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示范村”的金字牌匾,如同给张家沟这片本就富足的土地镀上了一层更加耀眼的光泽,前来考察、学习、观摩的团队络绎不绝。张铁柱和王翠花依旧过着他们种菜养花的闲适日子,只是偶尔从路过老宅的游客口中,能听到对自己和这片土地的赞叹。
然而,一件让张铁柱始料未及,甚至有些啼笑皆非的事情,正在村民们中间悄然酝酿。
不知是谁最先提议的,或许是老支书,或许是李狗蛋,又或许是全体村民共同的意愿——大家觉得,仅仅一块牌匾,不足以表达对张铁柱这位带领他们走出贫困、走向辉煌的带头人的感念。他们想在村口最显眼的地方,为张铁柱立一尊雕像,让后世子孙和所有来到张家沟的人,都能永远记住这位传奇的缔造者。
这个提议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一致赞同,连张玥和宋思明在得知后,也觉得这是乡亲们的一片赤诚之心,不好过分推辞,只是委婉地建议雕像风格要“朴实、接地气”。
于是,村民们自发集资,请来了省城一位据说小有名气的雕塑家。整个过程都是在“保密”状态下进行的,大家心照不宣地想要给张铁柱一个“惊喜”。
雕像落成那天,几乎全村人都出动了,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比“示范村”授牌那天还要热闹。张铁柱和王翠花是被李狗蛋和赵有财连哄带骗,硬拉到了村口的。
当覆盖在雕像上的巨大红布被缓缓揭开时,张铁柱看着那尊比自己真人高出不少的青铜雕像,整个人都愣住了。
雕像的姿态是昂首挺胸,目光炯炯地望向远方,一只手微微抬起,仿佛在指引着方向,另一只手则握着一卷书(大概是象征知识或规划图?)。他穿着的是……一身笔挺的、颇具现代感的……风衣?脚下踩着的,也不是熟悉的农田或猪圈,而是一个抽象的、象征着基座的几何形体。面容虽然依稀有他的影子,却被塑造得过于“英明神武”,眉头微蹙,嘴角紧抿,充满了那种教科书式的“开拓者”的坚毅与深沉。
这……这谁啊?
张铁柱看着那尊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冷光的、气宇轩昂的雕像,只觉得无比陌生,浑身上下都不自在。这跟他印象中那个穿着旧汗衫、踩着泥巴、蹲在猪圈旁跟老母猪唠嗑的自己,哪有半分相像?
“这……这弄的是个啥?”他指着雕像,嘴角抽搐着,低声问旁边的李狗蛋。
李狗蛋却一脸兴奋与自豪,大声嚷嚷:“柱子哥!你看!多气派!多威风!这才配得上你这‘全国示范村’创始人的身份嘛!俺们可是花了大价钱请的名家!”
周围的乡亲们也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夸赞:
“铁柱,这雕像真精神!”
“是啊,看着就让人肃然起敬!”
“以后咱村娃娃们,都得来这儿接受教育!”
王翠花看着那雕像,也是忍俊不禁,悄悄拉了拉张铁柱的袖子,低声道:“是挺……精神的,就是不太像你。”
张铁柱心里五味杂陈。他明白,这是乡亲们最朴素、最崇高的敬意,是把能想到的一切美好词汇和形象都堆砌到了他的身上。他不能拂了大家的好意,但那尊冰冷的、被过度美化和拔高了的铜像,实在让他觉得有些……滑稽,甚至有点愧不敢当。
他走上前去,围着雕像转了两圈,村民们安静下来,期待地看着他。
张铁柱停下脚步,指着雕像那身笔挺的风衣,苦笑着对老支书和雕塑家说:“老叔,还有这位老师,你们的心意,俺领了,感激不尽。可俺张铁柱,一辈子没穿过这玩意儿啊!俺最习惯的,还是咱这粗布汗衫,胶鞋泥腿。”
他又指着雕像那“高瞻远瞩”的姿态和紧抿的嘴唇:“还有这架势,这表情……俺就是个粗人,平时就爱咧着嘴傻笑,哪会这样端着啊?你们把这雕像立在这儿,娃娃们看了,还以为他们铁柱爷爷是个多严肃、多难接近的人呢!”
他这番话,把大家都逗乐了,气氛轻松了不少。
张铁柱看着大家,语气真诚地说道:“乡亲们,你们要立,就立个像俺的。俺就是个庄稼汉,运气好,带着大家伙儿一起把地种好了,把猪养肥了,把日子过红火了。咱张家沟的魂,是实在,是接地气,不是这高高在上的样子。”
他走到雕像基座前,看着那空白的、准备刻字的地方,忽然灵机一动,说道:“这样吧,这雕像,既然立了,俺也不让你们拆了浪费。但这上面的字,得按俺的意思来。”
他看向雕塑家,一字一句地说道:“就别写啥‘杰出贡献者’、‘时代楷模’那些虚头巴脑的了。就给俺刻上俺常说的那句大实话——”
他清了清嗓子,大声道:
“多听老人言,多听母猪劝!”
这话一出,全场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哄笑声!连那位一直绷着的雕塑家都忍不住笑出了声。这话也太“接地气”了!跟这尊“伟光正”的雕像放在一起,简直是绝配,充满了戏剧性的反差,却又无比精准地概括了张铁柱成功的“秘诀”和他这个人最本质的特质。
“好!就刻这个!”李狗蛋第一个跳起来赞成,“这才是咱柱子哥!”
“对!实在!听着就亲切!”村民们也纷纷笑着附和。
于是,这尊颇具“官方”气派的青铜雕像,最终配上了一句极其“草根”的座右铭。这奇特的组合,反而成了张家沟最引人注目、也最让人会心一笑的风景。
后来,张铁柱每次遛狗经过村口,看到那尊依旧让他觉得别扭的雕像,再看看基座上那行字,都会忍不住摇摇头,无奈地笑笑,对身边的王翠花说:“你看这玩意儿,还是不咋像俺。”
王翠花挽着他的胳膊,笑道:“像不像的,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家心里记得的你,是啥样。那句话,倒是刻到大家心里去了。”
那尊不像他的雕像,就那样静静地立在村口,带着一种略显荒诞却又无比真实的温度,迎接着八方来客,也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一个关于泥土、猪圈、实干与不忘本的传奇。它或许不够完美,不够“正确”,但恰恰是这种不协调,最真实地记录下了张铁柱与张家沟之间,那份深厚、复杂而充满人情味的故事。
喜欢我在农村用母猪搭上财富快车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我在农村用母猪搭上财富快车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