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绩溪停留了一天半,住在龙川古村附近的一家小旅馆。第二天清晨,退了房,我背起包继续往南走。过了绩溪县境,再往南便进入一个山势更缓、更开阔的地方。这里的道路沿着山脚铺展,像一条被岁月磨得发亮的银线,连接着绩溪与南方更广阔的土地。
我这章要写的,就是绩溪以南的第一个县城宁国市下属的宁国西南区域,也就是“宁国市南区的港口镇”一带。虽然严格意义上宁国已经是县级市,但它的南部区域长期保持着典型的皖南山城气质,风土与县城无异。
从绩溪往南,道路开始贴着黄山支脉的脚下蜿蜒。山并不陡,却密密地长着低矮的竹林。冬天的竹叶偏黄,但仍显得茂盛。车外的空气有一种竹子特有的清苦味道,混着泥土的湿度,让人一闻就知道这里雨水多、山雾多。
进入宁国地界后的第一眼是宽阔。与绩溪的幽静不同,宁国的山更开、河更宽,道路右侧是一条叫做青龙湾的河段。河不算大,但水清见底,河滩上一片片枫树正掉着叶子。
我在一处停车点停下,沿着河边走了一段。河滩上有几户村民在晒番薯干,铺得满满的,一片橘黄。一个戴草帽的老人正拿着耙子翻晒。他看见我,点了点头,我也笑着回应。
他问我从哪来,我说绩溪。他笑道:“那边山更空,我们这边地多一点。”说完继续翻他的番薯干,动作缓缓的,很耐心。那种耐心像是在和日子对话。
这就是皖南的节奏,不急不躁。
继续往南走,进入宁国的港口镇。这个镇不大,却是宁国南部最重要的一个交通节点。因为从这里往东可去广德,往南可去千秋关,再往南便进入浙江临安方向。
港口镇与“港口”这个名字一样,有水的味道。镇中心有一条港口河,河两侧的房子是典型的皖南青瓦白墙。河上有两座石桥,其中一座叫南津桥,是当地人最常走的一座老桥。
我走过那座桥时,正在接近傍晚。桥下有几个小孩在河边跳石头,水花溅起来,落在河面上泛起一圈圈细纹。桥头有一个卖烤豆腐的小摊,老板娘不停翻着豆腐,豆腐烤得外焦内嫩,刷上一层辣酱,味道特别提神。
我买了一串站在桥边吃。老板娘说她每天三点半就来摆摊,不管寒暑。镇上人不多,她说多的时候能卖四五十串,少的时候十来串,但她不急,因为“做一天是一天”。
这句我在安徽已经听到很多次。山里人的生活观念总是这样,不求发家,只求安稳。
桥的另一头有一棵老香樟,树干很粗,树下摆着八九张石桌。几位老人正下棋,棋盘上“将”“炮”“马”碰撞的声音清脆响亮。他们下棋时的神情都很认真,却不吵不闹,这和北方的棋牌摊完全不同。
我站着看了三五分钟,一个老人抬头笑着对我说:“你是外地人吧,一看就知道。”我问他怎么看出来的,他笑说:“你站着看棋还不插话,本地人可忍不住。”
他说得我也跟着笑了。
从镇里出来,我沿着县道往南的一条山路走。那条路一直延伸到宁国与浙江的交界——千秋关。千秋关是皖浙古道的重要节点,也是古时商贩往来徽州、杭州之间必经的地方。
我没马上走过去,而是先在山脚的村落转了一圈。那个村叫桥头铺,村子不大,三四十户人家。房屋大多沿河而建,白墙黑瓦,门楣上刻着旧时的徽派花纹。
村口有一棵比港口镇那棵更大的樟树,据说树龄超过四百年。树下一个老人正在修竹篮。我蹲下来看他编竹子,动作娴熟,手指翻飞,却动作沉稳。
我问他竹篮要多久能编好,他说两天。我问他卖多少钱,他说三十块。我愣了一下,觉得太便宜了,但老人笑笑说:“山里东西都是这样,有人买就好。”
山里人的满足感往往比城市里深得多。
离开村子时,有一位大姐在河边洗衣。河水清凉,她把衣服在石板上摔打,发出沉稳的声响。她问我是来写东西的吧,我点头。她说:“我们这地方没什么,就是干净。”
我走远的时候还在想她的那句话——干净。确实,皖南的山村,空气干净,人也干净。
傍晚前我抵达千秋关下的旅馆。那是一家老式土木结构的小院,房梁很高,房间里有一点木头老化的味道,让人觉得像回到了几十年前。
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说他祖上就在关口附近做挑夫,往返徽杭古道。如今古道已经成了景点,挑夫消失了,他就开了旅店。
他问我明天是不是要走古道,我点头。他笑说:“走古道要早,早上雾好看。”
我说好的。
吃完晚饭我在小院里坐了很久。夜色很黑,但空气温暖。远处山上亮起几个小小的灯,是散落在山脚的农家。偶有狗叫声传来,又被山吸走。
皖南的夜,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我在日记里写下今天的总结:
宁国以南,是皖南真正的门户。山从这里开始变矮,水从这里开始变宽,人从这里开始带着徽州的影子,也带着湖州的影子。这里是文化的交界,也是风俗的宽口。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都带着一种顺其自然的味道
夜深了,小院里只剩我一个人坐在走廊边。山风带着一点潮意,但不冷。明天我就要继续往南,过了千秋关,就是浙江的临安方向。
南方的山水会越来越开阔,城市也会越来越多。我不知道旅程什么时候结束,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人,但我知道今天的宁国,是一段很安静的记忆。
我看着远处小山的轮廓,对自己轻声说了一句:
继续向南吧
我收拾好背包,吹灭院里的小灯,回到房间。
夜色安静,整个皖南像一张摊开的纸,等着明天继续展开。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毕业后打工日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