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攻克后,李锐没有立刻下令继续推进,而是召开了一场“堑壕战术总结会”,邀请了工兵营、步兵连、迫击炮连和医护队的负责人,一起总结这一个多月来的经验教训,为后续的战术升级做准备。
会议在蒙城的临时指挥部里召开,墙上挂着从青龙堡到蒙城的堑壕分布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推进路线、战斗地点和伤亡情况。李锐首先发言:“这次蒙城之战,咱们用‘堑壕推进’战术,以伤亡不到五百人的代价,拿下了清军的坚固据点,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暴雨导致的战壕足、清军的冷枪冷炮骚扰,还有物资运输线的安全问题,咱们今天就好好讨论一下,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工兵营营长王铁牛第一个站起来:“李将军,我觉得咱们的堑壕可以再改进一下。比如,在壕沟底部铺一层木板,防止泥土湿滑;在防炮洞的顶部加一层铁皮,既能防雨,又能防炮弹碎片;另外,还可以挖一些‘储备壕’,在主壕沟后面,万一主壕沟被清军突破,还能有备用的防线。” 大家纷纷点头,觉得这个建议很实用。
迫击炮连连长也开口:“咱们的迫击炮在这次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有不足。比如,对清军的炮位打击不够精准,以后可以派侦察兵提前摸清清军炮位的位置,用标记弹定位,再进行炮击;另外,还可以研发一种‘烟雾弹’,在冲锋时用烟雾掩护,减少伤亡。”
医护队的张医生则提出:“战壕足的问题,除了采草药,还可以让军工工坊制作一些‘防水鞋’,用油布和牛皮缝制,能有效防止雨水渗进鞋子;另外,要加强士兵的卫生教育,让他们勤洗脚,保持脚部干燥。”
王小六作为士兵代表,也鼓起勇气发言:“李将军,我觉得咱们的轮岗制度可以再完善一下。比如,在临时营地设置‘烘干房’,用柴火加热,让士兵们能更快地烘干衣服;还有,宣传队可以多写一些鼓励的话,贴在堑壕里,提高大家的士气。” 李锐笑着点头:“小六说得很好,士兵的需求就是咱们改进的方向。”
会议开了整整一天,大家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李锐把这些建议整理成一份《堑壕战术改进方案》,发给各个部队,同时给赵罗发去电报,请求军工工坊研发防水鞋、烟雾弹和标记弹。赵罗接到电报后,立刻下令军工工坊加快研发,还派了几名技术人员到前线,实地了解情况,确保研发的装备符合实战需求。
很快,军工工坊就传来了好消息:防水鞋研发成功了!这种鞋子用牛皮做鞋底,鞋面用两层油布缝制,鞋底还钉上了铁钉,既能防水,又能防滑。第一批防水鞋送到前线时,士兵们都很兴奋,王小六穿上新鞋子,在泥泞的堑壕里走了一圈,高兴地说:“真的不漏水!太好了!”
烟雾弹和标记弹也相继研发成功。烟雾弹里面装的是硫磺和硝石,点燃后能产生大量白色烟雾,能掩护士兵冲锋;标记弹则是在炮弹上涂了红色颜料,击中目标后会留下红色印记,方便迫击炮连定位清军的炮位。在一次针对清军小据点的进攻中,复国军先用标记弹定位了清军的炮位,然后用迫击炮精准打击,再用烟雾弹掩护步兵冲锋,只用了半个时辰就拿下了据点,几乎没有伤亡。
除了装备改进,复国军还对堑壕战术进行了升级。他们在主壕沟和储备壕之间挖了“通信壕”,用木板覆盖,上面铺上泥土,既能保证通信顺畅,又能防炮弹;在堑壕前方设置了“警戒壕”,派少量士兵驻守,提前预警清军的袭扰;还在物资运输线的关键节点设置了“烽火台”,一旦遇到袭扰,就点燃烽火,附近的护运队和步兵连能及时支援。
改进后的堑壕战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复国军攻打清军的下一个据点——涡阳时,用升级后的堑壕战术,仅用了十天就拿下了涡阳,伤亡比蒙城之战还少。清军士兵们看着复国军越来越完善的堑壕体系,越来越先进的装备,心里充满了恐惧——他们知道,自己再也没有任何机会战胜复国军了。
李锐站在涡阳的城墙上,看着远处正在推进的堑壕,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随着战术的不断升级,装备的不断改进,复国军一定能一步步推进,最终打败清军,收复中原。而在徐州大本营,赵罗看着前线传来的战报,嘴角露出了微笑——“结硬寨”的战术,不仅打赢了一场场战斗,更锻炼了复国军的耐心和韧性,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喜欢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