“记住,”他看着那些懵懂又带着新奇目光的孩童,语气严肃,“这些字,是我们汉家的根。认识了它们,你们才能读懂先人的智慧,明白天地运行的道理,才知道我们是谁,从何处来,未来该往何处去。只要文字不绝,文明的火种,就不会熄灭。”
他还讲述一些简化过的、蕴含勇气、智慧与仁德的故事,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如勾践卧薪尝胆,如孔子周游列国传播仁政思想。他没有讲那些黑暗与绝望,只在这些稚嫩的心灵中,播撒下坚韧与希望的种子。
李老村正和村民们起初不解,大敌当前,学这些“无用”的字句有何意义?但当他们看到孩子们跟着林辞,用树枝在地上划出歪歪扭扭却充满生命力的笔画,听到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念出“人之初,性本善”时(林辞简化版的启蒙),一种久违的、名为“文明”的暖流,悄然流淌过他们被苦难冰封的心田。
他们隐约明白了林辞的深意。武力可以暂时抵御外辱,但唯有文化的传承,才能让一个民族真正地屹立不倒。
林辞白天训练青壮,傍晚教导孩童,夜晚则独自修行,巩固那日益壮大的黑暗气旋,同时不断尝试磨砺、壮大那丝微弱的“薪火”意念。他发现,当他在教导孩童,心中怀着传承之念时,那丝生机意念会变得稍微活跃一些,虽然依旧微弱,却更加坚韧。
他还做了一件事。他利用村中能找到的有限材料——坚韧的藤条、打磨过的坚硬木刺、甚至某些带有微毒的植物汁液,指导村民制作了一些简单的陷阱和防御机关,布置在村口和可能的入侵路径上。
十日后,林辞觉得能做的已经都做了。青壮们掌握了基本的合击阵型,气血旺盛了些许;孩童们认识了几十个字,记住了几个故事;村子的防御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是时候离开了。
临行前,他将那枚一直带在身边的禹王令交给了李老村正。
“此物与我渊源颇深,或与黄河之底的秘密有关。我此番离去,便是要探寻此事。令牌留于此地,或许……能庇护村子一二。”林辞说道。他隐隐感觉,这禹王令与此地气运相连,留在村中,或许能起到某种镇守的作用。
李老村正双手颤抖地接过令牌,老泪纵横:“林壮士大恩,河阴村永世不忘!老朽定当守护此令,等待壮士归来!”
村民们自发聚集在村口,默默地为林辞送行。他们拿不出像样的礼物,只有一些连夜赶制的干粮和一双厚实的草鞋。
那个曾被林辞救下的孩童,名叫李七,鼓起勇气跑到林辞面前,将一枚自己用河滩上捡到的漂亮鹅卵石小心打磨成的、歪歪扭扭刻着“林”字的石坠,塞到林辞手里,然后飞快地跑回人群。
林辞握着那枚还带着孩子体温的石坠,冰冷的心湖泛起一丝微澜。他看了一眼那些眼神中带着不舍、依赖与新生的希望的村民,尤其是那些孩童,然后毅然转身,向着南方,大步离去。
他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与远山的交界处。
河阴村,这个黄河边饱经磨难的小村落,因为他的到来与离去,悄然改变。武力与文字,杀戮与传承,黑暗与微光,在此地交织。未来会如何,无人知晓。
但至少,希望的种子已经播下。
林辞孤身上路,怀揣黑色玉玺与那丝薪火微芒,目标直指那传说中沉鼎的黄河之域,以及更南方,那可能隐藏着更多古老秘密与文明余烬的广袤土地。
他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喜欢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