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现在每天做梦都想剥夺许粟的军权。
随着201师在前线战绩越来越好,许粟取得的战功越来越大,光头的疑心病也就越来越重。
这倒不是许粟干了什么反对光头的事情,相反,在国军的众多将领中,许粟是少数肯打死仗的。
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许粟的201师可以承受一半以上的伤亡率。
就是光头交代一些私活,可以办,许粟也都派出部队给光头办了。
就好像是抓捕某个人,查抄某户人家,或者是铲除一个隐藏在民间的情报据点这样的粗活,在有了许粟所率领的 201 师之后,中统在湖南境内终于拥有了一支能够随时响应的武装力量。
然而,尽管许粟的合作确实加强了他与中统大佬之间的关系,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在光头心中的形象。
归根到底,其实就是许粟的实力太强大了。
光头在政府里的名头叫委员长,他可不是来当委员长的,他是来当皇帝的。
国府根本不是一个民主政府,他只是套着一个现代政府外壳的王朝而已。
之所以,国府的政策会表现出一定的摇摆性,看起来像是民主的样子,那是因为国府不是一个统一的政府。
国府中包含的敌对势力太多,他的政策常常被各个派别随意更改,在下面的百姓看起来好像是在商量,其实是在战斗。
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和买办的混合政府,光头对下面的人的看法也和封建皇帝的没有什么不同。
只要你有实力,你就有反叛的意愿。
与红色人员所拥有的那套完善的用人制度截然不同,国府的晋升机制可谓是模糊不清、毫无章法可言。
在这里,一个人能否得到晋升,与他是否拥有赫赫战功、是否具备卓越才能之间,毫无关联。
在国府这个体系中,决定一个人能否升职的关键因素,并非其个人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水平,而是他与高层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亲疏远近,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在仕途上的发展前景。
这种情况下,许粟有一支实力雄厚的部队,但是没有靠向光头。
在光头看来,许粟就是在自立门户,在分裂国家。
这与许粟个人的行为并没有直接关系,关键在于他所拥有的东西。
实际上,目前的情况就是,许粟的身边已经聚集了三万多人,其中不仅有士兵,还有军官以及负责后勤保障的人员,他们都在听从许粟的命令。
这不是明显的军阀吗?
也就是许粟现在没有完整的后方机构,在重庆还有中统的大佬说话。光头才没有采取最终手段,派兵剿灭201师。
私自组建部队,这无疑是一种公然的叛乱行为。这种行为是对中央权力的严重威胁。然而,相较于私自组建部队,培养地方官员则是一种更为严重的反叛行为。
培养地方官员意味着在地方上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事实上的割据局面。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还可能导致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的对抗,甚至引发内战。
要是私自培养地方官员,自己建立一套统治体系,就是在分裂国家了。
红色人员自己组建根据地,是因为人家本身就和国府不是一条路上的人。
这也是抗日统一阵线中间统一的含义。
几个不同的政府合作起来,共同抵抗外敌。
要是有人这时候,跑到国内,自己建立了一块自己培养的官员统治的地盘。
那是要遭到全国讨伐的。
大家还在这里说不要再现南明旧事呢,你直接裂土分王了。
这时候就不要幻想什么全国人民对你抗日战绩感恩戴德了,不要说你能够抗日,你就是有原子弹,大家都要联手灭了你。
你不会以为民国没有人可以自立为王吧。
这不是全国一体达成的政治共识,把各路豪杰压制下去了嘛。
要是你可以打鬼子,就可以分裂国家,那谁不会呀,大家只要打个胜仗,就可以自说自话的裂土封疆了。
这些下去,国家几个月内就碎成一地了。
到时候,鬼子料理完其他地方后,难道还会等你慢慢地虚空爆兵吗。
许粟的势力越大,他要考虑的这些政治问题就越多。
实际上,他是让出了一部分权力,不培养自己的势力,换取国府的支持。
这种支持不是物质上的支持,这个许粟已经有系统帮忙了。
这种支持是指政治上的支持,是承认许粟在国军中的名分,是把许粟纳入到抗战的统一体系下。
而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跑出去,说什么自己发展的梦话。
抗战中,这些孤立的势力不是没有,他们都被各方默契地联合绞杀了。
正是许粟表达了这种倾向,他也拉拢到了一大批杂牌军盟友。
大家都是拥兵自重的人,但是为了抗日,愿意暂时听从光头的指挥。这么多人联合起来,又是一股让光头忌惮的力量。
有了杂牌军政治盟友,有了中统大佬的政治靠山,光头在权衡之下,才会一直采取一些不那么过火的措施来试图解除许粟的兵权,而不是直接用什么明升暗降,调离部队之类的手段。
在不能过火的基础上,光头使用的手段也是不少的。
除了不断往许粟的部队基层里面掺沙子。
这招被证明根本没有用。
光头掺沙子不是把他的亲信派到许粟的部队里,那样的话,光头有多少亲信都不够用的。
就许粟部队的死亡率,只有红色人员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了。
光头往许粟部队掺沙子,是故意投放不同户籍的士兵,其中夹杂一些被光头收买的群体领袖。
国军的基层就是靠这种同乡同族的关系维系的。
国军士兵为什么被长官打骂,虐杀,活埋还不跑呢?
要知道,他的长官可不单单只是军队里的上级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这位长官在家乡还是他族里的长辈。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就意味着,即使他有胆子逃跑,成功回到家乡,等待他的也绝对不会是轻松的日子。因为在他们那个族群里,族法的严厉程度可是比军法有过之而无不及。
都说打鬼子可以单开族谱,这完全是误解并美化了乡村地区的宗族制度。
这套完全落后制度此时完全是在拖中国的后腿。
宗族制度可以动员人员上战场,但是出去的人总要有个带头的吧,这个带头的人就是他们以后的长官。
单开族谱的是他,而不是带出去的这些人。
被带出去的这些普通人,被国军长官打骂、欺辱、最后送上战场死去。
他们中的一大部分,甚至没有留下姓名。
正是国军的这种体制,光头才会想到,要往许粟的部队里掺杂外敌人,再控制这些人中领头的给许粟捣乱。
可是许粟的部队已经在缓慢地向民族主义军队转变了。
许粟在接到新兵后,并不会让他们保持原有的团体或群体状态,而是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将他们打散。
先将新兵们分散到各个连队中,确保每个连队都有来自不同地区的新兵。这样一来,新兵们就无法仅仅依赖于自己原来的同乡,而需要与其他地区的战友建立联系和合作。
接下来,许粟会安排连队里的文化教员对新兵们进行思想教育。这些文化教员能够通过不断地谈话,向新兵们传授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团队精神。
在经过连队的思想教育后,新兵们还会接受师团一级组织的爱国教育。这种教育更加系统和深入,可以慢慢培养新兵们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许粟成功地将新兵们从原来的宗族领袖和同乡关系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真正融入到军队这个大家庭中。这样一来,士兵们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同乡之间,而是扩展到整个军队。
光头基于封建军队的这一捣乱手段就不顶事了。
但是,光头打仗不行,捣乱的手段多得很。
许粟也是和他见招拆招。
光头派特务,许粟就收买这些特务。
光头派遣副师长到201师和许粟打擂台,许粟就让他们到前线督战。
光头调整许粟部队的编制,许粟就和中统大佬诉苦。
可以说,虽然现在暖水街,201师已经和鬼子打成了尸山血海,但是战况远远没有许粟和后方的战斗激烈。
暖水街打了败仗,许粟还可以重整队伍。许粟要是和光头较量输了,201师就要解散了,他就只能回去当团长了,到时候,鄂西战场的局势就不可收拾了。
光头和许粟交了几次手后,他就厌烦了。
我什么人,和你个小师长动手,平白降了身份。
他想了一个办法,派记者去前方采访一番许粟。
他不是说自己一直在激战吗?那就看看虚实,看看许粟的老底。
光头的命令下达后,可苦了重庆的大小记者们。
抗战中,随着军队冲锋在一线的记者不是没有,但是,这些有觉悟的记者现在已经上了前线。
躲在重庆的战地记者不就是不敢上前线才躲在后方,现在谁也不想动弹。
国府的中央通讯社挑过来挑过去,把红色人员排除了,把有关系的人排除了,把实在没用的废物排除了,然后,
然后,就没有人了。
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就是和许粟在重庆见过一面的童欣。
她的背景不算深厚,而且自身的工作能力不错,他自己也愿意去,
这就定了。
中央通讯社急急忙忙的组建了一个小团队,把童欣,军统特务,军委会的参谋,侍卫室的侍从都塞了进去。
暗地里,这只二十人的小团体里,还混杂了红色人员、桂系的密探、龙云的探子、鬼子的卧底等等。
就在许粟在暖水街打响阻击战的11月6日,这只复杂的小团体出发了。
然后,他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出了重庆,就没有办法走了。
没有交通工具。
鬼子的飞机在长江上肆虐,民间的船只不敢航行,只能依靠军方的船只。
但是现在,前方战况激烈,国军损失惨重,军方的船只都在运输壮丁和武器,根本没有力量运输这支记者团队。
童欣一行出了家门,在码头等了两天,才坐上了一支装着粮食的小船。
这还是军委会发了命令,才截留下来的船只。
童欣站在码头上,看了船夫一眼。
船夫光着膀子,拿着船桨站在船头。看到童欣在看他之后,麻木地看了她一眼,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女娃儿,共过来,我这里安全。”
童欣抱紧了自己的皮包,船夫浓重的乡土口音,在夜色中把她吓得够呛。
他看向一旁军装笔挺的军委会参谋。
参谋跳上船,嫌弃地把船舱里的装着杂粮麻袋踢到一旁,麻袋被踢开了一个口子,掺杂着砂石的粮食像是战士的污血一般,在地上涂抹了一块疤痕。
“童小姐。”参谋戴着白手套的手,在温暖的月光下十分绅士:“到这里来。”
童欣小心翼翼地扶着参谋的手跳上船只,他们的小船慢悠悠地出发了。
战争越发激烈了,当夜,数百艘小船从重庆出发,拉着粮食和壮丁向着激战的前线驶去。
鬼子的飞机在清晨发现了其中的一部分。
扫射,投弹。
国军士兵的尸体随着中国的动脉在飘荡。
喜欢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