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骁推开老宅的木门时,槐树叶正簌簌落着,像场迟来的秋雨。院里的石磨还在,只是轮轴上积了层厚灰,去年母亲晒的干辣椒串还挂在檐下,红得发黑。他手里攥着张泛黄的照片,是十年前拍的全家福——父亲坐在中间,母亲挨着他,两人的手在膝头交握,阳光落在他们银白的发上,像落了层碎金。
“爹,娘,我回来了。”林骁的声音在空院里荡开,惊起几只麻雀。他把照片轻轻放在堂屋的供桌上,桌案上并排放着两只紫檀木盒子,样式古朴,是父亲生前亲手做的。
去年深秋,父亲走了。走的那天很平静,早上还喝了半碗母亲熬的小米粥,午后靠在藤椅上晒着太阳,就再没醒过来。母亲握着他的手,直到后半夜才松开,说:“老头子,等等我,我这就来。”第二天清晨,母亲也跟着去了。
林骁记得父亲弥留时的样子,气若游丝,却还攥着母亲的手,含糊地说:“合……合葬……”母亲当时红着眼眶点头:“知道,就按你说的,跟埃及那年买的那对石棺一起,咱仨……不,咱俩,挨近点。”
“埃及”两个字像根细针,刺破了林骁的回忆。那是三十多年前,父亲随考古队去埃及考察,带回了一对彩绘石棺,说是质地坚硬,能抵得住岁月侵蚀。当时母亲还笑他:“一把年纪了还学年轻人赶时髦,咱这黄土坡哪配得上外国棺材。”父亲却宝贝得很,找人在院后山坡凿了个石室,小心翼翼存着。
此刻,林骁站在石室门口,看着那对静静躺着的石棺。棺身的彩绘虽有些褪色,却依旧能看出异域的繁复花纹,上面刻着的象形文字,父亲当年还逐字查过字典,说大意是“永恒相伴”。
“爹,娘,”林骁蹲下身,指尖拂过冰凉的棺盖,“你们说要葬在一起,这石棺……大小正合适。”他想起父亲曾说,当年选这对棺木,就是看中了它们并排摆放时严丝合缝,像两块拼在一起的拼图。
石室角落里堆着些旧物:父亲盘了一辈子的核桃,母亲纳到一半的鞋底,还有那本翻烂了的《农桑要术》。林骁把这些都一一放进棺内,又将那张全家福摆在中间,让父母的笑脸正对着彼此。
“娘总说爹偏心,带回来的埃及特产只给妹妹分,”林骁絮絮叨叨地说着,像小时候在父母膝下撒娇,“其实爹偷偷给娘留了块金面具吊坠,藏在工具箱最底下,我昨天才翻出来,给你们放棺里了。”
夕阳透过石室的气窗照进来,在石棺上投下狭长的光带,像条连接生死的路。林骁轻轻合上棺盖,听见锁扣“咔哒”一声扣紧,心里忽然松了口气。他仿佛看见父亲牵着母亲的手,慢慢走进光里,母亲还在念叨:“你这老东西,选棺材都选这么远的样式,到了那边可别迷路。”父亲笑着回:“有你在,哪都不是路痴。”
出了石室,林骁在山坡上种了圈野菊,是母亲生前最爱的花。风拂过花丛,沙沙作响,像母亲在哼那支跑调的歌谣,又像父亲在旁边低声应和。
他想起父母常说的那句话:“活要一起活,走也要一起走。”原来所谓永恒,从不是活多少岁,而是从牵手的那天起,就没想过要松开,哪怕到了另一个世界,也要在彼此看得见的地方,把日子接着过下去。
林骁转身下山时,回头望了眼山坡。夕阳正落在石室顶上,那对埃及石棺在暮色里沉默矗立,像两个相守了一辈子的人,终于卸下了岁月的重负,在永恒的寂静里,继续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本章通过回忆与现实交织,呼应“合葬”的心愿,以埃及石棺为线索,串联起父母一生的相伴承诺,强化“生死相随”的深情,篇幅聚焦情感刻画,贴合对“相伴”的珍视。)
喜欢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科技创途:林骁的非凡之路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