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框架的实施在按部就班推进,对基层“纹理”的体察和对“数字迷城”的警惕,让江辰的工作更加注重实效与精准。然而,一场不期而至的“压力测试”,骤然降临,考验着整个体系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战略定力。
事情的导火索是国际市场上主要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由于地缘政治冲突、主要生产国供应受限等多重因素叠加,全球性能源、矿产、粮食等基础性产品价格连续飙升,创下多年新高。这种输入性的通胀压力,通过产业链、供应链迅速向国内传导。
清江省作为工业大省、能源和原材料输入大省,感受尤为明显。首先受到冲击的是能源供应和价格。省工信厅和能源局几乎同时报来紧急情况:省外煤炭供应合同兑现困难,价格暴涨,导致省内火电企业发电成本急剧上升,出现发电亏损,购煤积极性受挫,部分电厂库存降至警戒线以下,保供压力骤增。同时,原油价格高企,带动成品油价格连续上调,不仅推高了物流运输成本,也对化工等下游产业造成巨大成本压力。
紧接着,省农业农村厅报告,受国际粮价和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影响,农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虽然目前省内粮食储备充足,但需警惕后期价格传导和农民种粮收益下滑风险。
更为严峻的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省发改委专班快速进行的摸底调查显示,大量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下游企业,面临“两头挤压”的困境:一端是原材料、能源价格暴涨,成本大幅攀升;另一端是终端消费市场需求疲软,产品价格难以同步传导,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甚至出现亏损。一些中小微企业资金链紧张,经营困难加剧。
仿佛嫌情况不够复杂,省生态环境厅又报来一个新情况: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对能耗总量和强度控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与当前保障能源供应、稳定工业运行之间,产生了短期的、尖锐的矛盾。
一时间,保供稳价、助企纾困、能耗双控、粮食安全等多重目标、多重压力交织在一起,如同几股强大的气流同时冲击着清江省的经济运行。战略框架中关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长期目标,与当前应对短期冲击的迫切需求之间,出现了紧张关系。一些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出现: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还要不要坚持转型升级?步伐是不是该放缓一点?
这场突如其来的外部冲击,成为对清江省战略框架承受能力和政府治理效能的一次全面“压力测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连续召开紧急会议研判形势,部署应对工作。作为宏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人,江辰和他的团队站到了应对这场风暴的第一线。
压力巨大。江辰连续多日吃住在办公室,牵头建立日调度机制,每天与能源、工信、交通、农业、市场监管、金融等相关部门会商,动态监测重要商品供需和价格情况,协调解决突出矛盾。
他意识到,应对这种复杂局面,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短期应对和长期战略,避免“单打一”和“一刀切”。在给省领导的报告中,他提出了“疏堵结合、长短兼顾、精准施策”的应对思路:
短期,以“保、稳、纾”为主。 “保”即全力保障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供应安全,加强跨区域协调,拓展供应渠道,确保不断供、不脱销。“稳”即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和市场监管,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行为,努力减缓价格过快上涨势头。“纾”即精准帮扶困难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研究实施阶段性、结构性的减税降费、融资支持政策,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中长期,坚定不移推进战略框架落实。 他强调,外部冲击恰恰凸显了加快能源结构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能因短期困难而动摇转型升级的决心,反而要以此为契机,倒逼改革:一是要加快本省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和并网,减少对外部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二是要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对冲成本压力;三是要围绕框架确定的重点产业,加快补短板、锻长板,增强产业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这套组合拳的打法,得到了省主要领导的肯定。在实际操作中,江辰和他的团队展现了高超的协调艺术。例如,在协调电力保供时,他们并非简单地要求火电厂不计成本发电,而是会同财政、价格部门研究临时性的纾困政策,同时加快推动已核准的清洁能源项目上马;在帮扶企业时,重点向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困难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倾斜,避免“撒胡椒面”。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在各方协同下,清江省顶住了这波外部冲击的峰值压力,能源供应基本稳定,物价涨势趋于缓和,没有出现大面积的企业倒闭潮,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更重要的是,在应对危机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暴露得更充分,转型升级的共识反而得到强化,框架中关于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的部署得以加速。
喜欢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