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最近瘦了。
作为大华帝国的财政部尚书,掌管着天下钱粮,他本该是心宽体胖的模样。但此刻,他眼窝深陷,两鬓的白发又多了几根,手里拿着的账本,仿佛有千斤重。
“陛下,您看看,这是拓殖总署这个月的开支。”林则的声音沙哑,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单是购买耕牛一项,就支出了三百万两。还有粮食、棉衣、医药、官吏俸禄……上个月您批的千万两专款,如今已去其七八。而报名前往北疆的百姓,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
御书房内,李信正在批阅奏折,听到林则的抱怨,他连头都没抬,只是淡淡地说道:“花了,就再挣。”
“挣?陛下,国库不是钱庄,哪能说挣就挣?”林则急了,“如今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到处都要用钱。修河道、建驿站、给官员发俸禄……哪一项不是天文数字?臣已经是拆东墙补西墙,勉力维持。您这边又是拓殖,又是造舰,臣……臣实在是变不出银子来了!”
说着,这位为大华财政殚精竭虑的老臣,眼圈竟然红了。
李信放下朱笔,叹了口气。他知道林则不是在危言耸听。一个新生帝国的财政,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需要慢慢调养。而他开出的“药方”,却全都是虎狼之药,猛则猛矣,却也极耗元气。
“林卿,朕知道你难。”李信站起身,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但拓殖和造舰,是国之根基,绝不能停。钱的问题,朕给你想个办法。”
“办法?”林则精神一振,期盼地看着皇帝。
“发行国债。”李信吐出了四个字。
“国债?”林则愣住了,这个词他听宋珩之提过,但一直觉得是歪门邪道,与朝廷向民间借贷无异,有失体统。
“陛下,自古只有百姓向朝廷纳税,哪有朝廷向百姓借钱的道理?这……这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
“耻笑?”李信笑了,“林卿,你太看重虚名了。能让百姓吃饱穿暖,让国家强盛安稳,才是最大的体面。至于借钱,有什么可耻笑的?朕向百姓借钱,给他们利息,他们得了好处,国家办了大事,这是双赢。”
他看着依旧犹豫的林则,决定给他下一剂猛药。
“朕打算,以财政部和新成立的大华银行为担保,发行第一期‘北伐安边建设国债’,总额三千万两!”
“三……三千万两!”林则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感觉自己的心脏病都要犯了。这个数字,相当于大华去年全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年利一分,也就是百分之十。五年期。百姓可以拿真金白银来买,也可以用粮食、布匹等实物折价购买。到期后,朝廷连本带息,以华元纸币或等值金银偿还。”李信不理会他的震惊,继续说道。
“陛下,百分之十的利息!五年下来,光利息就要一千五百万两!这……这从何而出啊?”林则感觉自己要窒息了。
“从北疆的黑土地里出,从鞍山的炼钢炉里出,从马六甲的关税里出!”李信的声音铿锵有力,“林卿,你要相信,我们今天投下去的每一分钱,未来都会变成十分、百分的回报!这国债,不是负债,而是对我大华未来的投资!”
“而且,这不仅仅是为了筹钱。”李信的目光变得深邃,“这也是一次考验。考验我大华的商贾士绅,是否愿意与国同休,共渡难关。考验天下的百姓,是否真正信任朕,信任这个新生的朝廷。”
他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繁华的长安城,缓缓道:“诏令发下去。买的人多,说明民心所向,大华根基稳固。买的人少……那说明朕的德行还不够,朕的江山,还没坐稳。”
一番话说得林则心潮澎湃,他明白了皇帝的深意。这不仅仅是一次融资,更是一次全民参与的政治动员,一次对新政权信誉的公开投票。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郑重地向李信行了一礼:“臣,明白了。臣这就去与宋珩之行长商议,三日之内,拿出详细的国债发行章程!”
……
三天后,大华国家银行门口,人头攒动。
一纸《北伐安边建设国债发行公告》贴了出来,瞬间引爆了整个京城。
“年利一分?五年还本付息?朝廷担保?”
“三千万两!我的天,皇帝陛下这是要把天下的银子都借走吗?”
商贾们围在公告前,议论纷纷。他们是最精明的一群人,对风险和利益的嗅觉远超常人。
“这事儿,靠谱吗?万一朝廷五年后赖账怎么办?”一个绸缎庄老板忧心忡忡。
旁边一个粮行老板却冷笑道:“赖账?你把皇帝陛下当成什么人了?均田地的时候,陛下赖账了吗?审判朱国治的时候,陛下退缩了吗?迁徙百姓去北疆,上百万人的吃喝拉撒,陛下含糊了吗?”
他顿了顿,提高声音道:“我跟你们说,这才是天底下最稳当的买卖!有整个大华江山做保,比利息更高的,是这份从龙之功!你想想,今天你拿出真金白银支持陛下的北伐安边大业,将来史书上写起来,那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番话,说到了许多人的心坎里。
大华立国虽短,但李信的一系列举措,已经为他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民间信誉。特别是对于商贾阶层,废除前朝苛捐杂税,鼓励工商,成立银行,发行统一货币,这些都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他们明白,大华兴,则他们兴。
“说得对!国家有难,我等岂能坐视不理?我认购十万两!”一个身材微胖的盐商,第一个站了出来,高声喊道。
“好!王老板大气!我晋商会,认购五十万两!”一个山西口音的商人,带着几个伙计,直接挤到了银行门口。
“我们徽州商会,一百万两!”
……
一时间,认购之声此起彼伏。这不仅仅是为了那百分之十的利息,更是一种政治投资,一种向新皇朝表达忠心的姿态。他们赌的是大华的未来,赌的是李信这位开明皇帝的信誉。
而普通百姓,虽然拿不出成千上万的银子,但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支持。
“我没银子,但我有两百石粮食,能折多少钱,我全买了!”一个刚卖完粮的农夫,扛着钱袋子挤了进来。
“我这有五十匹自家织的土布!”
“我……我只有十两银子,是我给儿子娶媳生的钱,我也买了!让陛下拿去造大船,打跑那些红毛鬼!”一个老大娘,颤颤巍巍地递上一个布包。
银行的职员们应接不暇,宋珩之亲自坐镇,指挥着手下点收金银、登记造册。看着眼前这股汹涌的民意,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知道,李信赌对了。
这场豪赌,赌的不是钱,是民心。而他,赢得了所有。
消息传回宫中,李信只是平静地听着,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他走到御书房的窗前,看着天边绚烂的晚霞,轻声说道:
“民心如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今日他们以国为家,倾囊相助。他日,朕必不负此心,还他们一个万世太平的盛世。”
三千万两的国债,在短短十天之内,便被抢购一空。汹涌的资金,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拓殖和造舰这两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中。
大华帝国的根基,在这一次全民参与的金融浪潮中,被前所未有地夯实了。而远在万里之外的马六甲,那位新上任的荷兰总督彼得·卡伦提尔,还在做着封锁大华、索要巨额赔款的美梦。他丝毫不知道,他所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皇帝,而是被彻底动员起来的,四万万人的意志。
喜欢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