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珩虽将苏宁的事和母亲妻子都说了。
可并没贾家其他人面前声张。
只等父亲回府再做主。
这个时候,贾瑄媳妇金穗生子。
因贾故不在,洗三小宴只请了刘侍郎府和贾家亲近的族亲好友。
贾珀也带了一大箱祥云纱来荣府吃洗三酒。
他给老太太磕过头,又到暖阁给贾瑄夫妻道喜,方才转到外书房,寻着贾珩、贾璋报喜。
一是今年初他在城南又开了一间铺子。
二是他大哥贾琥给他支援了一笔银子。他已经凑够银钱,打算在京里买个小院了。
贾珀自来京,从未在荣府伸手要过一文,倒常有给府里办事孝敬的时候,贾珩和贾璋还是对他另眼相看的。
见他今日眉目间自带春风。
贾璋也替他高兴,一拳捶在他肩上,笑着鼓励他说,“好,有宅子有铺子,改日再娶一门媳妇。你小子也能做老爷了。”
贾珀被说得耳根微红,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压低声音给贾璋回话说,“弟弟已经有喜欢的姑娘了,只是还得璋三嫂子点头。”
要黛玉点头?
贾珩疑惑问他,“你喜欢谁家姑娘?”
贾珀眼里含着三分期许、两分羞赧回说,“是甄家姑娘,她是三嫂的学生。性情好,又通文墨,还会管铺子生意,与弟弟颇为投契。”
贾珩无语。
先前黛玉给英莲寻母的事,媳妇赵氏给他说过一回。
本以为与自己家无关。
谁知道贾珀又喜欢上了。
贾珩为什么用这个又字。
还是因为先头郭家的事。
之前他喜欢郭家小女那一出,父亲怕贾珀这小子害怕多心,就没说他。
可这小子,怎么老看中要奉养老母的姑娘?
一旁的贾璋都有点怀疑贾珀这小子只是想找一个岳母孝顺。
但贾璋知道他自幼父母双亡,是亲哥哥贾琥把他和小妹养大的。
所以也不敢把心里想的话问出来,让他伤心。
贾珩也不知道说他什么好,这种事还是要两厢情愿,他也不好代庖,只能说,“那你去问你三嫂吧。”
贾珀得了令,像得赦的雀儿,当即又朝贾璋作一长揖:“三哥,劳你替我跑一趟,问问三嫂意思!”
午后斜阳透窗,黛玉刚去看过金穗和小侄儿。
和其他几个嫂嫂们吃过酒后,她便回来和紫娟一起收拾诗笺了。
这会听了回院来的贾璋所说。
黛玉其实是为英莲高兴的。
英莲身边只余一个寡母,为了照顾母亲。她无论是书画,还是铺子上的生意经,她都学的刻苦。
直言要做环娘子第二!
要凭自己的本事,便是自己远走他乡谋生,也要让人另眼相看。
可黛玉与她相识多年,越了解她的品行,知道她的灵气,就越心疼她。
这会贾珀求来,黛玉就想,若是有人能帮衬英莲,和她一起奉养甄太太。
那日后,英莲便能更安心的读书了。
于是她命丫鬟请来贾珀,正色道:“你是知道的,我为英莲之师,是她最重要的人。若是英莲应了你,我也有两个要求要与你说。”
贾珀忙整衣敛袖,肃然倾听。
黛玉便说,“一个,便是要一起奉养甄太太。她与英莲好不容易母女相聚,断不能使她们母女再次分离。”
贾珀毫不迟疑,拱手应道:“三嫂放心,我母亲早逝,最知母女情深。甄太太便是我的岳母,自当竭力孝顺,让英莲放心。”
黛玉微露笑意,又说:“第二个,英莲是主动随我学诗读书的,她性子顺从,难得有一个让她主动且喜爱之事,所以即便你们成亲,你也不能让她随意荒废了。”
贾珀也是喜欢英莲几分才气的。
自然不愿见她因为和自己成婚,便连自己喜欢的事都做不了了。
所以他说,“我大哥当年尚想供我读书进学,可惜我没这天分。若是有幸娶了英莲,给家里添了文气。我欢喜还来不及,可不敢耽搁她读书。不然,我大哥也得骂我。”
见他一番话说得恳切,黛玉就很满意了。
她也不怕贾珀阳奉阴违。
就贾珀那小生意。往常还是受在五城兵马司的贾璋关照着。
所以她说,“如此,你就该守礼,照着规矩,先请官媒与甄太太正式提亲。若是甄太太应了,你也该写信让你家长辈来,为你们操办婚事。”
这次终于有人支持他娶亲了。
贾珀连连作揖,喜得几乎语无伦次:“多谢三嫂成全!三嫂放心,我这就去办!规矩上的事,一丝儿不敢错。”
退出暖阁时,贾珀几乎是一路小跑。
他想着,自己再攒些银子,把后院小小整理一番,种两株海棠,等甄姑娘过门,春日便可一起煮茶、赏花、奉养甄太太,想想便觉得日子有趣。
这时窗外春风入户,卷起案上雪浪纸。
黛玉望着贾珀离去的背影,唇角微扬,英莲若真嫁贾氏族亲,有自己做靠山,从此诗书不绝,也算不负了她这些年苦学。
黛玉转身吩咐紫娟:“你去寻管家媳妇请英莲来,就说我有话与她细谈。”
今日甄太太也带着英莲来吃洗三酒了。
这会正在客院歇息。
听管家媳妇传话。
不过片刻,英莲扶着甄太太,脚步轻快地进了黛玉的院子。
黛玉将贾珀之意细细与她们说了,末了又道:“你若愿意,我便作主。若不愿,谁也勉强不得你。”
英莲是个很容易满足的姑娘。
能寻着家人,知道自己是有来处的。
她便很开心了。
之后更是安心与母亲相伴。
现在听说常去铺子里照顾她们母女的贾珀兄弟喜欢自己,要求娶自己。
她先是一慌,不知所措。
可等看到黛玉平和的目光,她又心安下来。
她想,若是能和黛玉师父再有另一种联系,那肯定是极好的。
所以她轻声道:“既然他愿意和我一起奉养母亲,我……我便愿意。”
一旁甄太太也没意见,她笑说,“府上仁善,咱们母女都是知道的。珀小子常来照顾,老身也常看他,更信他和三奶奶人品。如此,便是最好的安排。”
听得她们母女都同意,黛玉便温和笑说:“这样的喜事,让我们又多了一层缘分。如此,你的婚事,我该出些力的。之后定亲、成亲事宜,且让紫娟姐姐去帮太太操办。”
再有二十几日,贾瑄儿子满月,贾珩自翰林院散衙,顺路带来吃满月酒的苏宁进府拜访徐夫人。
两人沿抄手游廊缓步,谈诗论文,笑声清朗。
转过假山,忽闻一阵低低琴声,如泣如诉,恰是《阳关》旧调。
苏宁循声望去,只见藕香榭侧的小亭里,一位素衣女子正低头抚琴,眉眼淡若远山。
贾珩忙低声道:“这是环娘子,住府里教姑娘们画画的。”
环娘子闻声抬眸,指尖骤停,琴音倏歇。她起身福了福,声音轻而稳:“两位有礼。”
当她目光掠过苏宁时,微微一顿。
二人长辈都曾在兴元府任职,早前见过。
环娘子眸光轻闪:“可是汤知府宁大哥?我姨母家表妹是府上二奶奶。”
苏宁眼底浮起诧异,拱手道:“原来是亲戚家女眷,之前未曾听过,不然也该来往一二。”
环娘子脸上掩不住怅然,轻声回他:“妾身寡居后离家远行,家里不提才好。”
苏宁识趣不提,与她告辞后,随贾珩拜访徐夫人。
喜欢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红楼三老爷家人丁兴旺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