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哪里知道,太平公主早已不是那个单纯受宠的小女儿。她与母亲武则天有着更宏大的共识,她自己的野心也早已超越了维护一个行将就木的李唐王朝。
她冷静地听着宗室们的哭诉,心中唯有冷笑。表面上,她假意周旋,套取了参与此次密谋的所有宗室名单及计划细节。
随后,太平公主毫不犹豫地将这份名单亲手呈给了武则天。
武则天闻报,勃然大怒之余,也更坚定了清除所有潜在威胁的决心。她立即下令,由酷吏暗中调查,随即以“图谋不轨”、“欲复辟伪朝”的罪名,将参与此次密谋的李唐宗室及其党羽一网打尽!或杀或流放,手段酷烈,毫不留情。
经过这番血腥清洗,李唐宗室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再也无力组织起任何有效的反抗。
武周王朝,在一片血色与沉寂中,正式拉开了帷幕。武则天坐上了那独一无二的龙椅,俯瞰着她亲手开创的天下。
而太平公主,因其在母亲登基过程中的“卓越功勋”,地位愈加尊崇,权势日益显赫,成为了武周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在这对至尊母女的联手之下,是无数破碎的家庭与消散的亡魂。
旧的秩序已被打破,新的秩序在铁与血中建立。太平安享着权力带来的尊荣,但苏文萱的告诫言犹在耳:真正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武周新立,万象更新,然则朝堂之上,暗流从未止息。太平公主深知,自己虽在母皇登基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权势煊赫,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即便是亲生女儿,在绝对的皇权面前,也难免成为被猜忌的对象。
尤其是她曾明确表达过“想当皇帝”的野心,这在已然君临天下的武则天眼中,恐怕已从昔日的“志气”变成了如今的“威胁”。她必须有所行动,既要表明忠心,更要为自己积蓄真正的、母皇也难以轻易动摇的实力。
这一日,太平公主于紫宸殿觐见武曌。她并未如往常般谈论朝政或家长里短,而是郑重其事地呈上一份奏表。
武曌凤目扫过奏表,眉梢微挑,露出一丝诧异:“出征?太平,你如今地位尊崇,何须亲冒矢石,去那苦寒边塞?”她确实不解,这个女儿一向养尊处优,为何突然要自讨苦吃。
太平公主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回禀母皇,儿臣并非贪图安逸之辈。昔日平阳昭姑祖母能以女子之身,统领娘子军,为高祖皇帝鼎定关中,名垂青史。
儿臣不才,亦想效仿先贤,为母皇的江山,为武周天下,建功立业于疆场之上!儿臣要的,不是深宫苑囿的富贵,而是实打实的军功与声望!”
此言一出,武曌瞬间了然。她看着女儿眼中那簇熟悉的、名为“野心”的火焰,心中百味杂陈。是了,这个女儿,从一开始就与她不同。
她武则天是从后宫的血雨腥风中一步步爬上权力巅峰,而太平,似乎想走一条更直接、也更依赖于硬实力的道路——掌握军权,积累战功,以无可争议的实力问鼎至尊。
将野心摆在明面上,反而减少了许多暗中猜忌的麻烦。武曌沉吟片刻,如今朝中虽仍有微词,但既然女子可为帝,公主上朝议政、乃至统兵出征,似乎也并非完全不可接受。上官婉儿以女子之身掌诏命,已是先例。
“你有此志气,朕心甚慰。”武曌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不过,出征之事,非同小可,需从长计议。再者,你年岁渐长,终身大事,亦该定下了。朕若让你这般出征,天下人将如何看朕这个母亲?”
太平心中一动,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她垂首道:“儿臣的婚事,全凭母皇做主。儿臣……并无心仪之人。”她回答得干脆利落,仿佛婚姻只是一桩无关紧要的政治安排。
武曌深深看了她一眼,似乎想从她脸上找出些许勉强或不愿,却只看到一片平静的顺从。
她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片刻后,说出了一个人选:“既如此,朕便将你指婚给右卫将军李敬业。他乃名将之后,年轻有为,堪为良配。你成婚之后,若仍想出征,朕或可考虑让你随军历练。”
李敬业!
太平公主心中剧震,面上却不敢显露分毫。李敬业?那个其祖父李积(徐世积)虽是唐朝开国功臣,但李敬业本人及其家族,在朝野间隐隐有同情庐陵王李显的倾向,甚至被一些暗中串联的势力视为可能支持李唐复辟的将领之一!
母皇将此等人物指婚给自己,用意何在?
是试探?看她是否会因联姻而与潜在的“保唐派”势力勾结?
是考验?看她能否驾驭甚至收服这样一位背景复杂、可能心怀异志的将领?
亦或是一石二鸟?既用婚姻拴住她,又让她去监视、乃至瓦解李敬业可能存在的异动?
无数念头在太平脑中飞速闪过,她立刻躬身应道:“儿臣谢母皇恩典!李将军家世显赫,英武不凡,儿臣……谨遵母命。”
武曌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婚事朕会着人尽快操办。成婚之后,你更需稳重。出征之事,待你成家后,再议不迟。”
退出紫宸殿,太平公主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她立刻秘密召见了苏文萱。
苏文萱听闻指婚对象是李敬业后,亦是沉吟良久,方才缓缓道:“殿下,陛下此招,可谓一箭双雕,乃至三雕。
其一,确为试探与考验,看殿下如何应对这桩充满政治风险的婚姻。
其二,亦是给殿下一个机会。若殿下能成功将李敬业及其可能代表的势力收归己用,则无异于获得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和支持基础,若不能,或殿下与之勾结,陛下亦可借此将殿下与不安定因素一并清除。”
她看向太平,目光深邃:“至于第三……或许陛下也想看看,殿下是否真有魄力,行‘大义灭亲’之事。若李敬业真有异心,殿下是护夫,还是护国?亦是护殿下自己的前程?”
太平公主眼中闪过一丝冷芒:“先生之意,我明白了。这门婚事,是危机,亦是转机。李敬业……便是我磨砺锋芒的第一块试金石。母皇想看我的手段,我便让她看看!”
数月后,一场盛大的婚礼在神都洛阳举行。 太平公主下嫁英国公李敬业,场面极尽奢华,武曌亲临主婚,彰显恩宠。
新婚燕尔,太平公主并未沉溺于儿女情长,她以公主之尊,却对李敬业及其家族表现出恰到好处的尊重与拉拢,同时,凭借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苏文萱暗中提供的信息,她开始有条不紊地渗入李敬业的社交圈与军中势力。
她时而温言软语,晓以利害,暗示武周大势已定,顺应时局方是明智之举,时而则借助武曌的威势,对李敬业麾下一些仍心怀李唐的将领进行不动声色的警告或调离。
她甚至利用“醉仙楼”等情报网络,掌握了李敬业与某些旧唐势力暗中往来的些许证据,却引而不发,只是偶尔在李敬业面前流露出“我已知晓,但愿与你共同维护家族平安”的姿态,既施压,又给足面子。
李敬业面对这位身份高贵、心思难测的公主妻子,心中亦是矛盾重重。
一方面忌惮其背后的武则天,另一方面又确实被太平公主的美貌、智慧以及时而流露出的“理解”所吸引,更重要的,太平公主代表的全新权力核心,也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太平公主下嫁英国公府后,并未如寻常新妇般局限于后宅。她以公主之尊,辅以超然的政治嗅觉,很快便摸清了李敬业及其核心圈子的脉门。
这一日,她得知李敬业的重要谋士、以文采斐然着称的骆宾王过府,便径直来到前院书房,李敬业见状,虽有些意外,却也只得引见。
骆宾王见太平公主亲至,连忙躬身行礼,心中却暗自警惕。他早闻这位公主殿下非寻常女流,在武后登基过程中扮演了不为人知的角色。
太平公主落座,目光平静地扫过李敬业与骆宾王,并未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今日请骆先生来,有些话,不妨敞开说。武周代唐,已是定局,母皇临朝,手握天下兵马,政令畅通。这一点,二位心中应当比本宫更清楚。”
李敬业面色微变,骆宾王则不语,眼神闪烁。
太平公主继续道:“陛下将本宫指婚给敬业,其意不言自明。她老人家对某些动向,并非一无所知。如今,我们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本宫的命运,与英国公府,乃至与二位,早已绑在一起。”
她顿了顿,唇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况且,若本宫真如外界所见那般圣眷正浓,母皇又岂会舍得将本宫嫁入这……是非之地?”
此言一出,李敬业与骆宾王俱是心头一震。太平公主这番话,既点明了武则天通过联姻对他们的监控和警告,也暗示了自己在母亲心中的真实地位或许并非铁板一块,甚至同样面临猜忌。这无异于告诉他们,他们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同病相怜”,有着共同的潜在风险。
然而,接下来太平公主的话,才真正让他们如遭雷击。
喜欢综影视:助您梦想成真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综影视:助您梦想成真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