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的攻克,让复国军在安徽北部站稳了脚跟。从青龙堡到涡阳,复国军用“堑壕推进”战术,拿下了清军的三座重要据点,控制了淮河中游的大部分地区,为后续的北伐打开了通道。李锐站在涡阳的城墙上,望着北方的天空,心里充满了感慨,这场“结硬寨”的战争,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战,却为北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给赵大人发报,涡阳已克,我军伤亡87人,歼敌1200人,俘虏清军守将以下500余人。目前我军士气高昂,装备充足,请求下一步行动指示。” 李锐对通信兵下令。电报很快传到了徐州大本营,赵罗接到电报后,立刻召集核心将领开会。
“涡阳大捷,标志着咱们的‘堑壕推进’战术已经成熟。” 赵罗指着地图上的安徽北部,“现在,咱们已经控制了淮河中游,下一步,就是北上山东,与清军的主力决战。” 陈璘站起来:“赵大人,水师已经做好准备,可以沿黄河而上,配合陆军进攻山东,控制黄河水道,切断清军的粮草运输线。” 周岳也补充道:“安全局已经摸清了山东清军的布防,他们的主力集中在济南和兖州,开花弹的储备不多,荷兰顾问也因为进度慢,和鳌拜产生了矛盾。”
赵罗点点头:“好!咱们的北伐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陆军沿涡阳-宿州-徐州一线北上,水师沿黄河而上,控制黄河水道,两军在兖州会师;第二步,拿下兖州后,集中兵力攻打济南,消灭清军在山东的主力;第三步,攻克济南后,挥师北上,直逼北京,与清廷决战。”
命令很快传到了前线。李锐接到命令后,立刻开始部署:步兵师分为左右两路,左路沿涡阳-沛县一线北上,右路沿宿州-曲阜一线北上;工兵营提前出发,在陆军前进的路线上挖堑壕,设置防御点;水师陈璘则率领蒸汽明轮船舰队,沿黄河而上,攻打清军的黄河码头,控制水道。
王小六和张铁被分到了左路陆军,他们穿着新研发的防水鞋,背着改进后的“复兴二式”步枪,精神抖擞地踏上了北上的征程。“小六,咱们要北伐了!很快就能打到北京,把清军赶出中原!” 张铁拍着王小六的肩膀,兴奋地说。王小六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期待——他想起了家里的父母,想起了收到的家书,心里默念:“爹娘,等着我,我很快就能回家了!”
陆军北上的途中,工兵营已经提前挖好了堑壕和防御点。这些堑壕比之前的更加完善:底部铺着木板,防炮洞顶部加了铁皮,还设置了通信壕和储备壕。士兵们走在堑壕里,再也不用担心泥泞和雨水,心里踏实了很多。
水师的推进也很顺利。陈璘率领蒸汽明轮船舰队,沿黄河而上,攻打清军的黄河码头。清军的黄河水师只有几艘老旧的木船,根本不是复国军蒸汽舰的对手。“开炮!” 陈璘下令,蒸汽舰的线膛炮对准清军的木船猛烈炮击,清军的木船很快就被击沉,码头也被复国军占领。“控制码头,建立补给站!” 陈璘下令,士兵们立刻登陆,加固码头,为陆军运送物资。
北伐的序幕正式拉开。复国军的陆军沿着堑壕稳步北上,水师控制着黄河水道,物资通过水陆联运线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百姓们听说复国军要北伐,纷纷拿出粮食和衣物,支援前线;很多青年也主动报名加入复国军,为北伐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山东的清军指挥部里,鳌拜派来的将领看着前线送来的战报,脸色越来越阴沉。“复国军已经拿下涡阳,正在北上,水师也控制了黄河水道,咱们该怎么办?” 一名参谋焦急地问。将领沉默了许久,叹了口气:“还能怎么办?只能向北京求援,让鳌拜大人快点派援军来。” 可他不知道,北京的鳌拜正被荷兰顾问和内部的矛盾搞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精力顾及山东。
夕阳下,复国军的陆军正在堑壕里前进,水师的蒸汽舰在黄河上巡逻,远处的村庄里传来百姓们的欢呼声。王小六站在堑壕里,望着北方的天空,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这场北伐之战,他们一定能赢,因为他们有坚固的堑壕,有先进的装备,有百姓的支持,更有坚定的信念。
一场席卷中原的北伐战争,已经正式打响。复国军用“结硬寨”的战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他们要带着这份耐心和坚持,一步步向北推进,最终打败清军,收复中原,让天下的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而这一切,都从那条蜿蜒在淮河平原上的堑壕开始,从那些在堑壕里坚持的士兵开始,从那场名为“结硬寨”的持久战开始。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