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清朗,秦岭深处的神剑基地却仿佛笼罩上一层无形的乌云。所有的实验组汇总数据都汇集到了“飞控一号厅”——这里是整个歼-20工程的中枢整合场所,也是最后一道关口。
会议桌上,十余份整合测试报告一页页摊开,仿佛把沉重的现实摊在了所有人面前。中央大屏上,红色的警告框不停闪烁,每一条都代表着整合失败的具体原因。
“惯导延迟3.7秒”,技术员低声读出,“根源在于信号判定模块与处理器之间存在时钟漂移,误差累积后形成反馈迟滞。”
“雷达刷新率冲突不仅导致目标重影,还出现了死区覆盖不全的问题。”另一人补充道,“不同模式切换时,数据缓存丢包,导致目标编号错乱。”
“数据链更糟。”通讯组组长揉了揉太阳穴,“我们尝试了五种协议自适应方式,但只要接入飞控母链,就会丢频,严重时甚至无法连接战术终端,空对空数据回传全部中断。”
“惯导系统在机动飞行中的倾斜角修正逻辑也是单点算法,一旦姿态突变就偏航异常。”
“雷达波束角度控制和目标跟踪锁定算法互不兼容,尤其是在超音速阶段,经常出现锁定丢失。”
“数据链还和飞控的优先级指令系统打架,尤其在多模块并行执行时,主控无法动态调度资源,只能硬切中断,直接导致系统短暂死机。”
会议室里一时无声,只有屏幕上不断刷新的错误日志在冷冰冰地提醒他们,这架即将装配的五代战机,还缺一颗能统一意识的“神经中枢”。
赵书宇看着那一排排红字,手掌紧握,缓缓吐出一口气:“三大模块,是三条优秀的战术大脑,但没有一条脊柱能把它们连起来。”
一名资深专家苦笑:“我们用的是现有最好的器件、最成熟的逻辑,却成了一盘沙。”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几秒钟后,伍思辰快步走入大厅,身后跟着惯导、雷达与数据链三个子项目的核心工程师。他没有寒暄,只是站定开口:“给我中枢飞控主架构的源代码,还有三组模块的当前通讯协议表。”
所有人顿住了。项目组负责人本能地看向赵书宇,后者微一点头。
雷达组的老工程师嘴角轻颤,看着屏幕上飞快刷新的代码和串口日志,不禁再次问道:“你真打算一个人整合?我们几个组几十人磨了三个月都没理出头绪来。”
伍思辰没有抬头,只是淡淡道:“歼-20现在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独立优秀的器官,但没有神经,没有中枢。飞控瘫痪只是故障,不整合成功——就等于它没魂。”他语气极其平静,眼神却锋利如刃,“我来搭这个魂。”
他走上主控平台,将三块屏幕迅速进行多重投影融合。左屏是雷达回波与波束调度的多频信号图,右屏是惯导系统中加速度、姿态角与速度矢量交织而成的校准数据集,中央则是数据链子系统的节点跳跃图谱与指令调度表。
众人仿佛看到一个人,用一双手,去同时掌控三种不同语言的机器心智——不是强行拼接,而是重塑共鸣。
“你这个……是独立动态通道适配?”数据链工程师试探着发问,声音发干。
“适配只是入口。”伍思辰轻轻一笑,“真正的结构,是‘伪同步帧映射引擎’。”
“帧映射?”雷达组一名青年愣了一下,“什么意思?”
“构建一个虚拟信道框架,让雷达、惯导、数据链三者在逻辑层面进入同一个‘时空映射域’。”伍思辰解释道,手指未停,“然后用嵌套微循环缓冲模块,处理输入指令并反向投影状态反馈,实现数据在0.3秒内的全链闭环。所有信息在时间节点上‘伪同步’处理,以骗过三套不同频率、不同语言的硬件系统,让它们以为自己‘在一起’工作。”
“你这是……”青年工程师瞪大眼睛,猛地站起,“这不是仿生数据中枢吗?你在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逻辑!”
“不是模拟,是压缩抽象。”伍思辰语气不疾不徐,“人的大脑用电化学信号处理多维感官输入,飞机一样可以。只要你能给它一个统一的意识框架。”
屋内骤然安静。
“他疯了吧……”一人低声咕哝。
但更多人则悄然聚拢到主控台前,双眼死死盯着那块屏幕上快速搭建的“数字神经树”模型——仿佛正亲眼目睹,一颗战机之魂,在代码中苏醒。
仿真室内,灯光暗淡,只剩主控屏幕一片清辉。数十道目光如同钉子一般钉在那块刚刚激活的集成界面上。
两小时紧锣密鼓的敲击,逻辑流与线程图层层堆叠,终于,第一版整合中枢代码构建完毕。
“载入模块。”伍思辰语音指令下达。
主控屏闪动数秒后,哔地一声轻响,三块屏幕合一,仿真平台进入演算状态。
屏幕上,雷达信号频谱数据以脉冲形式与导航矢量交织融合,数据链同时启动多节点跳频测试,原本各自独立的子系统,仿佛忽然被一根无形脊柱串联,在逻辑空间中流畅传递、协同更新。
“同步率……98.7%!”一名雷达工程师几乎是喊出来。
“数据误差……不到0.1秒?”导航组成员死死盯着刷新曲线图,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更惊人的是,三套系统此刻竟然还能自动联动执行场景模拟指令,在复杂任务模型中,自主完成引导、判断、修正、反馈四重闭环流程。
这一切的核心,正是屏幕上新出现的标签——多模信息融合引导系统。
赵书宇静静站在后排,良久才吐出一口气,声音低沉却带着一丝颤意:“这就是……歼-20的智能脊柱。”
那是一种不属于单一模块的智能,而是贯穿整架战机,从雷达感知、导航定位到战术通信的全系统联通意识。哪怕战场千变万化,只要脊柱不断,它就能自主进化、自主协调,自主反击。
众人久久无语,不是因为震惊,而是因为敬畏。
——敬畏那双将碎片缝合、将孤岛统合、将“器”铸为“魂”的手;
——敬畏一个人,用两小时完成他们百人团队一年都不敢想的构想。
“下一步?”有技术员喃喃问道。
伍思辰合上终端,起身转身,神色冷静如初。
“装机试飞。”
众人屏住呼吸。
这一刻,他们明白了——
歼-20,不只是准备好了。
它的“意识”,已经觉醒了。
喜欢我为国家献科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我为国家献科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