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中期评估调研组的“外部审视”顺利结束,初步反馈积极,让清江省上下松了一口气,也为战略框架的深入推进注入了信心。江辰正着手组织力量,研究落实调研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并筹备召开全省系统的工作推进会,以期将框架落实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然而,就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波,打乱了原有的工作节奏。周二上午,江辰刚走进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张处长就拿着一个平板电脑,神色严峻地跟了进来。
“主任,出事了。从昨晚开始,网上出现大量关于我们省‘北山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的负面报道和帖子,正在快速发酵。”
江辰心头一紧。北山产业园是框架确定的“绿色能源产业集聚区”内的重点项目,引进国内领先的电池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正极材料,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被视为清江省培育新动能、实现产业绿色转型的标志性工程之一。项目正处于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的关键期。
他接过平板,快速浏览。几个知名的财经自媒体和网络社区,几乎同时刊发了内容相似的文章,标题耸动,如《清江百亿新能源项目隐忧:环评疑云重重,村民健康堪忧》、《光环下的阴影:起底北山电池产业园的环保争议》。文章援引所谓“内部人士”和“当地村民”的说法,质疑项目环评报告存在瑕疵,指控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未同步建成即试生产(实际并未试生产),并配发了几张园区周边河道水质浑浊、以及个别村民自称出现不适症状的照片。文章逻辑看似严密,情绪渲染强烈,短时间内阅读量和转载量激增,评论区充斥着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质疑、甚至谩骂。
“核实情况了吗?”江辰沉声问,语气保持冷静。
“已经第一时间联系了北山市发改委和项目方。”张处长语速很快,“初步核实,文章内容严重失实。环评报告依法依规经过审批公示;项目目前处于基建阶段,根本没有进入生产环节,何来污水排放?所谓的浑浊河水照片,经查是上周上游地区暴雨导致的山洪冲刷,与园区无关。村民不适症状的说法,当地卫健部门正在排查,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与园区建设有直接关联。”
“很明显,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抹黑行动。”江辰立刻做出了判断。项目投资巨大,技术领先,触动了一些竞争对手或利益相关方的“奶酪”,利用公众对环保问题的高度敏感,选择在项目关键期发动舆论攻击,企图拖延项目进度,甚至迫使项目下马。
“舆情动向如何?”
“扩散很快,已经引起了一些主流媒体的关注,有记者开始打电话询问。省网信办已经监测到,并向我们通报了情况。负面情绪在蔓延,如果不及时有效应对,可能酿成重大舆情事件,不仅影响项目本身,也会损害清江省的营商环境声誉。”
情况紧急,必须快速、果断、妥善应对。江辰迅速做出部署:
“第一,立即启动重大舆情应急响应机制。我向秦省长和分管副书记电话汇报。你马上协调省委宣传部、网信办、生态环境厅、北山市委市政府,一小时内召开紧急视频协调会,统一口径,制定应对方案。”
“第二,坚持事实为依据,速报事实、慎报原因。由北山市牵头,立即组织生态环境局、卫健委、项目单位,对网传问题进行全面、彻底的现场核查,用最快速度拿出权威的核查结果。同时,准备一份事实清晰、证据确凿的澄清说明。”
“第三,主动发声,掌握话语权。协调省主要新闻网站和有影响力的正能量自媒体,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核查结果和澄清信息。针对网传不实信息,逐条批驳,以正视听。安排项目负责人或技术专家接受媒体采访,介绍项目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措施。”
“第四,做好群众工作。北山市要立即组织干部深入园区周边村屯,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报情况,解释疑惑,安抚情绪,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对个别确实有疑虑或困难的村民,要耐心细致做好工作。”
“第五,依法维权。督促项目方收集固定证据,对恶意造谣、诽谤的行为,适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部署完毕,各方立刻行动。一小时后,紧急视频会议召开,江辰传达了省领导的指示,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和应对时间表。北山市迅速组织联合工作组进驻园区核查;省委宣传部协调媒体资源准备通稿;网信办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和引导。
当天下午,在北山市现场核查初步完成的基础上,省生态环境厅、北山市政府通过权威媒体同步发布了《关于北山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环保情况的正式说明》,用详实的数据和图片,逐一驳斥了网络不实信息,并公布了园区实时环境监测数据链接,接受公众监督。同时,组织部分媒体和当地人大代表、村民代表进入园区实地参观,展现项目建设的规范性和环保设施的先期投入。
由于反应迅速、回应有力、信息透明,舆论风向开始出现扭转。大量理性声音开始出现,质疑造谣者的动机。第二天,更有深度媒体刊发调查文章,揭露了抹黑文章背后的网络水军痕迹和可能的商业竞争背景,进一步廓清了迷雾。
到第三天,舆情基本平息,公众注意力转移,项目建设和当地秩序未受实质性影响。一场潜在的危机被成功化解。
事后复盘会上,江辰并未过多庆功,而是引导大家反思:“这次事件虽然平息了,但暴露出我们在重大项目舆情风险防控上的短板。随着框架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重大项目落地,难免会触及各种利益,引发各种关注甚至攻击。我们必须建立常态化的舆情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不能总是被动救火。”
他要求专班会同宣传、网信部门,研究制定《重大项目建设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指引》,将舆情管理前置化、规范化。同时,他也强调,根本之道在于自身工作的过硬。“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我们的项目合法合规、环保安全措施到位、与群众沟通充分,就能经得起任何考验。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应对舆情最有力的武器。”
喜欢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