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郎中翻动着账册,谨慎回答:“回大人,各地情况迥异。
云贵之银杂质较多,耗损约在一分五厘至二分之间(1.5%-2%);江浙银两成色较佳,耗损约在八厘至一分二(0.8%-1.2%);
其余各省,大多在一分至一分五厘浮动。若取其中,或可定为一分二厘?”
“取其中?”姜淮目光锐利,“云贵百姓便活该多承担损耗?江浙官员便可从中渔利?
不行! 必须分省核定,甚至分府核定!将各省主要矿脉产出银两、民间流通碎银之普遍成色,列出详表,由工部大匠依据不同成色,实验得出熔铸损耗基准!”
工部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匠作连忙躬身:“大人明鉴!小老儿可带人现场熔炼各地样本,记录精确损耗。
然……即便如此,银两在解运途中,车马颠簸,风吹雨淋,亦会有细微磨损,此‘运输损耗’又当如何计算?”
“问得好!”姜淮赞许地点头,随即看向墙上巨大的驿路图,“这便涉及第二项,运输损耗。
王主事,你掌管漕驿,各地税银解运至省城、乃至京师的典型路线、里程、所用骡马车辆、护卫人数,可能大致估算?”
王主事急忙上前,指着地图汇报:“大人,例如湖广税银运至武昌,再经漕运北上。
路途遥远,水陆交替,加之护卫押运之开销……以往各地往往以此为由,额外加征。”
“以往是浑水摸鱼!”姜淮打断他,“今日便要摸清这水底之石!运输损耗,亦需量化!
召集有经验的押运官、老镖师,根据路程远近、道路状况、运输方式。
估算出一个合理的、平均的损耗率,与熔铸损耗合并计算!”
他站起身,走到案前,语气斩钉截铁:“熔铸损耗依成色,运输损耗依路程,二者叠加,便是各地最终的火耗定额!
户部、工部,需在半月之内,拿出一个分省、甚至关键府县有别的《火耗定额明细表》。
务求数据扎实,方法透明,让任何人都挑不出刺来!此表,将明发天下,张榜告知军民!”
一位官员忍不住低声道:“大人,如此细分,工程浩大,且……是否太过较真?”
“较真?”姜淮猛地回头,目光如电,“天下苦火耗久矣,其根源就在于不较真!
我等在此较真一分,百姓便可减轻一分负担,国库便可增加一分收入,贪官便少一分渔利之机!
这真,必须较!不仅要较,还要让天下人都看到朝廷较真的过程和结果!”
在他的强力督促下,户部、工部乃至兵部,涉及押运的相关人员被高效动员起来。
熔炉在工部衙署后院日夜不息,老匠人们精心记录着每一炉的损耗;
驿路地图前,官员们激烈讨论着不同路线的损耗系数;算盘声噼啪作响,计算着最终的综合定额。
半月后,一份厚达数十页的《直省各府火耗定额暂定细则》终于出炉。
上面清晰地列明了各省主要府县的银两成色基准、熔铸损耗率、解运典型路线及损耗率,以及最终核定的火耗总额,精确到厘。
当这份细则由朝廷明发,并要求各地张贴告示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百姓们第一次清晰地知道了自己该交多少“火耗”,以往任由官吏信口开加的日子一去不返。
而官员们则面面相觑,他们意识到,姜淮用这种近乎偏执的“技术性较真”,堵死了他们最后一条可以狡辩的退路。
“火耗归公”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定额”,在姜淮近乎苛刻的推动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精准和透明方式,艰难地确立了下来。
这不仅是财政手段,更是一场展示朝廷决心和公信力的政治宣言。
……
户部大堂,定策会议。
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当姜淮抛出“全额上缴”和“支用透明”的具体方案时。
在场的官员,尤其是几位地方大员,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
“姜大人!”一位资深的布政使再也忍不住,几乎是失态地站了起来,“火耗银两,历来用于补贴地方公务、官吏养廉,乃至赈灾、修路等不时之需。
若全部上缴藩库,地方遇事,难道还要事事向户部请款吗?
这必将贻误时机,束缚地方手脚! 况且,官吏养廉银若由朝廷统一发放,与俸禄何异?失了‘养廉’之本意!”
这话引起了众多官员的共鸣,纷纷附和。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失去对这笔巨额资金的自由支配权。
姜淮面沉如水,等嘈杂声稍歇,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压过了所有议论:
“贻误时机?束缚手脚?本官看来,恰恰相反!
正是以往这笔钱由尔等‘自由支配’,才导致了拖延推诿、中饱私囊、乃至养寇自重!”
他目光如炬,扫过众人:“遇灾荒,款项被挪用,赈济不力;
需修路,资金被克扣,豆腐渣工程频出!至于‘养廉’?”
他冷笑一声,“更是成了贪墨的遮羞布!多少官员,一边拿着丰厚的火耗‘养廉’,一边继续盘剥百姓!这廉,养在何处?!”
“那依姜大人之见,该如何?”另一位官员语气带着讥讽。
“很简单!”姜淮斩钉截铁,“所有火耗银两,必须全额、及时上缴行省藩库,列入‘火耗归公’专项科目,视同正税管理!
任何州县,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坐支!违者,以贪墨国帑论处!”
“那地方用度怎么办?官吏养廉怎么办?”布政使追问。
“这便是第三点,支用透明!”姜淮早有准备,清晰阐述,“火耗归公之收入,专项用于三处:
其一,补贴州县公务,如驿站修缮、衙署维护、文书纸笔等日常开销,按定额拨付;
其二,官吏养廉银,根据官职、地方繁简,核定不同等级。
由藩库统一、足额发放,确保每一位官员,都能拿到明明白白的养廉银,无需再去盘剥百姓!
其三,地方公益,如兴修水利、开设义学、抚恤孤寡等,需由州县申报,省里核实,专项拨付。”
他顿了顿,抛出了最具革命性的措施:
“而所有这一切支用,”他声音陡然提高,“必须按季将明细报户部核查!
《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