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队伍携带着众多追随的百姓,缓缓行至兖州陈留郡地界。
此前虽已接到曹操方面“予以放行”的指令,但如此庞大的、远超预期的队伍,还是引起了当地守将曹操心腹夏侯惇的警觉。
陈留城头,夏侯惇独目锐利,紧盯着城外蜿蜒近里、人数已近千余的队伍,眉头紧锁。
他早已得报刘备奉诏入朝,只带五百亲兵,如今这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的景象,着实令他心生疑虑。
“探马再探!仔细查看,除了刘备本部,多出来的都是些什么人?有无可疑之处?”他沉声下令。
恰在此时,一身戎装、气质沉稳的曹昂登上城楼。
“叔父,城外情况如何?为何如此戒备?”
夏侯惇见是曹昂,叹了口气,指着城外道:
“子修,你来看。刘玄德奉诏入京,本该轻车简从。可你瞧这阵势,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哪止五百人?恐有变故,不得不防啊。”
曹昂凝目望去,只见刘备军中旗帜鲜明,关羽、张飞等将威风凛凛,但队伍中确实夹杂着大量平民,携带着简陋的行囊,步履蹒跚却秩序井然,不似有诈。
不久,探马回报:“将军,查明了!多出来的人大多是徐州跟来的流民,还有一些是听闻消息,从咱们兖州各地汇聚过来的百姓,都说要跟着刘皇叔去关中讨生活。”
夏侯惇闻言,独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闷声道:“哼,百姓编户,乃是州郡根基,岂能任其随意流失?虽是流民,也是兖州的人口!这刘玄德,好大的面子!”
曹昂却沉吟片刻,抬手阻止道:“叔父且慢动怒。父亲既已应允放行,此刻若因百姓跟随而阻拦,恐生事端,反显得我兖州气量狭小。不如……先以礼相待,探明虚实。”
他转头吩咐亲随:“去,准备些粮米,稍后我亲自出城去见见这位刘皇叔。”
夏侯惇看着曹昂,欲言又止,最终叹了口气,低声道:“子修,你要小心行事。还有……你与子恒去长安之事,你母亲她……”
他想起丁夫人和卞夫人因儿子们要被送去长安为质,近日与曹操激烈争执,甚至闹到要“和离”的地步,心中不免忧虑。
曹昂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安慰道:“叔父放心,刘玄德乃仁德之人,与父亲同朝为官,不会为难于我。至于去长安……侄儿已想通了,也劝过母亲。”
“此去并非囚徒,乃是陛下征召伴读,是机遇。或许他日,侄儿在朝中,父亲在州郡,内外呼应,更能为曹家、为朝廷尽力。”他语气平静,却透着一股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担当。
不久,陈留城门开启,曹昂仅带少量随从,携着十几车粮米,迎上了刘备的队伍。
双方见面,曹昂执礼甚恭:“晚辈曹昂,字子修,奉家父之命,特来迎候刘使君。闻使君携民远行,路途劳顿,特备薄礼,聊表心意,望使君笑纳。”
刘备见曹昂气度不凡,言辞得体,心中暗赞曹操有子如此,连忙下马还礼:“有劳公子远迎!备感激不尽!公子厚赠,解我燃眉之急,备代众百姓谢过!”
就在双方气氛融洽之际,性如烈火的张飞却按捺不住,想起徐州旧事,忍不住冷哼一声,声若洪钟:“哼!若不是曹孟德当年在徐州,何来这许多流离失所的百姓!今日这些粮米,只怕也难赎其罪!”
此言一出,场面瞬间尴尬!曹昂身后随从皆露怒色,刘备也脸色微变。
然而,曹昂却并未动怒,他面色沉静,上前一步,对着刘备及其身后的百姓方向,深深一揖,诚恳说道:“张将军所言……亦是事实。家父昔日用兵,确有酷烈之处,致使徐州、兖州百姓受苦。”
“昂身为子,不敢妄言父过,然心中常怀愧疚。今日,昂代父,向诸位受难的父老乡亲,赔罪了!”他姿态放得极低,语气真挚。
接着,他抬头看向刘备,目光清澈:“然,如今陛下重振朝纲,家父与使君皆乃汉臣,当同心戮力,共扶社稷,北御袁绍巨患。”
“往日恩怨,昂恳请使君暂放一旁,以大局为重。日后同朝为官,还望使君多多包容,共图大业。”
关羽在一旁微微颔首,出声对张飞道:“三弟,对子骂父,是为无礼。慎言。”
刘备也赶紧拉住张飞,对曹昂道:“公子快快请起!孟德公行事,公子未必尽知。”
“备亦望孟德公能体恤生民艰难,天下百姓,皆是大汉子民,日后若能止戈安民,实为苍生之幸。公子深明大义,备敬佩不已。”
曹昂起身,郑重道:“使君之言,昂定当转禀家父。使君先行,不日昂亦将携弟丕,奉诏入京,届时长安再见。”
张飞兀自气呼呼的,但见大哥和二哥都发了话,也不好再发作,一把扛起一袋粮食,大步走向跟随的百姓群中,粗声喊道:
“吃!都来吃!这是那曹……曹家送的粮,都吃饱些,好有力气跟咱大哥去长安!”
语气虽冲,行动却是在分发粮食,缓解了现场的紧张。
曹昂见状,也不以为意,再次与刘备拱手作别。只是回城之时又看了一眼刘备一行人,面露沉思之色。
十数日后,刘备携众穿过兖州地界,历经跋涉,终于抵达荆州北部重镇——南阳郡的新野县境内。
队伍风尘仆仆,但见前方驿道旁,赫然出现另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
这支队伍车马辚辚,随行有精锐兵马护卫,旌旗之上可见“刘”、“蔡”、“黄”等字样,显然是荆州方面的旗号,与刘备这支以百姓为主的迁徙队伍气象迥异。
刘备心生警惕,命队伍暂缓行进,派斥候前去打探。不多时,斥候回报,称对方乃荆州牧刘表麾下,奉命护送一批北上的士人。
正当刘备沉吟之际,只见对方阵中一骑快马绝尘而来。马上乃是一位中年将领,约莫四五十岁年纪,面容坚毅,目光锐利如鹰,虽鬓角微霜,却精神矍铄,身形魁梧,尤其是一双臂膀,显得格外长而有力。
他身披甲胄,腰挎一张装饰华丽的宝雕弓,手中倒提一柄厚背环首大刀,策马而来自有一般沉稳剽悍的气势。
那将领在刘备军前勒住战马,拱手洪声问道:“前方来的,可是奉诏入朝的徐州牧刘玄德使君麾下?”
刘备见来将气度不凡,心中已生好感,策马出列,拱手还礼:“正是在下。备奉天子诏令,途径宝地。不知将军是?”
那将领行礼后朗声道:“某家乃荆州牧麾下,现居江夏都尉,姓黄名忠,字汉升!奉刘荆州之命,护送本州北上士人至此。闻听使君驾到,荆州别驾伊机伯先生特命某前来相请,有要事相商。”
刘备正欲答话,身旁的关羽丹凤眼微眯,低声对刘备道:
“大哥,此将不简单。观其身形,臂长过膝,虎背熊腰,目光凝而不散,尤其那双手,必是常年开硬弓、使重兵之人。其气息沉雄,绝非寻常都尉。小弟陪你同去,以防万一。”
关羽自身便是刀法大家,一眼便看出黄忠乃是劲敌。
刘备点头应允。关羽遂提青龙偃月刀,策马与刘备一同出见。
黄忠见刘备身后又出一将,身长九尺,髯长二尺,威风凛凛,手中一柄奇形长刀寒光闪闪,心中也是一凛,暗赞:“好一条威风凛凛的汉子!”
他不由开口问道:“刘使君,不知这位将军是……?”
关羽拱手,声如洪钟:“某乃关羽,字云长,现为大哥麾下一别部司马,暂领骑都尉之职。”
他言语平淡,却自有一股傲然之气。
黄忠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笑道:“原来是关将军!幸会!某观将军亦使长刀?”
他注意到关羽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与自己惯用的大刀虽形制略有不同,但皆属重兵器。
关羽抚须淡然道:“略通一二。”
他虽自谦,但眼神中却流露出遇到同道中人的审视与较量之意。
两人同为当世顶尖的刀法大家,虽未交手,但气机感应之下,已隐隐生出几分英雄相惜的默契。
就在此时,荆州队伍中又行来数骑,为首者正是荆州别驾伊籍。
伊籍见到刘备,连忙下马行礼:“伊籍见过刘使君!一别数月,使君风采更胜往昔!”
刘备也下马还礼:“机伯先生别来无恙!不知先生相召,所为何事?”
伊籍笑道:“乃是喜事!籍此前奉陛下与丞相令,返荆州征辟贤才,幸不辱命。今护送荀公达、徐元直、赵伯然、杜伯侯等诸位先生北上,正欲经武关前往长安。”
“前番得长安诏令,言及使君亦将经由此路,陛下特旨,命使君与我等汇合,一路同行,互为照应。今日得遇,正合天意!不知使君可愿同行?”
刘备闻言大喜,这正是他此行目的之一,当即应允:
“陛下有旨,备岂敢不从?能与荆州诸位贤才同行,乃备之幸事!我这就传令,让本部人马与先生队伍合为一处,共同西行!”
伊籍喜道:“如此甚好!”
于是,两支队伍合流,声势更为浩大。刘备下令,全军在新野城外暂作休整,埋锅造饭,明日再行。
军士与追随的百姓在城外择地扎营,一时间人喊马嘶,炊烟袅袅,颇为壮观。
而荆州士子们的车驾则停靠得更为集中安静一些。
听闻徐州牧刘玄德已至,且将同行护佑,许多车帘都被掀开,一位位文士或好奇或敬重地望向刘备的方向。
其中,如荀攸、徐庶、赵俨、杜畿等较为重要的人物,则整理衣冠,在伊籍的引荐下,纷纷前来拜会刘备,以全礼数。
刘备亦不敢怠慢,与关羽、张飞、赵云等一一还礼,态度谦和,言辞恳切,给这些初识的荆州才俊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一时间,新野城外,文武荟萃,气氛融洽。
喜欢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