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断电话后,伍思辰轻轻转了转手里的钢笔,目光落在窗外远处的无人机测试塔尖上。稍后,他按下办公室通讯键。
“云瑶,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几分钟后,虞云瑶推门而入,身穿整洁职业装,脚步干脆利落,手里还夹着刚整理好的会议日程表。
“伍总,有事吩咐?”
伍思辰合上笔记本,站起身将一叠纸质资料递给她,“对,帮我联系一下公司里有经验的研发老手,我要组建一个特别团队,由我亲自带队负责接下来的新项目。”
虞云瑶一听到“伍总亲自带队”,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但没有多问,只是默默记下。
“另外,这里是核心零件清单和特殊合金原料列表,你通知后勤那边,按优级采购流程,直接从我列的那几家供货商里谈价格,明天之前,我要看到账和货。”
“明白,我现在就去安排。”
不久后,研发部的几个骨干陆续被召集到会议室。
他们是公司扩大以来,招的经验丰富的从业者。
伍思辰走进会议室,眼神平静,语调却透着一丝庄重。
“各位,今天把大家叫来,是因为我们要立项一个新项目——大型货运无人机。”
会议室一瞬间安静下来,随即窃窃私语声响起。
“不是吧,从战术型四轴跳到10吨级?这跨度也太……”
“这可是要跨越一个工程代际的……”
伍思辰听着众人的反应,并不意外。他点了点头,笑了笑:“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确实,这之间跨度很大。但请先看这个。”
说罢,他按下遥控,会议室灯光渐暗,墙面大屏缓缓亮起,一幅极其精密的三维工业模型缓缓旋转展开。
那不是普通cAd图,而是系统级别生成的高保真全尺度建模图,连螺栓受力角度、钛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板的贴合曲率、热循环通道走线等微结构细节,都一览无遗。
整架无人机呈流线型翼身融合布局,机体采用准隐身设计,表面无一根裸露电缆,所有走线均隐藏于高强度蜂窝舱壳内部。光是投影上显示出的机身涂层,就标注着“自适应温控涂层-第7代”字样,具备主动热反射与微气流扰动功能。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九天】型货运无人机。”伍思辰缓缓开口,语气平稳,却带着难以掩饰的锋芒。
画面推进,核心系统区域被放大,机腹处可见一整套热插拔式多舱载荷模块——五组标准化舱位,支持常规货舱、冷链模块、液体运输舱、危险品保护舱、医疗应急仓等功能模块自由切换,连接机制为磁浮锁定与电感信号校准双冗余,确保高空中装卸稳定。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7000公里以上航程,单次满载10吨,飞行时间超过24小时,并具备全天候、全地形环境适应能力。”
屏幕切换到引擎剖面图,众人顿时吸了一口凉气。
动力系统采用了油电混动方案——由一台涡轴增程动力核心与四台矢量电喷螺旋引擎协同组成,其中增程器供能平台整合了AI热力管理系统和三相碳电转换模块,使得该机在高原、湿地、沙漠等复杂地形也可长时间运行。
“你们看到的每一条支架、每一个接缝、每一道进风通道,都是模拟了三千余种工况条件后得出的最优解。”伍思辰语气平静地补充,“这不是一架概念机,而是我们即将交付的第一台‘跨时代物流平台’。”
会议室里的空气几乎凝固。
随后屏幕切入内部神经中枢部分,飞控主脑部分显现出来。那是一块仿神经脉冲式“感知芯脑”,命名为Archaea-V4感控系统,具备百万次\/秒级的动态预测运算能力,可在10毫秒内完成路径重构与动力输出调整,形成“类意识”级别的避障响应。
屏幕旁边的备注标注得极为简洁——
【AI-VISIoN自演算法·可与军用战术网联通】
【5G-6G双模中继模块·具备中继导航节点功能】
【可搭载星间链路接口·升级空间预留】
“这是我们真正的‘王牌’,也是这个时代无人机运输的终极形态。”
片刻后,有人终于打破沉默,声音里透着掩不住的震惊与颤意:“伍总,这图……您说,是您自己画的?”
“没错,”伍思辰语气不变,毫不羞涩地将系统成果揽入怀中,“我这段时间确实闭门在研究重载飞行平台,这就是初步成果。”
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只是做了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那投影在墙上的图纸却像一块陨石砸进会议室的空气,砸得众人心神震荡。
一位年长工程师眼神复杂地低声嘀咕:“怪不得最近总看到伍总深夜还在实验室,原来……是干这个。”
另一位主攻结构力学的技术主管,盯着屏幕上那道采用变应力碳纤加壳工艺的主承梁,眼角都在颤:“这细节……翼根分压流体调控、应力反馈自适应骨架、嵌入式高频整流导管……这不是‘天才’两个字能概括的,简直是——提前十年的产品。”
有年轻技术员眼圈都红了:“这得多少夜晚,多少数据推演,多少次模拟失败,才能画出这种级别的图?我们还以为他最近是看盘炒股呢……”
空气中的敬意,像潮水一样逐渐升腾,凝结成一种无形的压强,直压得所有人下意识收起了轻慢与质疑。
“伍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翻看着工艺流程图,手指轻敲着某一页复杂的零部件分解图,语气略带迟疑地说道,“有些关键零部件……比如这种复合材料定制板,耐温耐压双向调节的。还有这套微型散热阵列,规格太细,芯片集成密度很高。更别提这个——稀土磁芯线圈,涉及多轴同步协调,现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现成货。”
他抬起头,目光凝重,“我们现有库存恐怕撑不过三天,部分工艺国内能做的企业也很少,还得排队等产线。”
伍思辰却神情如常,没有半点惊讶,只是淡淡一笑。
“这些我都考虑到了。”他说话语速不快,却透着十足的底气,“后勤那边早在昨天就已经提交优先采购单,采用直采+部分定制合作的混合模式。部分材料由军工级供应链直供,特殊零件我用老关系拿了绿色通道,最迟明天上午就能到厂。”
听到这话,不少工程师对视了一眼,心头一震。他们还在为配件发愁,伍总已经把资源调动好了。
伍思辰看着他们的表情,继续补充:“第一批材料一到,我会亲自下车间,带你们做第一架原型机。从结构拼装到舱体密封,从电控调试到飞控适配,所有流程我都会一一讲清楚,全部实操推进。”
他语气微顿,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语调多了一分庄重:
“这不是图纸落地的问题,这是一次标准体系的建立。第一架,是样本,是模板,是你们的战旗。”
“等第一台验证通过,你们每一位在座的——将作为技术核心,带出自己的小队,负责后续量产、调试、升级。我希望三十天后,整个厂区能为‘九天’而运转。”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沉默。
片刻后,最年长的那位材料工程师将图纸轻轻合上,缓缓点头:“我们这些老骨头,活了大半辈子,都没见过这种级别的项目。但这次——我们赌了。”
紧接着,其他人纷纷点头,神色比之前更坚定。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鼓掌欢呼,但那一刻,空气中已悄然升起了一股几乎能掀翻工业壁垒的气场。
一场足以颠覆传统物流体系的飞行器革命,悄然起航。
喜欢我为国家献科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我为国家献科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