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子随从递来的那张小纸条,像一块冰冷的铁烙在林小满的心上。“八珍楼已留意汝之‘卤法’,慎之。” 短短十字,却重若千钧。这不再是街坊争斗的层面,而是被行业巨头盯上了核心技术!对方不再满足于打压或简单的窥探,而是直指命脉。
危机感如同阴云,沉沉压来。但林小满深知,恐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稳住阵脚,更要加速壮大自身。既然“卤法”已被留意,那么就必须让“林记”的根基变得更加深厚,深厚到让对方即使窥得一二皮毛,也无法轻易撼动。
如何加深根基?答案是:提升顾客粘性,巩固大众基础,让“林记”不仅仅是一个卖新奇吃食的摊子,而是变成街坊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习惯性选择的一部分。
茶叶蛋和小米粥的成功,给了她启示。单一产品的吸引力或许会随着时间或模仿而减弱,但一种消费习惯和搭配理念一旦形成,将更具韧性。是时候将现有的产品进行整合,推出更具吸引力和便利性的消费模式了。
“套餐”的概念,在她脑中清晰起来。
说干就干。当天收摊后,她不顾疲惫,找来一块光滑的木板,亲自用烧黑的细树枝在上面勾画起来。她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组合:
“如意套餐甲:神仙包一个 + 琉璃豆浆一碗,原价七文,套餐价只需六文!”
“如意套餐乙:翡翠烧卖两个 + 养生小米粥一碗,原价七文,套餐价六文!”
“如意套餐丙(限量):五香茶叶蛋一个 + 小米粥一碗,原价五文,套餐价四文!”
她还特意在木板下方用更小的字写上:“省心省力,营养搭配,一日之计在于晨!”
这“如意”二字,取意吉祥,也暗含了让顾客称心如意之意。降价幅度虽不大(只省一文或两文),但关键在于传递了“搭配更划算、更便利”的概念,尤其是对于赶时间或选择困难的顾客,极具吸引力。
林老实和王大娘看着这新鲜玩意儿,有些疑惑:“小满,这少收钱……能行吗?”
林小满笑着解释:“爹,大娘,咱们不是少收钱,是让利吸引客人多买。一个人本来只买一个包子,现在可能为了省那一文钱,就连豆浆一起买了。看起来单价低了,但总额可能更高,而且客人吃得好,下次还来,细水长流。”
第二天清晨,“林记”食铺门口,除了原有的产品牌子,这块写着“如意套餐”的木牌一挂出来,立刻引起了围观。
“套餐?这是啥意思?”
“哦!就是几样一起吃,便宜点!”
“神仙包加豆浆,省一文钱呢!划算!”
“我正愁是吃烧卖还是喝粥,这套餐正好!”
新颖的销售模式立刻收到了奇效。许多原本只打算买单一产品的顾客,纷纷选择了套餐。尤其是赶着上工的力夫和送孩子上学的人家,觉得既省了事,又省了钱,还吃得丰富。排队点餐的效率也提高了,王大娘收钱找零更加顺畅。
“老板娘,来份甲套餐!”
“我要乙套餐,打包!”
“丙套餐还有吗?给我家小子来一份!”
“如意套餐”迅速成为热门选择,带动了所有产品的销售,营业额不降反升,顾客满意度也更高了。林小满细心观察,发现选择套餐的回头客比例明显增加,这正是她想要的效果——培养消费习惯。
对面张记包子铺看着“林记”又搞出新花样,人气愈发兴旺,张掌柜气得直跺脚,却又无可奈何。跟风降价已是下策,学这“套餐”模式?他们产品单一,缺乏搭配的灵活性,根本学不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客源流失。
生意上的初步成功,稍稍冲淡了林小满心中的阴霾,但她不敢有丝毫放松,“八珍楼”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她更加注重原料的保密和采购的分散,卤汁的熬制和添加也尽量在夜深人静时进行。
这天上午,生意正值高峰,铺子前人头攒动。林小满正在灶台边帮忙盛粥,忽然感觉周围嘈杂的声音似乎安静了一瞬。她下意识抬头望去,只见排队的人群自然而然地让开了一条通道。
一位身着月白锦袍、腰系玉带、面容俊朗、气质清贵的年轻公子,缓步走了过来。他身后跟着那个眼神锐利、沉默寡言的中年随从。正是赵公子!
他这次没有远远观望,而是直接走到了铺子前。他的出现,与这喧闹的市井环境格格不入,仿佛明珠落入瓦砾,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排队的人们下意识地放低了声音,好奇又敬畏地打量着这位气度非凡的贵人。
王大娘有些手足无措,林老实也紧张地搓着手。林小满心中也是一紧,但很快镇定下来,放下粥勺,迎上前去,恭敬地福了一礼:“赵公子。”
赵公子微微颔首,目光平静地扫过灶台上热气腾腾的包子和豆浆,最后落在林小满脸上,停留了片刻。他的眼神深邃,看不出情绪,但林小满能感觉到一种审视的味道,比前两次更加直接。
“这些,都是你做的?”他开口,声音清朗,不高不低,却自带一股威仪。
“回公子,是小女子与家父一同经营。”林小满谨慎回答。
赵公子目光转向那块“如意套餐”的木牌,看了片刻,唇角似乎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随即恢复平淡:“有点意思。”他并未点评食物,而是对这销售方式给出了一个模糊的评价。
然后,他径直走到一张刚刚空出来的、略显简陋的小方桌旁,那随从立刻上前,用随身带的丝帕迅速擦拭了一下凳子和桌面。赵公子拂衣坐下,动作优雅自然,仿佛坐在华堂雅座一般。
“每样套餐,各来一份。”他对林小满说道,语气平常,却不容置疑。
“是,公子稍候。”林小满心中讶异,连忙亲自去准备。她挑选了品相最好的包子、烧卖、茶叶蛋,盛了最浓稠的豆浆和小米粥,用铺子里最干净的碗碟装好,小心地端到桌上。
赵公子拿起筷子,先夹起“神仙包”,仔细端详了一下它的褶皱和色泽,然后小小咬了一口,慢慢咀嚼,神色专注,似乎在品味每一丝味道和口感。接着,他又尝了豆浆,喝了粥,吃了烧卖和茶叶蛋。他吃得很慢,很安静,与周围喧闹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整个过程,他没有发表任何评论,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但林小满能感觉到,他并非简单的品尝,而是一种极其认真的……评估。他的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良好的教养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矜贵。
周围的人群窃窃私语,都在猜测这位贵公子的来历,为何会来这市井小店吃东西。
林小满站在一旁,心中忐忑。这位赵公子三番两次出现,每次都在关键时刻,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次亲自品尝,又意味着什么?
终于,赵公子用完餐,放下筷子,随从递上丝帕,他优雅地擦了擦嘴角。然后,他站起身,目光再次落在林小满身上。
“尚可。”他淡淡地说了两个字。
随即,他看了一眼身后的随从。那随从会意,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锦囊,从里面拿出一小锭黄澄澄的金子,约莫有一两重,轻轻放在桌上。
“赏你的。”赵公子语气平淡,仿佛只是丢下几个铜板。
一两金子!相当于十两白银!这远远超过了餐费的价值,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厚赏!
人群中发出一阵压抑的惊呼!所有人都被这豪阔的手笔惊呆了!就连林老实和王大娘也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林小满也愣住了,但她迅速反应过来,连忙道:“公子,这……这太多了!餐费只需十几文钱……”
赵公子摆了摆手,打断了她的话:“手艺值这个价。”他的目光深邃,似乎意有所指。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便走,那随从紧随其后。主仆二人很快便消失在街角,留下身后一片议论纷纷。
“天哪!那是一锭金子啊!”
“这公子是谁啊?也太阔气了!”
“林姑娘的手艺真是得了贵人青眼了!”
林小满看着桌上那锭在阳光下闪着诱人光芒的金子,心中却没有多少喜悦,反而充满了更多的疑惑和一丝不安。这突如其来的重赏,是福是祸?赵公子那句“手艺值这个价”,究竟指的是她做食物的手艺,还是……她应对危机、经营铺子的“手艺”?
他似乎在用这种方式,表达一种认可,但也像是一种……标记。
就在她心神不宁之际,之前来探问过的那个“八珍楼”管家模样的人,不知何时又出现在了街角,远远地望着这边,脸上带着一种高深莫测的表情,恰好将赵公子留下厚赏的一幕尽收眼底。
林小满的心猛地一沉。
赵公子的赏识,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荣耀和资本的同时,恐怕也会将她更彻底地推入风口浪尖,引来“八珍楼”更强烈的关注和……忌惮。
真正的风波,恐怕要随着这锭金子,正式开始了。
喜欢汴京早餐合伙人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汴京早餐合伙人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